节点文献
牵着蜗牛去散步
【关键词】 ;
【正文】 一天,一位孩子正在和父亲学习普通话,开始两人念的非常投入,孩子热情高涨,积极性强。面对普通话中边音鼻音的问题。6岁的孩子有点混淆发音,把边音读成了鼻音。开始部分父亲进行了和颜悦色的引导,孩子重复了两次、三次,还是没能读到位。父亲着急了,出口谩骂“算了算了,我看你不适合读,你根本没有天赋,读了这么久,连这个简单的都不会,你不是这块料,赶快把这两张纸撕了别读了。”正在他说的时候,孩子的泪水决堤而出,泪如泉涌。父亲没有征求孩子的意见,强行让孩子不用读了,孩子如同一只遍体鳞伤的小绵羊正在舔着自己伤痕累累的全身。晚上孩子即将睡觉,一双红红的眼睛望着妈妈,“妈妈,爸爸已经揭穿了我的心里防线,我以后再也不说普通话了,爸爸说我没有天赋”。一个六岁的孩子,说出了自己近乎奔溃而挣扎的内心,他无法完整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只能复述爸爸的语言。这是一个极度错误的父亲,我为他痛心疾首。我想及时的补救或许还有办法,重新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不过这个后续支持必须由父亲来完成。
我的思考: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崩溃的,是极度痛心的。何为天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父母对孩子都不能用鼓励的态度去对待孩子的不完美,那么谁能够担任这个角色?有人说,世上有一种危险的职业,我们开车需要考取驾照,教师需要获得教师资格证,医生需要拿到医师证,而全世界的父母,是无证上岗。那么意味着你的思想,行为,习惯将会对儿童的一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榜样的力量是最大的,父母是孩子的标杆。当孩子牙牙学语的时候,他希望得到父母的回应;当孩子蹒跚学步时,他希望握住一双温暖的大手;当孩子结识新朋友时,他渴望积极介绍;当孩子拼命的努力,结果却不尽人意时,他多么渴望得到一句中肯的评价“孩子你能行,爸爸妈妈看好你”。而不是用天赋来抹杀孩子的自尊心,
著名学家爱因斯坦上学后,仍然显得很平庸,学校的老师曾向他父亲断言说:“你的儿子将一事无成。”大家的讽刺和讥笑,让爱因斯坦十分灰心丧气,他甚至不愿去学校,害怕见到老师和同学。但是父亲却鼓励他:“我觉得你并不笨,别人会做的,你虽然做得一般,却并不比他们差多少,但是你会做的事情,他们却一点都不会做。你表现的没有他们好,是因为你的思维和他们不一样,我相信你一定会在某一方面比任何人都做得好。”父亲的鼓励,使爱因斯坦振作起来。最终,爱因斯坦成为了伟大的物理学家。通过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一个道理:家长对孩子热切的期望、坚定的信心和无私的帮助,将是孩子成功的重要保证。任何时刻,请不要对你的孩子放弃。有的家长可能会为了孩子不够聪明而感到失望,出口成章,谩骂触及其自尊心。这种情绪不仅会影响到孩子,还会让孩子自己失去信心,认为自己是无能的,让孩子不能获得自我认同感,长期下去孩子的发展是消极的,思维是僵化的,反应是迟钝的。
故事发展到现在,大家都觉得可能结束了。幸好,故事又有了扭转性的结果,父亲和母亲认真交流后,也或者是自己查阅资料、恢复情绪后,第二天晚上,父亲一脸不怀好意的微笑,叫住了儿子:“儿子,对不起,我不应该那样批评你,是爸爸太激动了,我错了,请你给爸爸一次改正的机会?”儿子一脸懵懂的说:“你以后不管多生气,都不能这样伤害我,不能说我不适合学,也不能一定要把我的普通话资料撕了。”那晚,爸爸陪着儿子喃喃细语了一夜,从儿子房间,时不时飘出了咯咯的声音。
我庆幸这位爸爸转变了观念和态度,让孩子的重新找回了自尊心和自信心。我只求教育的路上不能揠苗助长,教育,就好似牵着蜗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虽然,也有被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然而,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孩子的视角是独特的,家长又何妨放慢脚步,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包容他,接纳他,爱护他。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倾听孩子内心声音在俗世的回响,给自己留一点时间,从没完没了的生活里探出头,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而是我们自己的一生。
我的思考: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崩溃的,是极度痛心的。何为天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父母对孩子都不能用鼓励的态度去对待孩子的不完美,那么谁能够担任这个角色?有人说,世上有一种危险的职业,我们开车需要考取驾照,教师需要获得教师资格证,医生需要拿到医师证,而全世界的父母,是无证上岗。那么意味着你的思想,行为,习惯将会对儿童的一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榜样的力量是最大的,父母是孩子的标杆。当孩子牙牙学语的时候,他希望得到父母的回应;当孩子蹒跚学步时,他希望握住一双温暖的大手;当孩子结识新朋友时,他渴望积极介绍;当孩子拼命的努力,结果却不尽人意时,他多么渴望得到一句中肯的评价“孩子你能行,爸爸妈妈看好你”。而不是用天赋来抹杀孩子的自尊心,
著名学家爱因斯坦上学后,仍然显得很平庸,学校的老师曾向他父亲断言说:“你的儿子将一事无成。”大家的讽刺和讥笑,让爱因斯坦十分灰心丧气,他甚至不愿去学校,害怕见到老师和同学。但是父亲却鼓励他:“我觉得你并不笨,别人会做的,你虽然做得一般,却并不比他们差多少,但是你会做的事情,他们却一点都不会做。你表现的没有他们好,是因为你的思维和他们不一样,我相信你一定会在某一方面比任何人都做得好。”父亲的鼓励,使爱因斯坦振作起来。最终,爱因斯坦成为了伟大的物理学家。通过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一个道理:家长对孩子热切的期望、坚定的信心和无私的帮助,将是孩子成功的重要保证。任何时刻,请不要对你的孩子放弃。有的家长可能会为了孩子不够聪明而感到失望,出口成章,谩骂触及其自尊心。这种情绪不仅会影响到孩子,还会让孩子自己失去信心,认为自己是无能的,让孩子不能获得自我认同感,长期下去孩子的发展是消极的,思维是僵化的,反应是迟钝的。
故事发展到现在,大家都觉得可能结束了。幸好,故事又有了扭转性的结果,父亲和母亲认真交流后,也或者是自己查阅资料、恢复情绪后,第二天晚上,父亲一脸不怀好意的微笑,叫住了儿子:“儿子,对不起,我不应该那样批评你,是爸爸太激动了,我错了,请你给爸爸一次改正的机会?”儿子一脸懵懂的说:“你以后不管多生气,都不能这样伤害我,不能说我不适合学,也不能一定要把我的普通话资料撕了。”那晚,爸爸陪着儿子喃喃细语了一夜,从儿子房间,时不时飘出了咯咯的声音。
我庆幸这位爸爸转变了观念和态度,让孩子的重新找回了自尊心和自信心。我只求教育的路上不能揠苗助长,教育,就好似牵着蜗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虽然,也有被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然而,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孩子的视角是独特的,家长又何妨放慢脚步,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包容他,接纳他,爱护他。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倾听孩子内心声音在俗世的回响,给自己留一点时间,从没完没了的生活里探出头,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而是我们自己的一生。
- 【发布时间】2020/3/18 16:08:27
- 【点击频次】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