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数学的估算教学设计

 

【作者】 黄玉芬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珙县沐滩镇中心学校中山校区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数学估算教学作为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数学估算教学中,如果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没有选择合适的课程导入方式,将会降低教学质量,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的估算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生活情境;自主探索
  近几年以来,我国正在加快小学新课程教育改革,并且在2011年时正式发布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其中对于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设计提出了全新的标准,要求在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中,必须使理论学习和实践生活充分结合起来,重视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重要作用。此外,需要让学生充分理解估算的意义,并且学会选择运用合适的估算单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估算来培养学生的数感。根据我国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必须加大对估算教学的重视,深入研究估算教学方式,对于促进我国小学数学估算教学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创设估算情境,激发估算兴趣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要想使儿童获得技巧,就把儿童应做的事都变成一种游戏。”确实如此,把估算放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游戏中进行教学,设计游戏活动环节,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体会估算的乐趣。这不仅能培养学生估算兴趣,还促进了估算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教学20以内数的认识时,让学生试着估算一把糖果大约有多少个;在一年级下学期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创设了猜爸爸妈妈年龄的游戏:他们的年龄比30大,比40小,猜猜他们今年是多少岁?他们一旦猜中后便欢呼雀跃、无比激动;在一次猜糖果(62颗)的活动中,先让学生去估计一下有多少颗,有的说100颗,有的说30颗,有的说80颗……这明显是在乱猜、瞎蒙,与正确答案相差甚远。于是我有意指导学生先去数出10颗糖果圈一圈,再让学生去仔细观察这一堆糖果大约有几个10,从而去推算这堆糖果有多少颗,有的说70颗,有说50颗,有个学生说65颗……这样使学生的答案逐渐靠近了正确答案。最后再组织学生准确地数出唐果的颗数,再与推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及时表扬了几个估的跟准确结果比较靠近的学生。这样的活动使低年级学生学得积极主动,饶有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估算能力。
  二、创新多元化的估算教学方式 
  估算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为此,在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中,任课教师要遵循估算这一特征,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估算教学方式不断地创新,从而实现多元化的估算教学过程,这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的估算学习热情,还能够帮助其获得一个良好的学习体验,继而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任课教师不仅要鼓励小学生对一些题目的估算理由与思路进行解释,还要通过一系列实际生活中的估算案例,引导小学生对比精算与估算的差异。与此同时,任课教师也可以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生成属于自己的估算策略,从而强化学生的估算学习效果。
  三、融入生活,着力于估算习惯的培养
  1.活用教材,让估算无处不在。培养估算意识不仅仅是某一节课的目标,而应该将估算教学融于日常的计算教学中。因此教师不仅要严格上好估算教材课,而且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原来教材中没有要求估算的地方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如一位教师在上《1000以内数的认识》的时候,创设情境让学生猜杯子里的黄豆,学生只有通过自己对大约100颗黄豆的认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已经抓过黄豆)进行猜测,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猜测的理由。在学生大胆自由地讲述自己的理由以后。老师又拿出分别装有100颗黄豆和1000颗黄豆的杯子,让学生有了一个良好的参照,从而再让学生自由猜想。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了高潮,并且大部分学生都能猜的与正确答案十分接近,并且理由也阐述的更加理直气壮。这样的猜测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估算能力,而且也让学生体会到估算在中的实际应用。 
  2.关注生活,将估算进行到底。要养成学生的估算习惯,仅仅关注课堂是不够的,还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常用估算。如吃饭时可以进行珍惜粮食的教育,让每个学生估算一个人浪费一粒米,全国13亿人就浪费多少粮食?1千克大约多少粒米,折算多少浪费多少千克米?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家庭用粮情况,给一户人家大约可以食用多长时间?在过节期间,针对学生喜欢互赠贺卡这一股盛行风可以进行节约教育,让每个学生估一估一次节日要为买贺卡大约花去多少钱?用这些钱大约可以哪些学习用品?这样的估算与生活紧密联系,显得生动有趣,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
  四、估算检验,确保学生有着较高的估算能力
  在学习小学数学的过程中,一部分学生的数学思维变得十分局限,他们认为,数学知识仅仅在课本上有着较高的作用,但是脱离了课本,它们并没有丝毫的现实指导意义,而这样的想法明显是错误的。教师在新时期的数学教学当中,一方面要实时培育小学生的估算意识,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将这些意识实时地运用到生活当中,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际数学素养。比如,在学习估算的过程中,可以解答以下一道题:假设某公司现有一批布,不知道它的具体数量,但是在A与B项目分别用了其中的三分之一后,剩下了300匹,而其中有50匹是不合格的,请估算一下所有的布匹当中,大约有多少是不合格的。在学生完成相应的计算以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将估算的结果带入其中,检验其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满足当前题目的所有条件。这个过程也应当交给学生来完成,通过合理的检验能够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相应的估算也会有较高的准确性。
  由此可见,估算与我们的学习、生活密不可分。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使学生养成估算的良好习惯,逐步提高估算能力,促使学生的数学素养不断得到提高。
  • 【发布时间】2020/3/18 16:10:07
  • 【点击频次】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