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探究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对于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教师在开展的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同时结合阅读教学效果,不断对其进行改进,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推进,通过阅读来提升学生能力,增强学生知识面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逐渐受到认可和重视。在阅读中,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学作者的思想情感,掌握作品的真实内涵。通过阅读,学生的认知以及思维能力都能够得到发展。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认知世界的初始阶段,语文对于学生提升认识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阅读内容过于严谨
对于拓展阅读教学,学生的阅读作品大部分都是教师通过筛选而决定的,这些作品都对学生的成长和人格的培养等具有重要意义。但教师在进行作品的筛选时,其往往具有比较严重的个人观念,很多教师筛选的文章本身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很好地符合小学生阶段的心理特点,但由于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较高,筛选的文章内容有时忽略了小学生阶段的理解能力,很多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其对文章的内容理解不足,从而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进一步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有较大的影响。
2、阅读氛围不足
小学阶段,学生都具有比较强的从众心理,教师在开展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其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通过部分学生的阅读兴趣来激发所有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这种带动模式来促进学生的阅读效果。但对于当前的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在进行拓展阅读的过程中往往会让学生单独进行阅读,每个人之间缺乏相应的沟通和交流,加上学生本身的社会群居性特点,使得学生在拓展阅读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不足,在面对其他事物的诱惑时无法抵挡,严重影响学生的拓展阅读教学效果。
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对策分析
1、配备对应的拓展阅读条件
想要实现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首先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首先,小学需要开放自身的图书馆,同时加强对学生的阅读环境的建设,而对于图书馆的藏书,应该不断丰富满足小学生的需求。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自身班级的特点创建班级图书角,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搜寻相关的拓展阅读资料,图书角的建立可以采用学生捐献的方法,这样也更加符合当前的学生阅读兴趣。对于图书的捐献,教师需要设定对应的审核制度,并不是所有的图书都能够捐献并符合规格的,学生在进行捐献时,教师需要确认其是否符合拓展阅读的需求,通过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读书效率,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对阅读的重视。
2、组织阅读活动,提升学生阅读兴趣
阅读教学的展开不能只是在课堂中进行,要多元化地组织阅读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结合生活实际。教师要能够对学生喜爱的阅读材料进行调查,然后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经典名著。比如,教师看到班级内的学生阅读《红楼梦》时,教师可针对阅读材料制定相应的指导课。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将《红楼梦》电视剧的一些片段在课堂上播放,引导学生积极回答对这一书籍中人物的印象,教师可以让学生回答一些针对性问题,比如,贾宝玉或者林黛玉在生活中的状态,然后再将相应的情节导入至课堂中,让学生对片段中一些比较优美的语言和片段进行整理,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同时也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在之后的阅读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对书中的哪些人物感兴趣,书中哪些地方比较吸引人,创作者是怎样描绘人物的特征的。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深度和知识面,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为了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应该在教学中制定评价机制。这样有利于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对不足之处加以完善。教师要为评价机制制定明确的标准,不能单纯地将考试成绩作为评判标准,应该注意对学生综合素养方面的考察,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4、通过游戏教学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人想要认识或者从事某种事物的意愿,是推动人认识世界、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兴趣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愿意进行阅读的动机,也是学生愿意持续阅读的不竭动力,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手段不断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比较低,所以对于拓展阅读本身以及要阅读的书可能会不太感兴趣,而且自我约束能力很差,心智也还没有成熟,所以想要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就需要通过一些有趣的方式来进行。因此,教师可以经常在课堂上抽出一部分时间开展有关阅读的小活动。例如在讲《古诗两首》这一课之前,教师可以提前通知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古诗三百首》,然后在课堂中展开古诗接龙游戏。教师先把游戏规则和学生讲清楚,将学生分为三组,由三组学生轮流出题,第一组的学生先提出一句古诗,然后另外两组学生进行古诗下一句或者上一句的抢答,没有答对的一组需要上讲台表演节目。这样不仅能够巩固学生的知识,也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5、课后练习,丰富学生的阅读资源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不能只是在课堂上的教学,小学学生普遍有接受新型事物的能力,对知识记忆得快忘记得也快,针对小学生的这个特点,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不光要抓住上课的时间,也要抓好学生下课或者在家休息的时间,让学生真正地喜欢阅读、渴求阅读。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建设班级内部的阅读角,组织学生进行捐书活动,将学生捐赠的图书进行编辑、整理,分门别类地登记好,放入班级的一角,供学生日常借阅,还要设置专门的管理人员,做到人人能管理,日日有轮岗,保证图书借阅出去的同时,书本能够及时归还。阅读不是只将书本阅读一遍就结束。它具有任务性,需要学生在阅读书籍时,对文章有一定的理解,学生可以自行准备一个本子,当学生在阅中读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时可以进行摘抄,方便日后用到写作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些便利贴,当学生遇到不理解的地方时,可以将自己的疑惑写在上面,贴到书籍当中,或者,学生也可以将自己对这一段落的理解做一个批注。通过这样的方式,在不弄脏书籍的情况下,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对书籍的理解性,帮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写作题材。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的开展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明确教学目标,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将信息技术加入到教学之中,这样才能提高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实践效果。
参考文献:
[1]刘艳萍.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16(26):107+114.
[2]李芳.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研究[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0):105.
关键词: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推进,通过阅读来提升学生能力,增强学生知识面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逐渐受到认可和重视。在阅读中,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学作者的思想情感,掌握作品的真实内涵。通过阅读,学生的认知以及思维能力都能够得到发展。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认知世界的初始阶段,语文对于学生提升认识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阅读内容过于严谨
对于拓展阅读教学,学生的阅读作品大部分都是教师通过筛选而决定的,这些作品都对学生的成长和人格的培养等具有重要意义。但教师在进行作品的筛选时,其往往具有比较严重的个人观念,很多教师筛选的文章本身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很好地符合小学生阶段的心理特点,但由于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较高,筛选的文章内容有时忽略了小学生阶段的理解能力,很多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其对文章的内容理解不足,从而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进一步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有较大的影响。
2、阅读氛围不足
小学阶段,学生都具有比较强的从众心理,教师在开展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其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通过部分学生的阅读兴趣来激发所有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这种带动模式来促进学生的阅读效果。但对于当前的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在进行拓展阅读的过程中往往会让学生单独进行阅读,每个人之间缺乏相应的沟通和交流,加上学生本身的社会群居性特点,使得学生在拓展阅读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不足,在面对其他事物的诱惑时无法抵挡,严重影响学生的拓展阅读教学效果。
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对策分析
1、配备对应的拓展阅读条件
想要实现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首先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首先,小学需要开放自身的图书馆,同时加强对学生的阅读环境的建设,而对于图书馆的藏书,应该不断丰富满足小学生的需求。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自身班级的特点创建班级图书角,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搜寻相关的拓展阅读资料,图书角的建立可以采用学生捐献的方法,这样也更加符合当前的学生阅读兴趣。对于图书的捐献,教师需要设定对应的审核制度,并不是所有的图书都能够捐献并符合规格的,学生在进行捐献时,教师需要确认其是否符合拓展阅读的需求,通过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读书效率,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对阅读的重视。
2、组织阅读活动,提升学生阅读兴趣
阅读教学的展开不能只是在课堂中进行,要多元化地组织阅读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结合生活实际。教师要能够对学生喜爱的阅读材料进行调查,然后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经典名著。比如,教师看到班级内的学生阅读《红楼梦》时,教师可针对阅读材料制定相应的指导课。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将《红楼梦》电视剧的一些片段在课堂上播放,引导学生积极回答对这一书籍中人物的印象,教师可以让学生回答一些针对性问题,比如,贾宝玉或者林黛玉在生活中的状态,然后再将相应的情节导入至课堂中,让学生对片段中一些比较优美的语言和片段进行整理,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同时也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在之后的阅读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对书中的哪些人物感兴趣,书中哪些地方比较吸引人,创作者是怎样描绘人物的特征的。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深度和知识面,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为了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应该在教学中制定评价机制。这样有利于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对不足之处加以完善。教师要为评价机制制定明确的标准,不能单纯地将考试成绩作为评判标准,应该注意对学生综合素养方面的考察,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4、通过游戏教学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人想要认识或者从事某种事物的意愿,是推动人认识世界、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兴趣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愿意进行阅读的动机,也是学生愿意持续阅读的不竭动力,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手段不断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比较低,所以对于拓展阅读本身以及要阅读的书可能会不太感兴趣,而且自我约束能力很差,心智也还没有成熟,所以想要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就需要通过一些有趣的方式来进行。因此,教师可以经常在课堂上抽出一部分时间开展有关阅读的小活动。例如在讲《古诗两首》这一课之前,教师可以提前通知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古诗三百首》,然后在课堂中展开古诗接龙游戏。教师先把游戏规则和学生讲清楚,将学生分为三组,由三组学生轮流出题,第一组的学生先提出一句古诗,然后另外两组学生进行古诗下一句或者上一句的抢答,没有答对的一组需要上讲台表演节目。这样不仅能够巩固学生的知识,也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5、课后练习,丰富学生的阅读资源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不能只是在课堂上的教学,小学学生普遍有接受新型事物的能力,对知识记忆得快忘记得也快,针对小学生的这个特点,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不光要抓住上课的时间,也要抓好学生下课或者在家休息的时间,让学生真正地喜欢阅读、渴求阅读。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建设班级内部的阅读角,组织学生进行捐书活动,将学生捐赠的图书进行编辑、整理,分门别类地登记好,放入班级的一角,供学生日常借阅,还要设置专门的管理人员,做到人人能管理,日日有轮岗,保证图书借阅出去的同时,书本能够及时归还。阅读不是只将书本阅读一遍就结束。它具有任务性,需要学生在阅读书籍时,对文章有一定的理解,学生可以自行准备一个本子,当学生在阅中读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时可以进行摘抄,方便日后用到写作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些便利贴,当学生遇到不理解的地方时,可以将自己的疑惑写在上面,贴到书籍当中,或者,学生也可以将自己对这一段落的理解做一个批注。通过这样的方式,在不弄脏书籍的情况下,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对书籍的理解性,帮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写作题材。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的开展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明确教学目标,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将信息技术加入到教学之中,这样才能提高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实践效果。
参考文献:
[1]刘艳萍.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16(26):107+114.
[2]李芳.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研究[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0):105.
- 【发布时间】2020/3/18 16:14:08
- 【点击频次】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