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由“全批全改”引发的对数学作业批改的思考

 

【作者】 李本军 蒋道珍 王 莉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长乐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要提高数学作业批改实效,我们就应创新批改方式,做到精批精改。同时,也让学生成为批改主体,实现改与评结合,提高其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全批全改;引发;策略
  传统教学,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习惯性认识,老师上课教,课下批改作业;学生上课听,下课做作业,多少年来一贯如此,在人们心中这应是常态。而在课程改革中,很多习惯做法被敢于创新者质疑和反思,其目的就是改进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作业批改,是教师天天都要做几次的教学问题,也在这个改革中成为了大家关注的重点,特别是常态化的“全批全改”,引发了我们对此的思考。
  一、“全批全改”存在的问题
  “全批全改”,作为一种理想批改方式,虽然有利于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但却忽视了学生是数学学习主体的这一理念。目前,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以及时代对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明显地暴露出作业“全批全改”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花费在评改作业上的时间过多。小学数学作业作很多,既有课堂作业又有课外作业。如果我们批改方法都采用“全批全改”,那显然是得不偿失的。因为作业天天有,学生天天做,教师天天改。要知道,我们很多数学教师都任了两个班的教学任务,或兼具其他学科教学任务。按两个班的数学教学来计算吧,每班按50人计算,每次要批改100本作业;若每次留4个题,一次要批改400道题,若每本作业平均用2分钟,就要花去3个多小时的时间。再加上平时小测验、单元测验、更会忙得团团转。探索教学改革的时间难以保证,当然教学改革也难以付诸实施。
  (二)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素质教育下突出的特点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可是作业的“全批全改”,就可能成为学生头上的“紧箍咒”,使他们天天忙于按时完成作业,不管对与错。学生主动思考,自我检查的积极性受到压抑。
  (三)没有时间去探作业真伪。学生做作业,教师批改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通道。可是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作业很不错,但一考试成绩很差。这是为什么呢?细究起来,我们发现,有的学生为了老师“批改”这种检查,只好去抄袭作业,教师也由此“上当受骗”,误认为学生学得好,做得起。这当然不怪“全批全改”的不对,只怪这种方式耗了很多时间,我们教师没有时间去去探作业真伪。
  (四)没有时间去下评语。作业也是师生交流的重要平台,更是情感互动的载体。而采取全批全秘方,教师由于事务多,没有时间,就只能在批改作业时采取最为经济的做法,直接打“√”、“×”,或用一些简单符号作批注,学生由这些符号只能知道哪个题对了,哪个题错了,但不知道错在哪里?得到的是百思不解的信息。
  二、对数学作业批改的正确做法
  “全批全改”只是数学作业批改的一种方法,而非全部。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教师,我们应在丰富批改方式上和信息反馈利用上下功夫,真正发挥作业批改的育人功效来。
  (一)丰富作业批改方法。布置作业,批改作业不仅仅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还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窗口。精心设计,布置作业,认真批改作业,能使师生双方及时接受正确的信息,加快信息反馈的速度。只有师生共同配合,才能真正达到作业批改的目的。批改作业的方法应多样化,但关键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此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采取这样的应对策略来丰富批改方式。
  1.采取随堂批改方式。对于课堂作业,由于量少,我们可采取随堂改方式。就是在新课后,对于那些简单的作业,我们尽量巡回检查,采用集体讨论答案,当堂集中统一批改方式,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就将当堂课的知识掌握,解脱课后做作业的束缚,同时又节约了教师批改作业的时间。
  2.采取小组批改方式。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成前后两桌,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每次上课前5分钟由教师提供参考答案,小组内互相批改,并把批改的情况向老师或信息小组汇报典型范例及错题情况,教师再根据情况进行订正和讲解。
  3.采取抽查面批方式。教师对小组批改后的作业要进行抽查,了解作业和批改的情况,对作业中存在的明显问题要复批或面批。抽查的作用是为了准确的了解学生作业情况,及时查找问题及时讲解;面批时可以让学生自已了解自己的作业情况,当面指出和订正讲解,学生可以及时改正错题,掌握所学知识。
  4.采取自批+集体订正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作业批改中,我们要发挥学生主人翁作用,先让他们在检查基础上进行自批自改,要求自我发现错误并改正,找到错误原因。并针对性听教师的集体订正。这样有利于学生进行“对症治病”。
  (二)加强信息交流利用。批改的目的,是了解学情,为下步教学增强针对性,提高有效性服务。因此,在批改后,我们应及时收集信息,做好反馈,以便利用。实践中,我们可指导科代表和几名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组成信息小组,其主要任务是:
  1.汇集班上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错题进行“会诊”,分析错误原因,提出正确答案供学生参阅。
  2.收集作业中做题方法新颖巧妙、思路简捷、一题多解等典型范例,及时向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3.每一单元结束后,在老师的指导下,信息小组总结正、反两种典型题型,及时向全班同学作交流,以达到消除错误,开阔眼界,巩固知识,掌握方法的目的。
  总之,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作业批改,我们应发挥教师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作用,重视学生积极性激发,尽量方式多样化,少一些“全批全改”。这样做,既使学生从作业堆中解放出来,又使自己从繁重的作业批改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教与学的改革中去,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数学教育。
  参考文献:
  [1]程雪,作业批改有效性的探析[J].教学与研究,2017年。
  • 【发布时间】2020/4/22 19:40:59
  • 【点击频次】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