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小学阶段,在小学生学习方面,口语交际能力训练,对小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进一步的学习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寻找存在的问题,思考应对策略,创造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并善于通过创造性教学使学生应用自己的力量去获取口语交际的成功。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教学;交际能力;培养
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它与过去的听话、说话教学有着明显的区别。它是凭借听、说进行交流、沟通,传递信息、联络感情、处理问题。它注重人际交流,培养应对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合作精神。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是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要求教师在训练的内容、途径、方法上作一番探索与革新。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多种情境,开拓训练渠道,把握各种机会,让学生在众多的言语实践中学习口语交际的基本知识,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能,那么,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定会不断提高。
一、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意识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先生曾经说过:“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小学低年级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所谓“幼学如漆”。一二年级的学生主要学习识字、写字,生字都有一定的规律,如形声字的教学。如“跑,抱,泡”三个字,学生通过分析,加上动作表演,他们知道“跑”是足旁,因为跑要用足,“抱”是提手旁,因为抱要用手,“泡”是三点水旁,因为“泡”跟水有关。第三步是让学生自己想一些形近字,然后来谈一谈如何记这些字。一节课学生都是兴致致勃勃地参与课堂交流,这不仅教会他们识字方法,而且在无形中培养了低年级小学生说普通话参与课堂口语交际的意识。
二、开发资源,提供话题
口语交际就是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在交际的过程中含着“听、说”这两个要素,即有“话”可听,有“话”可说。因此在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听”的能力,要让学生“听得懂”、“说得好”二者要紧密联系起来。
首先,从内容入手,开拓思路。选择的话题要激发学生说的情趣,必须符合以下特点:
①趣味性。迎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受学生欢迎的话题。如童话、寓言、小故事等,特别受中低年级的学生喜爱。
②现实性。反映小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具体事实,既切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又能产生一种亲切感。如:“说家乡的变化”、“介绍自己的家”。
③教育性。结合进行思想品德和其他知识的教育,让他们得到教益和启示,增长知识,开拓眼界,陶冶情操。例如:“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的辩论,我用新课标的教育理念,营造课堂辩论的气氛,辩论的观点上“做人要讲诚信,还是可以讲善意的谎言”正方和反方学生在辩论过程中都紧紧地围绕着自己的观点,还使用自己所查找到的资料。最终通过论辩得到了教育和启示,增长了知识。
其次,习惯是关键。农村的学生习惯较差,上课注意力不太集中,易受到其它事物的影响。良好习惯的培养就尤为重要,让学生能认真地听,我对学生是这样要求的:1、课桌上只能有本堂课的物品。2、坐姿要正。3、老师讲话时,学生要保持安静。4、手尽量放在课桌上。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认真地听,只有学会了倾听,他才能流利地表达出来,然后才能交流。
三、教给学生口语交际的方法。
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个“规矩”就是基本方法,要想让学生说得条理清楚,必须教给学生方法。
(1)教给说的方法
学生饶有兴趣地说,往往能使讲述的内容言之有物,但要做到言之有序,还有待于教师具体指导方法。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要教他们从说一句完整的话开始,逐步过渡到说几句连贯的话或一小段话。到了中高年级,教师要指导他们按记叙文的六要素,围绕一个意思把表达的内容说清楚、说完整。学生一旦掌握了方法,口语交际时才不会感到困难。
(2)教给听的方法
在口语交际中,倾听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学生有了听的兴趣,但不一定会听。因此,我们要把教会学生“怎样听”作为教学的主攻方向,教会学生善做“倾听者”。只有听清楚、听明白,才能架起通往“理解”的桥梁,提高“说”的质量。
首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要求学生倾听时,要注意仪态,眼睛要看着对方,这是礼貌,是尊重说话人的表现;不要一听到不同的意见就沉不住气,随意打断对方的陈述;也不要自认为已经领会了对方的意图而显出不耐烦的样子。还要边听边想,分析对方的话,正确理解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
其次,教会学生怎样听。学生参与交际,不仅要认真倾听,还要适时接话,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听懂别人简短的说话。最初,课堂上老师提问或同学讲话后,可以问问他们,老师提的是什么问题,你的同桌说了什么或要求把刚才两个同学说的答案再连起来说说等,让学生就听的内容进行简单的重复。以此引导学生去努力听懂别人讲话的内容并有意记忆,为进一步进行口语交际打下基础。在听懂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听出一些要点,加进自己的思考,尝试对对方的话作出判断。一是培养学生听出优点。课堂上问问学生哪儿说得好,什么地方值得表扬等,提高他们听优点的能力。二是培养学生听出缺点。引导学生常思考:别人说的话,还有哪些不妥。如果让我来说,我会怎么说。这样,可以让听者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说者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培养勇于接受他人劝告的品质。三是引导学生听出异同。让他们听差别不大的话语,如打招呼时“您好”“你好”;诉说心情时“我想去看看”和“我多想去看看”,或内容相似的两段话等,比较异同。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养成规范的听说习惯。
四、乐于表达
新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学生只有在动态的双向或多向互动活动中,才能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可见,光学会倾听,还不够,还得让学生在倾听的基础上乐于表达。
立足课堂鼓励表达。课堂作为交际的一个重要场所,为学生的表达搭建了一个平台。因此,教师应该好好地利用这一场所,让学生喜欢表达。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通过实物展示、教师语言描述、电教媒体播放、角色表演等情境的创设,能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口语交际中来。
语文是母语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对语文教学来说,广阔的生活是立体的课本,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学在课内,得在课外。”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创造形式多样的“说”的情境外,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外时间为学生创造形式多样的“说”的情境。
五、读写结合,实现“口语交际”质的飞跃
口语交际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但这还不够。在学生进行交际后,我们要要求学生用简单清楚的语句把“交际内容”写下来,则更能有力地提高学生的交际兴趣和写作水平。但写作的要求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低年级的学生能写几句则写几句,不必拘泥与字数;中年级的学生可围绕一个中心写一个片段;。高年级的学生则要求形成篇章。这样把“说”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的交际和写作能力互相促进,从而达到大纲要求和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目的。
六、建立完善、全面的评价体系
为了全面衡量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建立完善、全面的评价体系至关重要。比如:态度大方,声音响亮,吐字清晰,说话完整有逻辑性,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别人回答问题时不随便插话,学会倾听等。这个评价体系不仅仅要评价小学生的课堂成绩,而且要从多方面、多角度探求小学生自身难以察觉却真实存在的优秀的个人特质和能力。这样一来,教师可以有效的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并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理性的评分,表扬或批评之后加深了小学生的自我反省、自我认知能力。
总之,学生会听得好,说得好,我们的口语交际教学就不再是“死课”、“一言堂”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得到锻炼,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生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教学;交际能力;培养
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它与过去的听话、说话教学有着明显的区别。它是凭借听、说进行交流、沟通,传递信息、联络感情、处理问题。它注重人际交流,培养应对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合作精神。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是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要求教师在训练的内容、途径、方法上作一番探索与革新。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多种情境,开拓训练渠道,把握各种机会,让学生在众多的言语实践中学习口语交际的基本知识,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能,那么,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定会不断提高。
一、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意识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先生曾经说过:“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小学低年级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所谓“幼学如漆”。一二年级的学生主要学习识字、写字,生字都有一定的规律,如形声字的教学。如“跑,抱,泡”三个字,学生通过分析,加上动作表演,他们知道“跑”是足旁,因为跑要用足,“抱”是提手旁,因为抱要用手,“泡”是三点水旁,因为“泡”跟水有关。第三步是让学生自己想一些形近字,然后来谈一谈如何记这些字。一节课学生都是兴致致勃勃地参与课堂交流,这不仅教会他们识字方法,而且在无形中培养了低年级小学生说普通话参与课堂口语交际的意识。
二、开发资源,提供话题
口语交际就是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在交际的过程中含着“听、说”这两个要素,即有“话”可听,有“话”可说。因此在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听”的能力,要让学生“听得懂”、“说得好”二者要紧密联系起来。
首先,从内容入手,开拓思路。选择的话题要激发学生说的情趣,必须符合以下特点:
①趣味性。迎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受学生欢迎的话题。如童话、寓言、小故事等,特别受中低年级的学生喜爱。
②现实性。反映小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具体事实,既切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又能产生一种亲切感。如:“说家乡的变化”、“介绍自己的家”。
③教育性。结合进行思想品德和其他知识的教育,让他们得到教益和启示,增长知识,开拓眼界,陶冶情操。例如:“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的辩论,我用新课标的教育理念,营造课堂辩论的气氛,辩论的观点上“做人要讲诚信,还是可以讲善意的谎言”正方和反方学生在辩论过程中都紧紧地围绕着自己的观点,还使用自己所查找到的资料。最终通过论辩得到了教育和启示,增长了知识。
其次,习惯是关键。农村的学生习惯较差,上课注意力不太集中,易受到其它事物的影响。良好习惯的培养就尤为重要,让学生能认真地听,我对学生是这样要求的:1、课桌上只能有本堂课的物品。2、坐姿要正。3、老师讲话时,学生要保持安静。4、手尽量放在课桌上。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认真地听,只有学会了倾听,他才能流利地表达出来,然后才能交流。
三、教给学生口语交际的方法。
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个“规矩”就是基本方法,要想让学生说得条理清楚,必须教给学生方法。
(1)教给说的方法
学生饶有兴趣地说,往往能使讲述的内容言之有物,但要做到言之有序,还有待于教师具体指导方法。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要教他们从说一句完整的话开始,逐步过渡到说几句连贯的话或一小段话。到了中高年级,教师要指导他们按记叙文的六要素,围绕一个意思把表达的内容说清楚、说完整。学生一旦掌握了方法,口语交际时才不会感到困难。
(2)教给听的方法
在口语交际中,倾听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学生有了听的兴趣,但不一定会听。因此,我们要把教会学生“怎样听”作为教学的主攻方向,教会学生善做“倾听者”。只有听清楚、听明白,才能架起通往“理解”的桥梁,提高“说”的质量。
首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要求学生倾听时,要注意仪态,眼睛要看着对方,这是礼貌,是尊重说话人的表现;不要一听到不同的意见就沉不住气,随意打断对方的陈述;也不要自认为已经领会了对方的意图而显出不耐烦的样子。还要边听边想,分析对方的话,正确理解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
其次,教会学生怎样听。学生参与交际,不仅要认真倾听,还要适时接话,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听懂别人简短的说话。最初,课堂上老师提问或同学讲话后,可以问问他们,老师提的是什么问题,你的同桌说了什么或要求把刚才两个同学说的答案再连起来说说等,让学生就听的内容进行简单的重复。以此引导学生去努力听懂别人讲话的内容并有意记忆,为进一步进行口语交际打下基础。在听懂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听出一些要点,加进自己的思考,尝试对对方的话作出判断。一是培养学生听出优点。课堂上问问学生哪儿说得好,什么地方值得表扬等,提高他们听优点的能力。二是培养学生听出缺点。引导学生常思考:别人说的话,还有哪些不妥。如果让我来说,我会怎么说。这样,可以让听者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说者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培养勇于接受他人劝告的品质。三是引导学生听出异同。让他们听差别不大的话语,如打招呼时“您好”“你好”;诉说心情时“我想去看看”和“我多想去看看”,或内容相似的两段话等,比较异同。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养成规范的听说习惯。
四、乐于表达
新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学生只有在动态的双向或多向互动活动中,才能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可见,光学会倾听,还不够,还得让学生在倾听的基础上乐于表达。
立足课堂鼓励表达。课堂作为交际的一个重要场所,为学生的表达搭建了一个平台。因此,教师应该好好地利用这一场所,让学生喜欢表达。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通过实物展示、教师语言描述、电教媒体播放、角色表演等情境的创设,能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口语交际中来。
语文是母语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对语文教学来说,广阔的生活是立体的课本,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学在课内,得在课外。”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创造形式多样的“说”的情境外,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外时间为学生创造形式多样的“说”的情境。
五、读写结合,实现“口语交际”质的飞跃
口语交际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但这还不够。在学生进行交际后,我们要要求学生用简单清楚的语句把“交际内容”写下来,则更能有力地提高学生的交际兴趣和写作水平。但写作的要求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低年级的学生能写几句则写几句,不必拘泥与字数;中年级的学生可围绕一个中心写一个片段;。高年级的学生则要求形成篇章。这样把“说”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的交际和写作能力互相促进,从而达到大纲要求和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目的。
六、建立完善、全面的评价体系
为了全面衡量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建立完善、全面的评价体系至关重要。比如:态度大方,声音响亮,吐字清晰,说话完整有逻辑性,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别人回答问题时不随便插话,学会倾听等。这个评价体系不仅仅要评价小学生的课堂成绩,而且要从多方面、多角度探求小学生自身难以察觉却真实存在的优秀的个人特质和能力。这样一来,教师可以有效的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并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理性的评分,表扬或批评之后加深了小学生的自我反省、自我认知能力。
总之,学生会听得好,说得好,我们的口语交际教学就不再是“死课”、“一言堂”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得到锻炼,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生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 【发布时间】2020/4/22 21:18:10
- 【点击频次】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