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如何将隆林民族文化融入幼儿园区域活动中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隆林各族自治县地处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处,境内聚居着苗、彝、仡佬、壮、汉等5个世居民族。苗族的跳坡节、蜡染与刺绣,彝族的火把节、赛马节和抹黑脸,仡佬族的尝新节、拜树节及八音等,蜚声海内外。古朴浓郁的民情民风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活的少数民族博物馆”。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开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传统美德在教书育人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成为学生建立健全人格的重要助力,幼儿是一个人性格的成型期,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自喻,用隆林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等文化对幼儿进行民族文化教育,对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交流与融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教育价值。如何将隆林民族文化融入到幼儿园区域活动之中,成为幼儿教育从业者所需思考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民族文化;融入;幼儿园;区域活动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民族文化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意义
民族文化,是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具有普遍性和传承性和变异性。民族文化是大众文化,最贴近人们的身心与生活的,与儿童的现实生活状态紧密相连,并以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存在与幼儿的生活之中。然而,当前幼儿园课程内容多以教材为主,教师们实施教材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往往忽视掉幼儿生活中蕴含的民族文化中许多有价值的资源,从而缺失了对幼儿进行民族文化教育的机会。幼儿园的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越近,越能引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儿童的学习也越来越有效。
儿童生活周围丰富而广泛的人、事、物和活动,都蕴含着民我的文化内容,均可视为有利于儿童发展的时机,儿童在这些生活情境中,通过交往、参与、探究,获得知识、锻炼动作和技能、发展情感、形成个性。同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领幼儿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和优秀”。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幼儿园教育中,合理利用民族文化元素,传递民族文化,塑造民族精神气质,文化意蕴,让民俗发挥其深厚的文化价值,对促进幼儿教育、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利用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形式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其成为随处可见、可用的活教材。我们应当将幼儿喜爱的文化资源和形式,贯穿在幼儿的生活之中,在引领幼儿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的同时,发挥其教育的功能,激发幼儿的各种兴趣,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可见,将民族文化元素运用在幼儿区域活动之中,从环境布置到活动素材,既有现实美,又有艺术美,从幼儿生活中来,同时又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感染着幼儿,促进幼儿美感的发展;同时,民族文化的教育功能,主要在于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操,增强人们对生活的勇气和热爱,以及民族感和爱国心。我们将这些优良的民族文化传统融入幼儿的生活,正是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强化我们的民族精神,塑造我们民族品格的有效方法。
二、将民族文化融入幼儿园区域中
(一)创设环境,渲染民族文化艺术氛围
环境是幼儿园教育的隐性课程,创设环境是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手段。为营造民族文化艺术教育的氛围,我们对幼儿园的环境进行了整体设计与规划,创设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的互动式环境。
在幼儿园环境的布置上,合理布局,巧妙利用楼梯、走廊、墙面、门窗和房梁等空间位置,布置含有隆林五个少数民族元素、色彩鲜艳的图画和各种手工作品。如:用簸箕、蜡染、蓝靛等艺术作品装饰环境,并为幼儿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与环境和材料开展充分的互动,鼓励幼儿自由创作。
(二)将民族文化融入幼儿园区域中
为了选择合适的隆林民族文化教育内容,我们广泛收集与隆林民族文化相关的文献资料,并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征,将经典的隆林民族文化内容融入区域活动中。
1.将隆林民族文化融入语言区中
教师可通过投放图片、MP3、影视资料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一些关于隆林五个少数民族的民间童谣、民间传说,如:《彝族人为什么不吃狗肉》、《汉族拜鸡趣话》、《岩茶乡卡白村壮戏的传说》等等,这些鲜活的素材促进了幼儿园的课程建设,填补了幼儿园民族文化艺术教育的空白,为幼儿园的艺术教育增添了新的元素和活力,同时引导幼儿感受民族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激起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
2.将隆林民族文化融入表演区中
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征,选择幼儿易于接受、有助于提升审美能力的内容。如我们县每年都很隆重的“七月火把节”、“跳坡节”等活动,这些都是幼儿较熟悉的民俗活动,我们可以用活动中少数民族音乐选段让幼儿跟着音乐自由表演,将五个民族的乐器展示给幼儿并尝试让幼儿进行打击或演奏,既增强了节奏感,又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
3.将隆林民族文化融入美工区中
让幼儿将民族元素加入绘画及手工作品中,进行自由创作,教师用幼儿完成的作品将环境布置起来,这样幼儿一边欣赏幼儿的作品,一边相互观摩评价同伴的作品,无形中提升了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将传统民族文化内容融入到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既丰富了教育的内涵,又保证了传统文化的学习质量。隆林民族文件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它对于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培养幼儿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提升审美能力具有特殊意义,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挖掘民族文化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价值,开展以民族文化为内容的区域活动,
形成带有本土民族特色的活动方案,有利于提升幼儿审美能力、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也有利于教师在幼儿园组织民间艺术活动,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M].(2008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严考亮.传统民俗节日的文化内涵及其在道德教化中的价值2007(1);
[3]左雯霞.中国传统文化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研究[J].科教文汇,2007;
[4]李姗泽.学前教育应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论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资源中的地位和作用[J].课程·教材·教法,2005。
关键词:民族文化;融入;幼儿园;区域活动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民族文化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意义
民族文化,是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具有普遍性和传承性和变异性。民族文化是大众文化,最贴近人们的身心与生活的,与儿童的现实生活状态紧密相连,并以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存在与幼儿的生活之中。然而,当前幼儿园课程内容多以教材为主,教师们实施教材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往往忽视掉幼儿生活中蕴含的民族文化中许多有价值的资源,从而缺失了对幼儿进行民族文化教育的机会。幼儿园的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越近,越能引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儿童的学习也越来越有效。
儿童生活周围丰富而广泛的人、事、物和活动,都蕴含着民我的文化内容,均可视为有利于儿童发展的时机,儿童在这些生活情境中,通过交往、参与、探究,获得知识、锻炼动作和技能、发展情感、形成个性。同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领幼儿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和优秀”。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幼儿园教育中,合理利用民族文化元素,传递民族文化,塑造民族精神气质,文化意蕴,让民俗发挥其深厚的文化价值,对促进幼儿教育、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利用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形式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其成为随处可见、可用的活教材。我们应当将幼儿喜爱的文化资源和形式,贯穿在幼儿的生活之中,在引领幼儿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的同时,发挥其教育的功能,激发幼儿的各种兴趣,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可见,将民族文化元素运用在幼儿区域活动之中,从环境布置到活动素材,既有现实美,又有艺术美,从幼儿生活中来,同时又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感染着幼儿,促进幼儿美感的发展;同时,民族文化的教育功能,主要在于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操,增强人们对生活的勇气和热爱,以及民族感和爱国心。我们将这些优良的民族文化传统融入幼儿的生活,正是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强化我们的民族精神,塑造我们民族品格的有效方法。
二、将民族文化融入幼儿园区域中
(一)创设环境,渲染民族文化艺术氛围
环境是幼儿园教育的隐性课程,创设环境是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手段。为营造民族文化艺术教育的氛围,我们对幼儿园的环境进行了整体设计与规划,创设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的互动式环境。
在幼儿园环境的布置上,合理布局,巧妙利用楼梯、走廊、墙面、门窗和房梁等空间位置,布置含有隆林五个少数民族元素、色彩鲜艳的图画和各种手工作品。如:用簸箕、蜡染、蓝靛等艺术作品装饰环境,并为幼儿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与环境和材料开展充分的互动,鼓励幼儿自由创作。
(二)将民族文化融入幼儿园区域中
为了选择合适的隆林民族文化教育内容,我们广泛收集与隆林民族文化相关的文献资料,并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征,将经典的隆林民族文化内容融入区域活动中。
1.将隆林民族文化融入语言区中
教师可通过投放图片、MP3、影视资料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一些关于隆林五个少数民族的民间童谣、民间传说,如:《彝族人为什么不吃狗肉》、《汉族拜鸡趣话》、《岩茶乡卡白村壮戏的传说》等等,这些鲜活的素材促进了幼儿园的课程建设,填补了幼儿园民族文化艺术教育的空白,为幼儿园的艺术教育增添了新的元素和活力,同时引导幼儿感受民族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激起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
2.将隆林民族文化融入表演区中
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征,选择幼儿易于接受、有助于提升审美能力的内容。如我们县每年都很隆重的“七月火把节”、“跳坡节”等活动,这些都是幼儿较熟悉的民俗活动,我们可以用活动中少数民族音乐选段让幼儿跟着音乐自由表演,将五个民族的乐器展示给幼儿并尝试让幼儿进行打击或演奏,既增强了节奏感,又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
3.将隆林民族文化融入美工区中
让幼儿将民族元素加入绘画及手工作品中,进行自由创作,教师用幼儿完成的作品将环境布置起来,这样幼儿一边欣赏幼儿的作品,一边相互观摩评价同伴的作品,无形中提升了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将传统民族文化内容融入到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既丰富了教育的内涵,又保证了传统文化的学习质量。隆林民族文件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它对于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培养幼儿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提升审美能力具有特殊意义,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挖掘民族文化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价值,开展以民族文化为内容的区域活动,
形成带有本土民族特色的活动方案,有利于提升幼儿审美能力、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也有利于教师在幼儿园组织民间艺术活动,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M].(2008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严考亮.传统民俗节日的文化内涵及其在道德教化中的价值2007(1);
[3]左雯霞.中国传统文化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研究[J].科教文汇,2007;
[4]李姗泽.学前教育应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论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资源中的地位和作用[J].课程·教材·教法,2005。
- 【发布时间】2020/4/22 21:28:54
- 【点击频次】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