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初探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原则与形式

 

【作者】 黄丽英

【机构】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镇常么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文从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四个开设原则,以及四个开设形式谈起,进而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对于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增长才干,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具有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活动课;开设原则;开设形式
  活动课强调动手动脑,强调“做”,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动”中学,在“玩”中学。小学数学活动课也不例外,在内容的选择和编拟时要突出实践,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可以安排一些数学学科难以安排的实践应用活动的内容,这些内容应当反映现实的需要,应当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在运用有关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了较充分的发挥。从教学法规的高度来看,活动课同学科课同等重要。如何做到“相辅相成”?这得从它的原则和形式谈起。
  一、原则
  1.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以小学生的个性要素得到发展为宗旨,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其教学目标就是“增强兴趣,拓宽知识,增长才干,发展特长”。诚然,小学数学学科课所包含的实际活动,诸如观察、实验、练习等,也能培养学生某些个性要素,但它服务的目的不同,它只是为学科课的教学目标而服务的一种教学手段,是学科课教学活动的一部分,没有具体教学时间的界限;而小学数学活动课应是以发展学生个性要素为首要目标的课型,每节课教学时间与学科课的教学时间相配合。还有,活动课也不同于课外活动。
  2. 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淡化选拔教育,做到“人人受益”。小学数学活动课所说的“人人受益”,不应当以分数、成绩的提高来理解,应当从学生的个性要素得到发展予以解释。从活动课参予程度讲,不要像组织数学课外活动小组那样,只允许少数数学爱好者参加,而应要求每个学生都参加。从活动课的课程设计讲,在学科课为每个学生打好共同基础的条件下,为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提供发展空间;从活动课的教学效果讲,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有的学生数学知识、能力和爱好都得到提高,这是受益。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有的学生数学知识和能力提高不甚明显,但是通过数学的橱窗对观察课外天地,观察实际生活的兴趣产生了,这也是受益。
  3.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注意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保护“童心”。小学生的年龄阶段(6—11、12岁),在心理学上称为儿童期(或称学龄早期)。这一阶段,小学生不但身体发育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阶段,而且由于从一个备受家庭保护的幼儿变成必须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承担一定社会义务的小学生,这就促使儿童心理特征产生质的飞跃,概括起来,就是产生了在幼儿期没有的“好奇、好动、好胜”的“童心”。这三个“好”只有“好奇”“好动”充分得到发展,“好胜”的儿童价值特征才能得以建立。但是要注意,要使“好奇”“好动”的心理状态健康成长,就必须从调控环境和树立模仿典型这两个方面予以控制,只有这样,“好动”的心理特点才可以说在数学活动课里得到健康地培育。
  4.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突出具体形象思维,给学生以能力的钥匙,不给知识的包袱,促进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小学生的思维,在四年级之前,是以认识“具体实例”、“直观特征”为标志的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四年级之后,则向掌握“主要属性”、“种属关系”、“实际功用”为标志的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不过这种抽象逻辑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为支柱。作为小学阶段思维训练的一门主课,小学数学的学科课和活动课,责无旁贷地要促使小学生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否则,数学活动课就不能促使学生个性要素的发展,增长才能的数学目的就会落空。
  二、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形式
  1.游戏
  游戏是对四年级以前学生进行活动课教学的一种好形式。好的数学游戏应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应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兴趣与数学知识自然而然地同步增长。为此,设计数学游戏的思路,应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游戏内容要通过丰富而新颖的形象来包装。大家都知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知开始的。然而,数学教师惯用的数学概念形象化方法,虽然最初的数学概念能从形象化入手,但最后总下降为单调而呆板的数学概念和“符号”,成人化的思维痕迹很深,这种教法特别不能激发低年级小学生的兴趣,我们教育中应当尽量避免,在小学生头脑中树起鲜明的形象,达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最佳效果。
  ②游戏展开要通过生动活泼的戏剧性活动来实现。低年级小学生,刚由家庭进入社会,一切都新鲜,好动和不满足是他们进步的第一要素。数学活动课教学要抓住这一特点,设计适合他们口味的戏剧化数学游戏,把学生引入求知的好动中,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把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引到抽象思维,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吸收,使思维永远处于兴奋之中,实现活动课的目的。
  ③游戏结构要是美的结构形式。数学游戏美的结构,是指美的语言、美的教学态度、美的板书设计及教具运用。最能直接打动低年级小学生心灵的是美,因此美的教学结构形式,是一股推动低年级小学生接受教育的力量,数学活动课的游戏结构也应按此来设计。
  2.讲座
  小学四年级后开展讲座,这是有利于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也是有利健康品德形成的好形式。这种以数学讲座为内容的数学活动课取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取材于学科知识的扩张,发展学生能力。这类教学内容可分为三种类型:①智力型,如找规律填数,奇数和偶数运用等;②实用型,如利用图形的合理分类的计算题等;③动手型,如绘制图表,用图形解应用题等。另一方面是取材于数学名人的故事,取材于数学史上的典型成果。通过讲述这些故事,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3.实践
  小学四年级后的数学活动课可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这是拓宽学生视野的又一种好形式。如去银行了解什么是年息?年息为什么采用“%”的记号?什么是月息?月息为什么采用“‰”的记号?也可到市场去了解怎样用统计表处理变化的市场价格?怎样利用已学过的图形拼成优美的商标图案等等。诸如此类的实践活动,不仅会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且能使学生知道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有广阔的应用,更重要的是通过社会实践这一大课堂的锤炼,锻炼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坚强个性。
  总之,开设数学活动课要遵循其原则,把握其形式,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原国顺. 浅谈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255.
  [2]折宏图.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138-139.
  [3]姚琨.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活动课探究[J].才智,2020(01):53.
  [4]韩倩.积极开展小学六年级数学活动课着力培养学生数学实践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20(04):144.
  [5]郭会玲.浅谈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原则与开展形式[J].学周刊,2012(31):121.
  [6]许万鹏.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原则及形式[J].甘肃教育,2016(10):53.
  • 【发布时间】2020/4/22 21:54:25
  • 【点击频次】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