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怎样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中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要从各方面思想上引起重视着手,要从兴趣激发出发;让学生有书可读,精心选书;创设环境,营造读书氛围,注意引导和检查相结合,让读书行为落到实处,并借助学校开展的活动来培养;教师也要借助课堂教学向学生推荐图书,充分上好阅读交流课,还要注意将阅读和写作相结合;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做到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
关键词:兴趣;氛围;活动;交流;写作;循序渐进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对民族的发展、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最关键的时期。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在我校承担的关于《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之我见》这一课题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一、悬念引入,激发阅读兴趣
一节课,学生是否感兴趣与导课有直接关系,导好课不仅能创设轻松的课堂气氛,激发起学生强烈的自主学习兴趣,还能起到情感交流的作用。因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挂图、音乐等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1.以多媒体设置悬念导入。课堂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气氛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十分重要的,创设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例如:教学《回声》一课,我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这样的动画:在一座美丽的山谷中,伴随着电影《应声阿哥》中节选的回声,让学生认真看,仔细听,问:你听到什么?然后呈现精美的画面,画面上悠扬的声音“我们是好朋友―我―们―是―好―朋―友”,山谷回荡“我―们―是―好―朋―友”。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这是回声。”“这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呢?请自由读课文《回声》,看谁能发现回声是怎么样产生的。”这无疑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马上仔细读起课文,渴望发现的心理是他们读得非常认真专注,读后,他们都争着发表自己的发现。
2.以挂图设置悬念导入。挂图直观形象,不仅有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求知欲,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美的情操。
3.音乐设置悬念导入。音乐轻松活跃,能愉悦学生的身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我在教学老舍先生的《草原》一课时,先播放一首优美动听的草原民歌《草原赞歌》,随着“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的美妙音乐,学生情不自禁地打起拍子跟唱起来,感觉已经进入了辽阔的草原。音乐停了,我就创设悬念:“草原美景有什么特征?草原上的人们又是怎样对待客人的呢?你们想不想和老舍先生一块儿去领略草原美丽的风光呢?”学生们高兴地说“想”。接下来,学生们迫不及待地翻开课本,带着好奇心去认真阅读课文。
二、引读质疑,诱发阅读兴趣
“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反复多遍的朗读,与课文的语言文字反复接触,能深刻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的语音节律,受到直接、强烈的感染。因此,引读质疑的起点应放在“读”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质疑引思,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我在教学雨果的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时,在学生掌握了字词以后,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然后围绕课文提出问题。于是有学生提出:哈尔威船长与轮船一起沉入海中,值吗?接着,我又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课文,然后自由讨论解决问题。有学生认为哈尔威船长死得值,也有学生认为哈尔威船长死得不值。教师对此不作介定,接着,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句子阅读,读中分析。于是有学生这么说:我认为哈尔威船长死得值,因为……;但某某同学认为哈尔威船长死得不值,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这样,通过朗读——质疑——朗读——释疑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诱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乐于阅读,自主阅读。
三、学生读书的自由,再相机引导,逐渐转化他们的兴趣点
大家知道,学生并不是对一切书籍都不感兴趣,常听到一些家长唠叨:“为什么我的孩子不看《安徒生童话》?偏偏喜欢‘奥特曼、武器!’”事实上这样的孩子,他们也有着强烈的阅读的欲望,只是兴趣偏离了正确的方向而已。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或批评,相信学生,先给他们以阅读的自由,再抓住时机,巧妙引导,进行迁移,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这实际上是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主性与求知欲。
四、抓住自然景物,丰富阅读积累
充实的生活、丰富的积累是阅读成功的必要条件。孩子们对自然界的一切美好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和幻想。孩子们喜欢看、喜欢问、喜欢说。教师应该抓住孩子们这一心理需求,用好大自然这本活教材,让孩子们感受大自然的风云变幻,体验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引导孩子们做到观察事物有顺序、有条理,敢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所看、所想,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让学生在上学的路上观察一年四季的景色。引导孩子们说说春天时,上学路上杨树、柳树、榆树从发芽到长出叶子的过程及叶子颜色的变化;夏天时,教孩子体验雨中和雨后的快乐,自由说说自己的独特感受;秋天时,带孩子们到田野里感受自己父母丰收的喜悦;冬季时,带孩子在校园中堆雪人、打雪仗,跳跳绳、踢键子、打沙包,让学生多参加有趣的活动、多看有趣的景、多说有趣的事,在亲身参加的活动中获取感性经验,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言语的丰富多彩。并用连贯的语言进行讲述,从而为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打下基础。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最大的功效就在于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坚持阅读。读书交流活动的形式丰富多彩,可以是专题性的活动,如精彩片段朗读活动,让学生把阅读的书籍中自己最喜欢的部分通过表情朗读、配乐朗诵、及表演等方式表达出来,能得到别人的肯定,是激发他们坚持阅读的动力。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会,评选最佳读书笔记或优秀小读者。通过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出来,使他们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从而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好读书、读好书,不断吸取阅读的营养,不断提高阅读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在知识的滋润下茁壮成长!
关键词:兴趣;氛围;活动;交流;写作;循序渐进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对民族的发展、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最关键的时期。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在我校承担的关于《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之我见》这一课题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一、悬念引入,激发阅读兴趣
一节课,学生是否感兴趣与导课有直接关系,导好课不仅能创设轻松的课堂气氛,激发起学生强烈的自主学习兴趣,还能起到情感交流的作用。因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挂图、音乐等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1.以多媒体设置悬念导入。课堂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气氛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十分重要的,创设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例如:教学《回声》一课,我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这样的动画:在一座美丽的山谷中,伴随着电影《应声阿哥》中节选的回声,让学生认真看,仔细听,问:你听到什么?然后呈现精美的画面,画面上悠扬的声音“我们是好朋友―我―们―是―好―朋―友”,山谷回荡“我―们―是―好―朋―友”。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这是回声。”“这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呢?请自由读课文《回声》,看谁能发现回声是怎么样产生的。”这无疑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马上仔细读起课文,渴望发现的心理是他们读得非常认真专注,读后,他们都争着发表自己的发现。
2.以挂图设置悬念导入。挂图直观形象,不仅有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求知欲,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美的情操。
3.音乐设置悬念导入。音乐轻松活跃,能愉悦学生的身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我在教学老舍先生的《草原》一课时,先播放一首优美动听的草原民歌《草原赞歌》,随着“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的美妙音乐,学生情不自禁地打起拍子跟唱起来,感觉已经进入了辽阔的草原。音乐停了,我就创设悬念:“草原美景有什么特征?草原上的人们又是怎样对待客人的呢?你们想不想和老舍先生一块儿去领略草原美丽的风光呢?”学生们高兴地说“想”。接下来,学生们迫不及待地翻开课本,带着好奇心去认真阅读课文。
二、引读质疑,诱发阅读兴趣
“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反复多遍的朗读,与课文的语言文字反复接触,能深刻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的语音节律,受到直接、强烈的感染。因此,引读质疑的起点应放在“读”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质疑引思,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我在教学雨果的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时,在学生掌握了字词以后,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然后围绕课文提出问题。于是有学生提出:哈尔威船长与轮船一起沉入海中,值吗?接着,我又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课文,然后自由讨论解决问题。有学生认为哈尔威船长死得值,也有学生认为哈尔威船长死得不值。教师对此不作介定,接着,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句子阅读,读中分析。于是有学生这么说:我认为哈尔威船长死得值,因为……;但某某同学认为哈尔威船长死得不值,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这样,通过朗读——质疑——朗读——释疑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诱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乐于阅读,自主阅读。
三、学生读书的自由,再相机引导,逐渐转化他们的兴趣点
大家知道,学生并不是对一切书籍都不感兴趣,常听到一些家长唠叨:“为什么我的孩子不看《安徒生童话》?偏偏喜欢‘奥特曼、武器!’”事实上这样的孩子,他们也有着强烈的阅读的欲望,只是兴趣偏离了正确的方向而已。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或批评,相信学生,先给他们以阅读的自由,再抓住时机,巧妙引导,进行迁移,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这实际上是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主性与求知欲。
四、抓住自然景物,丰富阅读积累
充实的生活、丰富的积累是阅读成功的必要条件。孩子们对自然界的一切美好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和幻想。孩子们喜欢看、喜欢问、喜欢说。教师应该抓住孩子们这一心理需求,用好大自然这本活教材,让孩子们感受大自然的风云变幻,体验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引导孩子们做到观察事物有顺序、有条理,敢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所看、所想,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让学生在上学的路上观察一年四季的景色。引导孩子们说说春天时,上学路上杨树、柳树、榆树从发芽到长出叶子的过程及叶子颜色的变化;夏天时,教孩子体验雨中和雨后的快乐,自由说说自己的独特感受;秋天时,带孩子们到田野里感受自己父母丰收的喜悦;冬季时,带孩子在校园中堆雪人、打雪仗,跳跳绳、踢键子、打沙包,让学生多参加有趣的活动、多看有趣的景、多说有趣的事,在亲身参加的活动中获取感性经验,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言语的丰富多彩。并用连贯的语言进行讲述,从而为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打下基础。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最大的功效就在于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坚持阅读。读书交流活动的形式丰富多彩,可以是专题性的活动,如精彩片段朗读活动,让学生把阅读的书籍中自己最喜欢的部分通过表情朗读、配乐朗诵、及表演等方式表达出来,能得到别人的肯定,是激发他们坚持阅读的动力。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会,评选最佳读书笔记或优秀小读者。通过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出来,使他们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从而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好读书、读好书,不断吸取阅读的营养,不断提高阅读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在知识的滋润下茁壮成长!
- 【发布时间】2020/4/22 21:57:36
- 【点击频次】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