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创造性复述课文的几种方法

 

【作者】 蔡 让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牟坪中心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复述课文,就是对所课文的内容进行完整而连贯的叙述,它是语文基础知识和口头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有人曾这样形象地指出,复述是让短时记忆变成长时记忆的一把钥匙。因为复述时往往加入了主观的理解,有创造性思维蕴含其中。它不仅仅是一种练习说话的方式,更是促进学生书面语言长时记忆的途径,是扩大学生语言内存的有效手段。《新大纲》明确指出:中年级学生要能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要重视复述,复述要讲究方法,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叙述顺序的基础上进行。紧凑的课堂教学常常忽视对学生复述能力的培养,殊不知,课文复述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一种创造性的综合思维训练,它能有效地将理解、分析、表达统一起来,有助于培学生的记忆、总结、表达、理解和创新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创造性复述创造性复述是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在复述中加入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它能够锻炼我们的思维,加深我们对课文的理解。创造性复述具体有下列方法:①变换人称复述。一般文章描写的时候用的都是第三人称。在复述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改第一人称“我”来叙述。这样同学们就可能把作者或文中人物的经历和感受转化为自己的,同时也可能把自己的一些感受融入复述中。②续编故事。续编文章就是给文章增添内容——可以在文章中间加,也可以在文章的结尾加。因为有些文章留有一定的空白让我们展开想象,扩充理解。例如《普罗米修斯盗火》这篇课文,复述时可以加上想象人们获得火种后欢欣鼓舞的场面,这在课文中并没有提及,但是可以结合文中描述的人类没有火种前的困苦生活加以对比联想,人们在获取火种后生活上得到的便利。总之,在实际教学中,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还有其他很好的方法可以去探索,无论采取哪种方法复述课文,目的都是要学生学会自己的语言去组织,为学生提供训练语言的实践V?机会,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课堂效率这种创造性的背诵积累方式既缩短了所花时间,效果或许更优于背诵。
  复述课文一般分为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三种。它们有各自的特点和要求,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特点和训练计划,选择合适的复述方式。创造性复述是要求学生在理解、深化课文的基础上,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充实内容。这符合高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有利培养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那么,教师该如何指导学生创造性复述呢?
  一、根据课文补白,扩展复述
  我们的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有着可以让学生思维自由驰骋的空白点,老师就可以抓住这些点做文章,让学生进行课文补白,进行扩展复述。
  如《金色的脚印》一文中就有几处课文补白点,可以让学生进行扩展复述:
  补白1:通过老狐狸的努力,锁住小狐狸的木桩被啃得很细了。
  复述补白:老狐狸是如何营救小狐狸的?
  补白2:正太郎掉下悬崖,老狐狸救醒了他。
  复述补白:老狐狸是如何救助正太郎的?
  补白3:狐狸一家告别正太郎,跑向树林深处。
  复述补白:憧憬狐狸一家未来美好的生活。
  学生在复述课文时加上这些内容,无疑复述就会更生动丰富了。
  二、改变写作顺序,进行复述
  教师可以将课文中的顺叙改为倒叙,或者将倒叙改为顺叙让学生进行复述。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采用的是倒叙写法。复述课文时,可以要求学生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复述。又如《穷人》一文,可以尝试让学生先复述渔夫回家看到西蒙家的孩子睡在自己家里,然后通过桑娜的回答把为什么收养孤儿的前因后果交代清楚。
  三、改变文章体裁,创造复述
  通常常见的体裁改变有:诗歌体可改为记叙体,说明体可改为童话体等。这种改变文体的复述最适合古诗教学。《春夜喜雨》一诗中,诗人敏锐地抓住了这场雨的特征,从各个方面进行描摹。复述时,可以让学生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根据雨的样子,大地的变化以及喜悦的心情等几个方面进行叙述性的复述。又如《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学习课文后,我让学生用叙述的方式复述课文《地球的自述》。
  四、进行课本演绎,表演复述
  这种表演性的复述比较适合篇幅长,故事性强的课文。活动深受学生喜爱,学生在小舞台上常常有大发挥。
  《草船借箭》一课人物形象生动,故事情节生动,很适合表演性复述。学完课文后,可让学生组合成小组,每组三个主要角色:诸葛亮、周瑜、鲁肃,并让学生把握住人物特点,然后根据人物特点在表演中恰当演绎出动作、语言、神态。还可以适当地想象,表演课本内没有提到的人物表现。可以想到,这种形式的表演学生是很乐意参与的,劲头很高。
  创造性复述课文就是在复述中寻找创新,它不同于其他复述形式。它要求学生更多的创新思维、想象思维的参与。这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细读文本,钻研教材,调动学生积极性,合理展开复述,最终实现语言文字的有效积累。
  • 【发布时间】2020/5/9 18:19:32
  • 【点击频次】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