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自主学习

 

【作者】 刘 燕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樟海镇李场塘垇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语文自主学习,是符合语文学科的本质和特点的,也是培养未来具有自主性、创造性、创新性人才的根本要求,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自主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学习的习惯。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自主学习着手论述,期望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教学 
  自主学习是当下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这样的学习方式中,首先要确保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在教学中起着引导学生学习、思考以及理解教学内容的辅助工作。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引发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让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进一步加强。同时学生由于自己的自主学习,对自学知识的把握更加透彻,也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实现“新课标”的要求。 
  一、让学生依据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
  目标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指南。怎样做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行为成为一种自觉行动呢?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一节课学习的目标是什么?其次是教给学生怎样围绕目标去学习;再次,教师还要注意学生的个体性差异,考虑学生的不同学情的需要,让他们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不同的学习体验,这样就能逐步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知识的能力。因此,我在每节新课前从预习开始就让学生有目的去学习,学习新课前下发学习目标预习卡,这样一节新课的内容学生通过预习就已经初步掌握,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当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意愿后,教师也要教给学生一些自主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否则,他们的自主学习就没有足够的技巧、能力作为支撑,难以持久地进行下去。学生的人生规划是与自主发展分不开的,而自主发展也是在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得以实施的。
  (一)教会学生使用学习工具
  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字词是最为基本的部分,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即使他们已经开始接触句、段的分析,字词仍然需要深入学习和探究。因此,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字典,将字典充分利用到学习中来。在预习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字典来自查、自纠,即预习中遇到了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要自己查字典或词典,自己解决字词的读音、含义。在课堂教学阶段,当针对某个字、词进行深入学习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利用字典或词典来获取答案,这样远比教师一味地说教收效好。课后复习阶段,字典、词典更是学生必备的工具,能帮助学生解决在课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实现自主学习,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教会学生基本的求知技能
  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求知技能的培养是关键。自主学习是让学生自学,但不是完全放手,教师还要教给学生一些自学的技能,学生才能达到会听、会看、会想、会做的要求,他们的自主学习也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从学习步骤上来说,可以先让学生预习然后再听课;先复习然后再写作业,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再请教教师或同学。在这几个步骤中,预习是最为关键的,因为预习是为新知识的学习打基础,预习没做好,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学生在课堂上也不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针对学生的预习,可先让他们记一个口诀:三读两查一起疑。三读就是要把新课文读三遍以上。这三读并非单纯地读,而是要有目的、有方法地读。第一遍默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拿起笔,边读边圈点出不认识的字、词,手脑并用,对文章大意有一个粗略的了解。第二遍是要朗读,通过大脑与嘴巴加深对于文章的理解,筛选出文章中的信息,理清作者的思路。第三遍是精读,要找出文章中的要点,对文章中的字词进行推敲。和前两次的读相比,精读的要求更高,学生不仅要概括出本文的写作主旨,也要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两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查字典,解决阅读中所遇到的生字、生词;二是要查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了解本文的作者,文章的创作背景等。一疑就是要求学生在教材上标出自己的疑问,自己对问题进行简单的思考,将答案写在教材上。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就能够带着问题去听课,这样,他们的课堂学习就会更具目的性,在阅读中所遇到的疑点也就能很快解决。总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虽然“教”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条件,但是“学”仍然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如果语文教师能从“趣”字入手,学生的学习就会摆脱被动的状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对语文知识进行探索。
  三、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质疑,并将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有机地组织到教学中,授课结束前让学生总结本课的收获,这样学生尽管层次不同,却各有收获,学生就会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
  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习惯
  根据皮亚杰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分析,知识和技能无法从教师身上直接地“传递”给学生,所谓的“掌握知识、技能”,实质上是经历了复杂的知识内化过程,首先需要“情境”刺激,学生基于自身的知识经验、在客观环境和心理的启发下,转化为自己可理解的知识内容,进一步通过手脑配合、身心协同,对所获取的内容展开“意义建构”——由此,自主学习能力才是真正获取知识的根本途径,并且所获得知识的表现,也不是对某一个知识点的机械记忆、背诵,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随着情境转移发挥同样的应用效果;在学习习惯上,就是“举一反三”的能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能只是一味地接受知识而不去动脑子思考知识。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去培养自我反思的学习习惯。反思本身就是一种自我探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树立自我意识,正确意识到自己的优缺点。这就教会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优势,通过向教师讨教、优秀的人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再加上教师在旁边的指导,这样将会更加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除此之外,我们还是要注重小学生在反思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方法。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策略去实施,只有通过这样对症下药,才能够确切的帮到每一位学生。教师还应注意要脚踏实地去引导学生,要告诉学生们其中的益处。要让学生在思想上深刻意识到自我反思对自身发展的好处,这样会使他们在学习习惯上有质的改变。就整体而言,在教学中主动学生学习兴趣与能力的培养是一项较为关键的问题,也需要教师在其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以便能够实现教师对于教学问题的把握,学生也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加以自学。教师从自身也需要进行努力,从学习、思考开始,进而不断地对教学提供更多的耐心与现代的理念。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努力才能够实现。
  • 【发布时间】2020/5/9 18:20:59
  • 【点击频次】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