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运用多媒体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运用多媒体辅助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能创设直观情境,帮助学生充分感知,还能转变学习方式,拓展思维空间,真正起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多媒体;课堂教学;优化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推进,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手段成功入驻课堂,成为学科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而小学数学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也由来已久,并在实践中获得了大量富贵经验。我们知道,数学知识是抽象的,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形象思维就难以理解到抽象的数学知识,而多媒体正是形象化的有效手段,能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以图像、声音、动画或视频的方式形象地呈现出来,这就减少了学习难度,优化了课堂教学,提升了教学效率和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来提效增质,实现优化效果。
一、优化教学情境,营造良好氛围
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能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直观、形声结合、视听并举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能给学生带来心理自由感和安全感,从而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结构,扫除文字障碍,形成空间观念,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创设直观化教学情境,就比传统方式创设情境和营造氛围就更具有吸引力。
例如: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同时从武胜、广安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10千米,乙每小时行8千米,2小时后两人相遇。问武胜、广安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像这种“相遇问题应用”的教学,我认为既要帮助学生理解运动方向的概念,又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掌握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以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解法一,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动画画面:一声铃响后,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用不同颜色表示同一时间内两人所行的路程。我根据屏幕的演示,引导学生思考:求出2小时后两人所走的路程之和,就是武胜、广安两地间的距离。列式为:10×2+8×2=26千米。解法二,利用多媒体动画技术,将甲、乙两人在第1、2小时所行的路程的画面分别移动,再合并在一起,再结合动画问:“怎样求两人2小时所行路程之和?”学生根据画面演示的情况,很快得出:先求出甲、乙两人一小时的速度和,再乘以2小时,即可以求出武胜、广安两地的距离。列式为:(10+8)×2=36(千米)。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动画来模拟甲、乙两人运动方向:相向而行、相背而行、甲或乙先行的情况,显示了或走或停的动态过程,形象有趣的把解题思路呈现给学生,并使之形成表象,变抽象为形象,置学生于所创设的情景中,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二、帮助充分感知,促进思维发展
多媒体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这对于促进学生感知能力的提高是有帮助的。实验表明: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声音、图像、文字、录像、动画等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能积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调控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去创造的欲望。例如:在《角的认识》的教学中,借助CAI课件的鲜艳色彩和优美图案,直接形象地再现客观事物,给学生如见其物的感觉。因此在让学生观察实物感知角的形状时,设计出示CAI课件的两幅图案:1.出示一条色彩鲜艳的红领巾,让学生找出红领巾的三个角;2.出示逼真的钟表实物图,让学生找出时针、分针、秒针之间的夹角。让学生观察这些实物图形中的角,图像显示模拟逼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数学美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三、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整体发展
新课程大力倡导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正符合新课程这一理念。如教学“分数的意义”就用多媒体出示一个西瓜或一张纸、一段1米长的线段。然后教师出示12只小猴,提问:“你会怎样把这12只小猴平均分?每份用怎样的分数来表示?每份有几只小猴?”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根据小组汇报分别把12只小猴平均分成2份、3份、4份和6份。通过学生的讨论、观察、学生理解了单位“1”的含义和分数的意义。现代教育学媒体的应用为小组讨论,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即使是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自卑感和紧张的压力也会消失。
四、拓展思维空间,促进个性发展
思维方式的不同,是个性的突出表现。在全面践行新课标的今天,培养学生个性已成为我们的共识。为此,新课标就提出让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要求。现代网络的快速发展与使用,为学生思维活动提供最大限度的伸展空间,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展示自我的个性。
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为了强化学生对“若干份”“一份”的理解,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展个性的舞台。利用PowerPoint制作一些填分母、分子的题目,让学生自由填空并说它所表示的意义;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自主练习。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尽情飞翔,在深化理解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又可以看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闪现。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优越性是无与伦比的,运用得当可以使教学如虎添翼,使用不当也会事与愿违。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这一点,从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出发,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出发,从优化教学过程出发,严格遵循实用性原则、恰当性原则、综合性原则、辅助性原则和启发性原则,只用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越性,使之逐步从幼稚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吕含贞,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10年。
[2]黑学花,如何运用多媒体课件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
关键词:小学数学;多媒体;课堂教学;优化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推进,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手段成功入驻课堂,成为学科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而小学数学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也由来已久,并在实践中获得了大量富贵经验。我们知道,数学知识是抽象的,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形象思维就难以理解到抽象的数学知识,而多媒体正是形象化的有效手段,能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以图像、声音、动画或视频的方式形象地呈现出来,这就减少了学习难度,优化了课堂教学,提升了教学效率和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来提效增质,实现优化效果。
一、优化教学情境,营造良好氛围
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能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直观、形声结合、视听并举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能给学生带来心理自由感和安全感,从而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结构,扫除文字障碍,形成空间观念,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创设直观化教学情境,就比传统方式创设情境和营造氛围就更具有吸引力。
例如: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同时从武胜、广安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10千米,乙每小时行8千米,2小时后两人相遇。问武胜、广安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像这种“相遇问题应用”的教学,我认为既要帮助学生理解运动方向的概念,又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掌握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以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解法一,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动画画面:一声铃响后,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用不同颜色表示同一时间内两人所行的路程。我根据屏幕的演示,引导学生思考:求出2小时后两人所走的路程之和,就是武胜、广安两地间的距离。列式为:10×2+8×2=26千米。解法二,利用多媒体动画技术,将甲、乙两人在第1、2小时所行的路程的画面分别移动,再合并在一起,再结合动画问:“怎样求两人2小时所行路程之和?”学生根据画面演示的情况,很快得出:先求出甲、乙两人一小时的速度和,再乘以2小时,即可以求出武胜、广安两地的距离。列式为:(10+8)×2=36(千米)。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动画来模拟甲、乙两人运动方向:相向而行、相背而行、甲或乙先行的情况,显示了或走或停的动态过程,形象有趣的把解题思路呈现给学生,并使之形成表象,变抽象为形象,置学生于所创设的情景中,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二、帮助充分感知,促进思维发展
多媒体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这对于促进学生感知能力的提高是有帮助的。实验表明: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声音、图像、文字、录像、动画等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能积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调控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去创造的欲望。例如:在《角的认识》的教学中,借助CAI课件的鲜艳色彩和优美图案,直接形象地再现客观事物,给学生如见其物的感觉。因此在让学生观察实物感知角的形状时,设计出示CAI课件的两幅图案:1.出示一条色彩鲜艳的红领巾,让学生找出红领巾的三个角;2.出示逼真的钟表实物图,让学生找出时针、分针、秒针之间的夹角。让学生观察这些实物图形中的角,图像显示模拟逼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数学美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三、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整体发展
新课程大力倡导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正符合新课程这一理念。如教学“分数的意义”就用多媒体出示一个西瓜或一张纸、一段1米长的线段。然后教师出示12只小猴,提问:“你会怎样把这12只小猴平均分?每份用怎样的分数来表示?每份有几只小猴?”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根据小组汇报分别把12只小猴平均分成2份、3份、4份和6份。通过学生的讨论、观察、学生理解了单位“1”的含义和分数的意义。现代教育学媒体的应用为小组讨论,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即使是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自卑感和紧张的压力也会消失。
四、拓展思维空间,促进个性发展
思维方式的不同,是个性的突出表现。在全面践行新课标的今天,培养学生个性已成为我们的共识。为此,新课标就提出让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要求。现代网络的快速发展与使用,为学生思维活动提供最大限度的伸展空间,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展示自我的个性。
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为了强化学生对“若干份”“一份”的理解,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展个性的舞台。利用PowerPoint制作一些填分母、分子的题目,让学生自由填空并说它所表示的意义;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自主练习。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尽情飞翔,在深化理解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又可以看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闪现。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优越性是无与伦比的,运用得当可以使教学如虎添翼,使用不当也会事与愿违。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这一点,从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出发,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出发,从优化教学过程出发,严格遵循实用性原则、恰当性原则、综合性原则、辅助性原则和启发性原则,只用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越性,使之逐步从幼稚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吕含贞,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10年。
[2]黑学花,如何运用多媒体课件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
- 【发布时间】2020/5/9 18:21:35
- 【点击频次】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