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教育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本文试图以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工作开展为线索,先探讨校园文化以及校园物质文化,进而对校园物质文化与学校德育工作开展进行讨论,最终提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而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导引着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校园文化;德育建设;主阵地;实践
学校德育具有很强的文化性,一种成功的德育总是存在于特定的校园文化背景中,是这一特定校园文化实践的产物。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习惯的形成,无不受到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的影响和熏陶。
一、校园文化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
校园文化具有学校特色,它包含着校园里从生活方式到思维意识的一切文化现象和文化心态。不同校园文化的个性,决定它们之间的区别,而它们的共性构成整个校园文化的特征。校园文化对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校园文化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
1.校园文化不断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校园文化从来就不可能是完全纯净的,由于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与社会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重视政治和道德的导向,并尊重其自身发展的固有规律,从而塑造出优秀的校园文化,以利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2.校园文化的作用与地位
校园文化所产生的作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这是一种环境的、气候的、意识、习惯的作用。学生个体爱国情感的培养、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习惯的形成,乃至知识才干的增长,都具有直接的或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并深刻地影响着每个学生的思想品德。
二、校园文化与学校德育的实践
校园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其德育效果显而易见,优良的校园文化具有导向功能、启迪功能、凝聚力功能等。因此,努力开创校园文化,是加强学校德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1.努力创设育人环境。从创设校园文化成功经验看,校园文化力求思想性、知识性,整体性和美育的和谐统一,融思想性于美育之中,寓教育性于环境之中。2.努力抓好教风建设学校德育目标的实现,取决于教风建设。教师严谨的教学态度,热爱学生的情感,诚挚的育人行为,高尚的情操往往为学生所观察、评说、模仿。3.加紧建设良好的校风校园文化蕴含着校风,是校风的基础,校风则是校园文化的集中表现。学校中良好的风气对于学生形成优良品德和矫正不良品德起着重要作用。
三、校园文化在德育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客观现实性
校园文化能够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是由其自身的功能所决定的。校园文化具有多方面的功能,比如,导向功能、凝聚功能、协调功能、激励功能、控制功能、同化功能等,现就其中四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首先,校园文化具有明确的导向功能。无论是学校精神的提倡,还是校园氛围的形成,都需要强有力的德育工作去贯彻、去疏导,以起到保证作用。其次,校园文化具有强烈的凝聚功能。校园文化所包含的全体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行为规范等群体意识,是一种精神粘合剂,可以使师生员工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再次,校园文化具有显著的协调功能。校园文化所包含的被全体师生员工所认同的共同理想和目标,共同的行为准则,把教师、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和学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易于互相沟通,并能协调学校内部的人际关系,化解矛盾,消除冲突,使整个学校和谐协调的运转。最后,校园文化具有内在的激励功能。校园文化强调对师生员工的尊重、关心、培养和提高,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激发教职工和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师生员工奋发努力,来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
四、把握校园文化在德育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着力点
1.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突出校园文化主旋律。学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任务,因此,要注重文化活动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围绕学校的根本任务,搞好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形势政策教育。比如,举办各类先进典型人物报告会、结合“一二九”等革命传统纪念日,开展有主题的纪念活动等。因此,建设校园文化一定要弘扬时代主旋律,紧扣时代脉搏,讴歌时代的真、善、美,把奏响校园文化的主旋律作为其在德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作用来充分发挥。
2.加强校园科技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学校是知识密集型单位,大学校园中的“科技热”是符合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的。在教育过程中为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创造力,学生的校园科技活动是重要途径。而且又开辟了一个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实现教育与社会需求的顺利接轨。
3.强化必要的引导和指导,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中的关键作用。校园文化中,除了学生之外的另一主体就是教师,教师“教书育人”的义务必须全面履行。在充分体现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自理、自立和自律的基础上,采取必要的措施,使学校教师既成为引导校园文化活动发展方向的“航标”。对学生社团组织的一些文学、艺术类活动,更有必要聘请教师、专家进行指导,使参与者通过活动来增强本领,提高素质。
总之,校园文化与德育教育同处于学校这一环境,其根本目的是一致的。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其功能作用的发挥要以学校德育为指导思想,同时校园文化也必须充分利用其功能来为实现学校德育的任务服务。
参考文献:
[1]贾立平,郭跃军.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9(11).
[2]查尔斯·菲德尔.四个维度的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3).
[3]周凤林.学校德育顶层设计实践案例[M].华东师范大学,2018(5).
[4]巴登尼玛.多元文化与教育[M].巴蜀书社,2013(5).
关键词:校园文化;德育建设;主阵地;实践
学校德育具有很强的文化性,一种成功的德育总是存在于特定的校园文化背景中,是这一特定校园文化实践的产物。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习惯的形成,无不受到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的影响和熏陶。
一、校园文化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
校园文化具有学校特色,它包含着校园里从生活方式到思维意识的一切文化现象和文化心态。不同校园文化的个性,决定它们之间的区别,而它们的共性构成整个校园文化的特征。校园文化对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校园文化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
1.校园文化不断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校园文化从来就不可能是完全纯净的,由于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与社会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重视政治和道德的导向,并尊重其自身发展的固有规律,从而塑造出优秀的校园文化,以利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2.校园文化的作用与地位
校园文化所产生的作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这是一种环境的、气候的、意识、习惯的作用。学生个体爱国情感的培养、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习惯的形成,乃至知识才干的增长,都具有直接的或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并深刻地影响着每个学生的思想品德。
二、校园文化与学校德育的实践
校园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其德育效果显而易见,优良的校园文化具有导向功能、启迪功能、凝聚力功能等。因此,努力开创校园文化,是加强学校德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1.努力创设育人环境。从创设校园文化成功经验看,校园文化力求思想性、知识性,整体性和美育的和谐统一,融思想性于美育之中,寓教育性于环境之中。2.努力抓好教风建设学校德育目标的实现,取决于教风建设。教师严谨的教学态度,热爱学生的情感,诚挚的育人行为,高尚的情操往往为学生所观察、评说、模仿。3.加紧建设良好的校风校园文化蕴含着校风,是校风的基础,校风则是校园文化的集中表现。学校中良好的风气对于学生形成优良品德和矫正不良品德起着重要作用。
三、校园文化在德育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客观现实性
校园文化能够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是由其自身的功能所决定的。校园文化具有多方面的功能,比如,导向功能、凝聚功能、协调功能、激励功能、控制功能、同化功能等,现就其中四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首先,校园文化具有明确的导向功能。无论是学校精神的提倡,还是校园氛围的形成,都需要强有力的德育工作去贯彻、去疏导,以起到保证作用。其次,校园文化具有强烈的凝聚功能。校园文化所包含的全体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行为规范等群体意识,是一种精神粘合剂,可以使师生员工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再次,校园文化具有显著的协调功能。校园文化所包含的被全体师生员工所认同的共同理想和目标,共同的行为准则,把教师、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和学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易于互相沟通,并能协调学校内部的人际关系,化解矛盾,消除冲突,使整个学校和谐协调的运转。最后,校园文化具有内在的激励功能。校园文化强调对师生员工的尊重、关心、培养和提高,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激发教职工和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师生员工奋发努力,来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
四、把握校园文化在德育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着力点
1.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突出校园文化主旋律。学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任务,因此,要注重文化活动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围绕学校的根本任务,搞好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形势政策教育。比如,举办各类先进典型人物报告会、结合“一二九”等革命传统纪念日,开展有主题的纪念活动等。因此,建设校园文化一定要弘扬时代主旋律,紧扣时代脉搏,讴歌时代的真、善、美,把奏响校园文化的主旋律作为其在德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作用来充分发挥。
2.加强校园科技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学校是知识密集型单位,大学校园中的“科技热”是符合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的。在教育过程中为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创造力,学生的校园科技活动是重要途径。而且又开辟了一个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实现教育与社会需求的顺利接轨。
3.强化必要的引导和指导,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中的关键作用。校园文化中,除了学生之外的另一主体就是教师,教师“教书育人”的义务必须全面履行。在充分体现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自理、自立和自律的基础上,采取必要的措施,使学校教师既成为引导校园文化活动发展方向的“航标”。对学生社团组织的一些文学、艺术类活动,更有必要聘请教师、专家进行指导,使参与者通过活动来增强本领,提高素质。
总之,校园文化与德育教育同处于学校这一环境,其根本目的是一致的。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其功能作用的发挥要以学校德育为指导思想,同时校园文化也必须充分利用其功能来为实现学校德育的任务服务。
参考文献:
[1]贾立平,郭跃军.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9(11).
[2]查尔斯·菲德尔.四个维度的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3).
[3]周凤林.学校德育顶层设计实践案例[M].华东师范大学,2018(5).
[4]巴登尼玛.多元文化与教育[M].巴蜀书社,2013(5).
- 【发布时间】2020/5/9 18:23:17
- 【点击频次】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