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导入设计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教学导入是课堂教学开展的重要开端,直接决定着整体课堂最终教学效果。就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而言,极具趣味性和引导性的课堂教学导入设计,能够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推动学生自主思考探究、拓展学生思维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笔者主要就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设计的有效策略进行分析,望对未来初中物理课堂导入教学提供相应借鉴。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设计策略
当前初中阶段学生思维敏捷,科学的引导能够进一步扩散其思维,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形成系统完善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笔者主要以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压强》这章为例进行分析,实际物理课堂导入教学设计中,授课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实例导入,生动贴切地利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例引入新课
物理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蕴含物理知识,如果用学生在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导入新课,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又因为许多学生都有切身体验,所以在接受物理知识时就会容易很多。教育质量的优劣,教学效果的好坏,以及能否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中各个环节能否优化组合。一节优质课无一不是每个教学环节最合理而完美设计的有机结合体。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对每一堂课的“导入”,有效地启发、诱导,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物理的情境之中,为学习新知识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激情逸趣导入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内部动力。开始上课,教师有意安排一些与本节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趣味性活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步入知识殿堂的环境和渴求学习的心境,促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学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时,我恰当地引用物理学史,向学生讲述伽利略如何摆脱亚里士多德错误观点的束缚,如何创建理想实验模型,为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的史实,来激发学生的探究科学的兴趣;在学弹性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时,我出示了玩具——去啄米的鸽子,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鸽子动的原因,触动学生那颗好奇的心。
三、复习导入法
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是自成体系的,每一个知识的讲解都以前一个知识点为基础,是环环相扣的。同时,学生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可能遇到了很多问题,在课下又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这时,我们利用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的方法来导入新课,既可以让学生的问题得以解决,又可以使学生对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有更好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更加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这样的导入方法是最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也是实际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课堂导入方法。例如,我们在讲解“气体的压强”这一节课时,就可以先带领学生复习压强的定义和液体压强的特点,然后向学生说明,气体和液体具有相同点,即都有流动性,进而引导学生思考气体内部的压强有什么特点,与液体的压强的特点有不同等。这样不但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液体的压强”这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而且使学生对“气体的压强”和“液体的压强”之间的异同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四、有趣故事引入
在课堂导入时给学生讲一些有关物理的有趣小故事,巧设悬念是促进思维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常用的有效方法。比如在引入“透镜”一节时,用冰块做透镜曾拯救了一支南极探险队.这支探险队由于丢失火种,面临寒冷、饥饿与死亡的威胁.一个聪明的队员用冰块琢磨成一块凸透镜,把阳光聚焦,点燃了引火物,重新得到了火种,挽救了这支探险队的生命。又如在引入“机械运动”一节时,给学生讲一讲二战时期法国飞行员在空中用手抓子弹的故事,学生听到这个故事后,都觉得很惊奇有趣,也很想知道其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于是便顺利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五、编笑话,巧妙引入
惯性教学难度较大,所以我首先引导学生观看关于惯性的插图9――4,9――5,并且给学生讲了一个笑话:甲、乙两名乘客都站在行驶的公交车上,汽车突然刹车,甲乘客倒在乙乘客的身上”,乙不高兴地说:“看你那德性!”甲乘客却幽默地说:“这不是德性,是惯性。”同学们听后,哈哈大笑,然后我及时问:“汽车刹车为什么乘客容易摔倒?”巧妙的引入使学生立即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了知识。
六、设置问题导入课程
教师可以采用提出问题的方法,从简单的问题入手,层层深入,导入课堂内容。在学习《声现象》一课时,教师可以直接提问“大家对声音很熟悉,你们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呢?声音依靠哪些形式传播?”学生就会根据教师的问题积极思考,从自己发声开始,思考声音的产生条件。进而深入学习声波的形式和传播途径。
七、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新课
运用多媒体的声形兼备、图文并茂、动静交融等优势为学生创设一个形象生动的物理情景,创设出一个轻松和谐的求知氛围。使学生潜能得到充分开发,诱发了学生积极联想和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如在讲解《光现象》时,我播放了西湖五亭桥和白塔的图片,同时播放配乐散文“走进大门,只见桃红柳绿连绵数里,蓝天、白云倒映在碧水之中,一幅色彩斑斓的风景跃然眼前,真不知大自然是怎么创造出如此缤纷的色彩?”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桃红柳绿、蓝天白云、五彩缤纷的景色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光的世界去探讨光的色彩,在充满人文气氛中新颖有趣地引入了课题,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妙,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积极情感,引导学生去探究科学的欲望。
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如果导入能使学生迅速进入状态,说明这个导入是精彩高效的。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设计策略
当前初中阶段学生思维敏捷,科学的引导能够进一步扩散其思维,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形成系统完善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笔者主要以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压强》这章为例进行分析,实际物理课堂导入教学设计中,授课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实例导入,生动贴切地利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例引入新课
物理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蕴含物理知识,如果用学生在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导入新课,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又因为许多学生都有切身体验,所以在接受物理知识时就会容易很多。教育质量的优劣,教学效果的好坏,以及能否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中各个环节能否优化组合。一节优质课无一不是每个教学环节最合理而完美设计的有机结合体。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对每一堂课的“导入”,有效地启发、诱导,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物理的情境之中,为学习新知识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激情逸趣导入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内部动力。开始上课,教师有意安排一些与本节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趣味性活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步入知识殿堂的环境和渴求学习的心境,促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学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时,我恰当地引用物理学史,向学生讲述伽利略如何摆脱亚里士多德错误观点的束缚,如何创建理想实验模型,为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的史实,来激发学生的探究科学的兴趣;在学弹性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时,我出示了玩具——去啄米的鸽子,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鸽子动的原因,触动学生那颗好奇的心。
三、复习导入法
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是自成体系的,每一个知识的讲解都以前一个知识点为基础,是环环相扣的。同时,学生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可能遇到了很多问题,在课下又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这时,我们利用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的方法来导入新课,既可以让学生的问题得以解决,又可以使学生对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有更好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更加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这样的导入方法是最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也是实际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课堂导入方法。例如,我们在讲解“气体的压强”这一节课时,就可以先带领学生复习压强的定义和液体压强的特点,然后向学生说明,气体和液体具有相同点,即都有流动性,进而引导学生思考气体内部的压强有什么特点,与液体的压强的特点有不同等。这样不但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液体的压强”这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而且使学生对“气体的压强”和“液体的压强”之间的异同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四、有趣故事引入
在课堂导入时给学生讲一些有关物理的有趣小故事,巧设悬念是促进思维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常用的有效方法。比如在引入“透镜”一节时,用冰块做透镜曾拯救了一支南极探险队.这支探险队由于丢失火种,面临寒冷、饥饿与死亡的威胁.一个聪明的队员用冰块琢磨成一块凸透镜,把阳光聚焦,点燃了引火物,重新得到了火种,挽救了这支探险队的生命。又如在引入“机械运动”一节时,给学生讲一讲二战时期法国飞行员在空中用手抓子弹的故事,学生听到这个故事后,都觉得很惊奇有趣,也很想知道其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于是便顺利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五、编笑话,巧妙引入
惯性教学难度较大,所以我首先引导学生观看关于惯性的插图9――4,9――5,并且给学生讲了一个笑话:甲、乙两名乘客都站在行驶的公交车上,汽车突然刹车,甲乘客倒在乙乘客的身上”,乙不高兴地说:“看你那德性!”甲乘客却幽默地说:“这不是德性,是惯性。”同学们听后,哈哈大笑,然后我及时问:“汽车刹车为什么乘客容易摔倒?”巧妙的引入使学生立即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了知识。
六、设置问题导入课程
教师可以采用提出问题的方法,从简单的问题入手,层层深入,导入课堂内容。在学习《声现象》一课时,教师可以直接提问“大家对声音很熟悉,你们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呢?声音依靠哪些形式传播?”学生就会根据教师的问题积极思考,从自己发声开始,思考声音的产生条件。进而深入学习声波的形式和传播途径。
七、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新课
运用多媒体的声形兼备、图文并茂、动静交融等优势为学生创设一个形象生动的物理情景,创设出一个轻松和谐的求知氛围。使学生潜能得到充分开发,诱发了学生积极联想和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如在讲解《光现象》时,我播放了西湖五亭桥和白塔的图片,同时播放配乐散文“走进大门,只见桃红柳绿连绵数里,蓝天、白云倒映在碧水之中,一幅色彩斑斓的风景跃然眼前,真不知大自然是怎么创造出如此缤纷的色彩?”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桃红柳绿、蓝天白云、五彩缤纷的景色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光的世界去探讨光的色彩,在充满人文气氛中新颖有趣地引入了课题,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妙,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积极情感,引导学生去探究科学的欲望。
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如果导入能使学生迅速进入状态,说明这个导入是精彩高效的。
- 【发布时间】2020/5/9 19:50:42
- 【点击频次】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