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试论农村小学数学学习的体验与实践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课改就是从“文本课程”转变为“体验课程”,对于小学数学学科,“数学体验”则是在数学活动中所生成的对数学内容的情感且生成意义的活动,同时学生在进入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性学习中能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的内心感悟。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为培养儿童创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创设一个广阔的空间,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识,在掌握知识中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实践;学习体验
学习,是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理解、探索、实验、实践等手段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是一种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和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人的学习活动,主要有三个过程,一是体验,二是发现,三是接受。体验,是人最基本的学习形式,是指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反复观察、实践、练习,最终认识到某些可以言说或未必能够言说的知识,掌握技能,养成行为习惯的过程。
教学活动展开的主要场所是课堂。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课堂教学都是我们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效率就是师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教学任务,即投入的时间、精力与“产出”的关系。它是衡量课堂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影响着学生作为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有些老师想通过延长上课时间、大搞题海战术来提高教学的质量,可结果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带来很大的压力,甚至危害到学生的身心健康。用尽量少的时间与精力,让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学习效益的课堂教学,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自身素质的根本所在。
一、在实践中体验
1.在玩耍中体验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促进人们素质个性发展的最主要途径是人们的实践活动,而“玩”正是儿童这一年龄阶段特有的实践活动形式。在教学中,我们把课本中的一些例题转化成“玩耍”活动,从“玩”中体验抽象的数学知识。
如:教学“行程”问题之前先组织学生进行有趣的表演。让两个学生站在教室的前后两个墙脚前,准备相对而行,请另一个学生喊口令,学生说:“出发。”两个学生很快撞在一起,我立刻在黑板上画出他们行走的示意图,告诉学生这就叫相遇,我再让两个学生一个在前慢行,一个在后快走,做一次追及表演。命令一下,快的很快把慢的追上。我又在黑板上画出他们行走的示意图,告诉大家这就叫做追及……。教室里一片欢声笑语,学生仿佛感到这不是在上课,是老师领他们玩,这样一玩竟不知不觉地理解了行程问题的概念和数量关系。
2.在操作中体验
学习是需要体验的,因为我们的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接受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严格的说能力并不是教会的,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接受、体验、感悟而逐步形成的。在教学中,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做”的机会,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教学《圆柱的认识》时先给每组同学准备了一份材料,材料的内容是3个圆(其中两个圆一样大小)、2个长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1个正方形(其中长方形的长、正方形的边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都与两个相同圆的周长相等)。请学生四人一小组合作,制作一个圆柱。
在制作过程中考虑两个问题:
(1)你们是如何选择材料制作的?
(2)通过制作你们对圆柱的特征有什么新的发现?
然后让学生分小组汇报,最后老师结合每个小组的汇报情况一一展示制作圆柱的三种情况。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侧面展开图的长和宽与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主动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从而让学生在充分而多样的数学体验中学会思维,形成数学观念。为了培养创新意识,就必须确立一种以学习和学生为教学中心的观念,创设一种尊重学生的氛围和环境,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变老师“教”为学生“问”。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去,敢于创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热情洋溢,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保护每一个学生的创新精神,诱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不同见解。挖掘教材中的潜在乐趣,变苦学为乐学。让所有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3.在交流中体验
“说”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主要方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说”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数学,体验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萌发我要学数学的心理需求。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让学生感知“圆”,从而认识圆在生活种的应用。在教学“10以内各数的认识”时,让学生用第几排第几个来阐述自己坐的位置;让他们说出家里的电话号码是由哪几个数字组成的;让他们说出教室里有几扇门、几个窗户;家里有几口人、几个大人、几个小孩。他们完成这些题目时,兴致特别高,大胆踊跃地进行交流,并在交流中体验到数学的存在,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二、在应用数学中体验
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但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实际。因此,我们要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
例如:学习《统计图表》后,让学生课余时间到校门口统计各种车辆通过的统计表或统计图;学习《位置》后,回家观察一下自己的卧室,并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一下卧室内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然后说给爸爸妈妈听,观察一下自家房屋周围、村庄周围都有些什么,到学校后,和小伙伴交流;学习了《认识物体》后,把我们看到的家里的绝大部分家具进行归类。在实际应用中,既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带来的愉悦和成功,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教学中还应联系实际解决简单问题,激发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激发得越强烈,就越能对学过的知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就越能发挥学生的智慧潜能,产生创新的火花。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较为简单的实际问题,给学生以尝试、创新的空间,不断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要实现这些要求,虽然有多种途径,但最基本的是从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在过程中体验数学乐趣,体验“生活”、体验过程、体验成功,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姬婧.刍议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体验性教学[J].才智,2019(36):21.
[2]高阿静.小学数学体验性学习的教学实践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0):80.
[3]黄广华.关注数学体验 成就精彩课堂——关于小学数学体验学习的实践与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2):64.
[4]陈凤娥,乔瑞峰.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应用“体验学习”[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1):188.
[5]朱亚红.深度学习的理解与实践模式——以小学数学学科为例[J].才智,2020(05):156.
[6]李淑娟.小学数学学习与班级管理的结合思考[J].学周刊,2020(05):168.
[7]刘文勤.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0(10):105-106.
[8]柯海.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实践[C]. 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重庆会场)论文集.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200-201.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实践;学习体验
学习,是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理解、探索、实验、实践等手段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是一种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和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人的学习活动,主要有三个过程,一是体验,二是发现,三是接受。体验,是人最基本的学习形式,是指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反复观察、实践、练习,最终认识到某些可以言说或未必能够言说的知识,掌握技能,养成行为习惯的过程。
教学活动展开的主要场所是课堂。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课堂教学都是我们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效率就是师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教学任务,即投入的时间、精力与“产出”的关系。它是衡量课堂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影响着学生作为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有些老师想通过延长上课时间、大搞题海战术来提高教学的质量,可结果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带来很大的压力,甚至危害到学生的身心健康。用尽量少的时间与精力,让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学习效益的课堂教学,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自身素质的根本所在。
一、在实践中体验
1.在玩耍中体验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促进人们素质个性发展的最主要途径是人们的实践活动,而“玩”正是儿童这一年龄阶段特有的实践活动形式。在教学中,我们把课本中的一些例题转化成“玩耍”活动,从“玩”中体验抽象的数学知识。
如:教学“行程”问题之前先组织学生进行有趣的表演。让两个学生站在教室的前后两个墙脚前,准备相对而行,请另一个学生喊口令,学生说:“出发。”两个学生很快撞在一起,我立刻在黑板上画出他们行走的示意图,告诉学生这就叫相遇,我再让两个学生一个在前慢行,一个在后快走,做一次追及表演。命令一下,快的很快把慢的追上。我又在黑板上画出他们行走的示意图,告诉大家这就叫做追及……。教室里一片欢声笑语,学生仿佛感到这不是在上课,是老师领他们玩,这样一玩竟不知不觉地理解了行程问题的概念和数量关系。
2.在操作中体验
学习是需要体验的,因为我们的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接受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严格的说能力并不是教会的,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接受、体验、感悟而逐步形成的。在教学中,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做”的机会,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教学《圆柱的认识》时先给每组同学准备了一份材料,材料的内容是3个圆(其中两个圆一样大小)、2个长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1个正方形(其中长方形的长、正方形的边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都与两个相同圆的周长相等)。请学生四人一小组合作,制作一个圆柱。
在制作过程中考虑两个问题:
(1)你们是如何选择材料制作的?
(2)通过制作你们对圆柱的特征有什么新的发现?
然后让学生分小组汇报,最后老师结合每个小组的汇报情况一一展示制作圆柱的三种情况。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侧面展开图的长和宽与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主动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从而让学生在充分而多样的数学体验中学会思维,形成数学观念。为了培养创新意识,就必须确立一种以学习和学生为教学中心的观念,创设一种尊重学生的氛围和环境,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变老师“教”为学生“问”。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去,敢于创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热情洋溢,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保护每一个学生的创新精神,诱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不同见解。挖掘教材中的潜在乐趣,变苦学为乐学。让所有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3.在交流中体验
“说”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主要方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说”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数学,体验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萌发我要学数学的心理需求。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让学生感知“圆”,从而认识圆在生活种的应用。在教学“10以内各数的认识”时,让学生用第几排第几个来阐述自己坐的位置;让他们说出家里的电话号码是由哪几个数字组成的;让他们说出教室里有几扇门、几个窗户;家里有几口人、几个大人、几个小孩。他们完成这些题目时,兴致特别高,大胆踊跃地进行交流,并在交流中体验到数学的存在,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二、在应用数学中体验
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但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实际。因此,我们要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
例如:学习《统计图表》后,让学生课余时间到校门口统计各种车辆通过的统计表或统计图;学习《位置》后,回家观察一下自己的卧室,并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一下卧室内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然后说给爸爸妈妈听,观察一下自家房屋周围、村庄周围都有些什么,到学校后,和小伙伴交流;学习了《认识物体》后,把我们看到的家里的绝大部分家具进行归类。在实际应用中,既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带来的愉悦和成功,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教学中还应联系实际解决简单问题,激发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激发得越强烈,就越能对学过的知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就越能发挥学生的智慧潜能,产生创新的火花。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较为简单的实际问题,给学生以尝试、创新的空间,不断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要实现这些要求,虽然有多种途径,但最基本的是从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在过程中体验数学乐趣,体验“生活”、体验过程、体验成功,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姬婧.刍议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体验性教学[J].才智,2019(36):21.
[2]高阿静.小学数学体验性学习的教学实践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0):80.
[3]黄广华.关注数学体验 成就精彩课堂——关于小学数学体验学习的实践与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2):64.
[4]陈凤娥,乔瑞峰.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应用“体验学习”[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1):188.
[5]朱亚红.深度学习的理解与实践模式——以小学数学学科为例[J].才智,2020(05):156.
[6]李淑娟.小学数学学习与班级管理的结合思考[J].学周刊,2020(05):168.
[7]刘文勤.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0(10):105-106.
[8]柯海.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实践[C]. 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重庆会场)论文集.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200-201.
- 【发布时间】2020/5/9 19:54:06
- 【点击频次】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