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美育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美育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兴趣爱好,提升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进而陶冶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美术欣赏能力,要培养学生的美术心理欣赏习惯,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优化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选择实效性强的教学方法等。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教学方法
学生是活泼可爱的,他们喜欢美的东西。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充满美、体现美的事物非常感兴趣。而且从学生的成长规律来看,年龄的不断增长,使学生对于美的追求越来越强,因此对于学生实施美育教育就非常关键了。同时,从国家层面来说,新时代的素质教育强调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也要充分重视,切实发挥美术育人的作用,促进学生更全面的成长。
一、充分运用多媒体创造别样的美术欣赏意境
欣赏本身需要以强烈而直接的视觉感受为基础,而多媒体具有强大的图形功能、丰富的色彩和逼真的音响效果,能以多种方式传播信息,并能提供友好便利的交往方式。通过视觉、听觉、乃至触觉等多种方式,多媒体可以将多种感官活动融为一体,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到美的氛围,更易让学生进入创造的情境中去。如在上二年级《雄伟的塔》这一课时,课前几分钟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多媒体大屏幕循环滚动播放各种塔的图片,我和学生一起美美地欣赏图片,并提出问题。然后,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从而为他们营造了一个快乐、轻松的学习空间,也为下面的新课讲解做了铺垫。在上《会变的线条》这一课时,我用一段线条魔术动画来导入,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魔术动画更为直接形象,声形并茂,为下面更好地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做了铺垫。随着轻松的音乐,小小线条在屏幕上奇妙地变化着,学生时时发出赞叹声,这一段线条魔术动画用多变的线条来展示教学内容,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点燃了学生“创新的火花”。
二、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欣赏
小学美术作为艺术类的一门重点学科,其学习题材广泛,学习涵盖面相对较广。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什么都要拿来给学生欣赏,而应有目的、有策略的选择教学内容,有效的取舍,引导学生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教学效率。教学中,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注重好以下几个方面:①内容方面:要注重儿童的审美认知规律。欣赏的内容应从容易引起儿童兴趣的内容入手,并逐渐地向高层次过渡。②时间跨度方面: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内容中,既有古代作品的欣赏,又有现代作品的欣赏。教师在选择欣赏的内容是要注重多者结合,这既可以使学生了解有着悠久历史的美术传统,增强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也可以使学生们了解世界美术发展的历史。③空间跨度:注重美术文化的多元性,正所谓教育要面向世界,教师所选的作品应包含中外美术作品等。虽然美术作品具有共性,但由于各国的历史发展、文化传统、社会背景、宗教信仰等各方面的差异,使世界各国的美术作品各具特色。两者有效的结合,不仅能提高儿童对美的感受能力,而且还能开阔儿童的眼界。④切合实际,注重与自然、生活的联系: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和感受艺术美,还要使学生了解和感受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⑤补充发展,与时俱进,注重时代精神的体现:在社会不断发展,时代迅猛进步,科技飞速向前的今天,美术创作的形式也在不断地创新与发展。美术教师要有意识地补充乡土美术欣赏内容或最新的美术欣赏内容,让学生能够全面的了解美术作品、欣赏美术作品以至于创造属于自己的作品,这也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各种感官辅助运用
教育心理学中曾有过这样的统记: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的约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的约25%.同时使用这两种传递知识的工具.就能记忆65%。因而把美术欣赏弄成从嗅觉、听觉、触觉等方面一起去建立体验的过程。记得书中提到西班牙画家米罗在学校学习时不大“循规蹈矩”。有一次老师让他以“杯子、苹果”为题完成一幅静物写生的作业,喜欢求异的米罗却完全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把画画成了“绮丽的黄昏”。于是,米罗被罚整整一周蒙着眼睛去上课,上课的内容是用手触摸实物,再凭自己的记忆作画……有意思的是,老师的这一“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却改变了米罗,不但没有泯灭他对艺术的感悟却大大激发了他对形体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后来的日子里,米罗逐渐悟出了绘画的真谛,成为一代画坛巨匠。可见任何感官对艺术的感悟都不是独立的。
四、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首先教师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比如利用多媒体、PPT课件等,让我们的学生对所欣赏的作品能够进行一个全方位的认识和感受,通过作品强大的视觉冲力,直观地激发他们的欣赏和审美欲望。比如我们可以采用电脑多媒体手段,既能欣赏作品的全貌,又能放大其局部进行细致的观察。在欣赏建筑艺术作品时,可以利用3D技术让建筑物旋转起来,欣赏建筑物的多个角度。另外,还可以把诗词、音乐、视频等其它艺术形式融入美术欣赏之中,为学生创造情境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同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练习辅导
美术和其他的学科是不同的,学生学习美术知识技巧,不仅要接受老师所讲的那一部分内容,还要靠不断的练习去体会知识、去领悟知识的深意。其实,在进行美术练习的过程中,也就是很好的去体验、理解知识的过程。此外,其他学科的作业强调学生要独立完成,而美术与它们是不同的,在练习中是恰恰相反的,它需要学生进行互助合作,在相互讨论中完成练习。所以,在进行美术的练习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轻松的课堂环境,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的交流、讨论,学生在相互的讨论中会对知识进行再次的深刻认知,相互的取长补短,不但能够较好的完成练习,而且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也提升了,达到的效果是最佳的。但是老师要注意的是,学生的自由也要有个限度,也要适当的控制课堂的秩序,要随时对学生解决不了的很难的问题进行协助,但是要注意度。
总之,上好一节欣赏课,除了需要教师有渊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更需要有教学的技巧,有能够加深学生印象的活动方式,让学生在欣赏课中对美术作品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认知过程的欣赏后加以评述,从建立审美意识到形成审美认识,最后成为审美表现,体现自我价值。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教学方法
学生是活泼可爱的,他们喜欢美的东西。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充满美、体现美的事物非常感兴趣。而且从学生的成长规律来看,年龄的不断增长,使学生对于美的追求越来越强,因此对于学生实施美育教育就非常关键了。同时,从国家层面来说,新时代的素质教育强调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也要充分重视,切实发挥美术育人的作用,促进学生更全面的成长。
一、充分运用多媒体创造别样的美术欣赏意境
欣赏本身需要以强烈而直接的视觉感受为基础,而多媒体具有强大的图形功能、丰富的色彩和逼真的音响效果,能以多种方式传播信息,并能提供友好便利的交往方式。通过视觉、听觉、乃至触觉等多种方式,多媒体可以将多种感官活动融为一体,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到美的氛围,更易让学生进入创造的情境中去。如在上二年级《雄伟的塔》这一课时,课前几分钟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多媒体大屏幕循环滚动播放各种塔的图片,我和学生一起美美地欣赏图片,并提出问题。然后,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从而为他们营造了一个快乐、轻松的学习空间,也为下面的新课讲解做了铺垫。在上《会变的线条》这一课时,我用一段线条魔术动画来导入,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魔术动画更为直接形象,声形并茂,为下面更好地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做了铺垫。随着轻松的音乐,小小线条在屏幕上奇妙地变化着,学生时时发出赞叹声,这一段线条魔术动画用多变的线条来展示教学内容,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点燃了学生“创新的火花”。
二、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欣赏
小学美术作为艺术类的一门重点学科,其学习题材广泛,学习涵盖面相对较广。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什么都要拿来给学生欣赏,而应有目的、有策略的选择教学内容,有效的取舍,引导学生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教学效率。教学中,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注重好以下几个方面:①内容方面:要注重儿童的审美认知规律。欣赏的内容应从容易引起儿童兴趣的内容入手,并逐渐地向高层次过渡。②时间跨度方面: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内容中,既有古代作品的欣赏,又有现代作品的欣赏。教师在选择欣赏的内容是要注重多者结合,这既可以使学生了解有着悠久历史的美术传统,增强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也可以使学生们了解世界美术发展的历史。③空间跨度:注重美术文化的多元性,正所谓教育要面向世界,教师所选的作品应包含中外美术作品等。虽然美术作品具有共性,但由于各国的历史发展、文化传统、社会背景、宗教信仰等各方面的差异,使世界各国的美术作品各具特色。两者有效的结合,不仅能提高儿童对美的感受能力,而且还能开阔儿童的眼界。④切合实际,注重与自然、生活的联系: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和感受艺术美,还要使学生了解和感受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⑤补充发展,与时俱进,注重时代精神的体现:在社会不断发展,时代迅猛进步,科技飞速向前的今天,美术创作的形式也在不断地创新与发展。美术教师要有意识地补充乡土美术欣赏内容或最新的美术欣赏内容,让学生能够全面的了解美术作品、欣赏美术作品以至于创造属于自己的作品,这也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各种感官辅助运用
教育心理学中曾有过这样的统记: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的约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的约25%.同时使用这两种传递知识的工具.就能记忆65%。因而把美术欣赏弄成从嗅觉、听觉、触觉等方面一起去建立体验的过程。记得书中提到西班牙画家米罗在学校学习时不大“循规蹈矩”。有一次老师让他以“杯子、苹果”为题完成一幅静物写生的作业,喜欢求异的米罗却完全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把画画成了“绮丽的黄昏”。于是,米罗被罚整整一周蒙着眼睛去上课,上课的内容是用手触摸实物,再凭自己的记忆作画……有意思的是,老师的这一“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却改变了米罗,不但没有泯灭他对艺术的感悟却大大激发了他对形体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后来的日子里,米罗逐渐悟出了绘画的真谛,成为一代画坛巨匠。可见任何感官对艺术的感悟都不是独立的。
四、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首先教师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比如利用多媒体、PPT课件等,让我们的学生对所欣赏的作品能够进行一个全方位的认识和感受,通过作品强大的视觉冲力,直观地激发他们的欣赏和审美欲望。比如我们可以采用电脑多媒体手段,既能欣赏作品的全貌,又能放大其局部进行细致的观察。在欣赏建筑艺术作品时,可以利用3D技术让建筑物旋转起来,欣赏建筑物的多个角度。另外,还可以把诗词、音乐、视频等其它艺术形式融入美术欣赏之中,为学生创造情境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同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练习辅导
美术和其他的学科是不同的,学生学习美术知识技巧,不仅要接受老师所讲的那一部分内容,还要靠不断的练习去体会知识、去领悟知识的深意。其实,在进行美术练习的过程中,也就是很好的去体验、理解知识的过程。此外,其他学科的作业强调学生要独立完成,而美术与它们是不同的,在练习中是恰恰相反的,它需要学生进行互助合作,在相互讨论中完成练习。所以,在进行美术的练习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轻松的课堂环境,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的交流、讨论,学生在相互的讨论中会对知识进行再次的深刻认知,相互的取长补短,不但能够较好的完成练习,而且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也提升了,达到的效果是最佳的。但是老师要注意的是,学生的自由也要有个限度,也要适当的控制课堂的秩序,要随时对学生解决不了的很难的问题进行协助,但是要注意度。
总之,上好一节欣赏课,除了需要教师有渊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更需要有教学的技巧,有能够加深学生印象的活动方式,让学生在欣赏课中对美术作品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认知过程的欣赏后加以评述,从建立审美意识到形成审美认识,最后成为审美表现,体现自我价值。
- 【发布时间】2020/5/9 19:59:07
- 【点击频次】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