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议小学数学分层教学

 

【作者】 陈 斌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学苑街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分层导学模式很好地兼顾到学生能力水平和思维特点的差异,进而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置相适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对于学生来说,分层导学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更可以挖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潜力。本文就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简单谈谈自己的一下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差异;因材施教
  数学教学要以全体学生为目标,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服务,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结合课程标准对我们的要求,教师要对学生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并针对他们的能力以及特点,在“因材施教”这一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展开分层次的、有很强的针对性的教学。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笔者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现将关于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总结如下。
  一、学生分层,共同进步
  1.平等对待,
  冰心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心系学生,公平对待,相信他们的潜力。同时让他们了解自己的现在不能代表将来,激励学生给予勇气,使其正视自己的能力。让他们意识到:只要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就能取得优秀的成绩。
  2.合理分组
  详细调查,针对不同基础和思维水平的学生,将他们分成A、B、C(高、中、低)三个层次。在分组时考虑每组的第一名和最后一名的学习能力,差别不能太大。同一个层次学生同桌,并将C层学生穿插到A、B层学生的邻近便于他们交流讨论。选出各层次的组长,由各组的组长收作业。至于各组的人数,视班内学生情况而定。
  3.讲清目的
  分组完成后单独通知每个学生,并做思想工作。让学生了解到这样的安排是为了让他得到更好的发展,让学生从内心之处愿意接受这样的安排,同时让学生明白这只是暂时的分组,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根据自己的表现还可以上升到上一个等级中(A层除外),这样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动力。当然,针对成绩下降的学生需下降一个等级。这样让学生明白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使自己有个好的位置。
  4.互帮互助
  分层完成后,进行“一对一”的帮扶指导,如:A、B层学生自认或教师组合帮扶一名C层学生,被帮扶的学生在做练习题时,遇到不会的问题就可以向他请教。帮扶者在讲解问题的过程中加强了对该知识的掌握,被帮扶者从中收获新知,真可谓两全其美。
  二、学习内容精心预设 
  学生学习数学不仅是在数学课堂上,在生活中,他们也在不断地积累数学知识和经验,因此,只有尽可能地全面了解学生,才能心中有数,做到准确、恰当的预设。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时,我通过对学生的课前测查了解到已经有部分学生知道了三角形面积公式。面对这一事实,我设计了两种教学方案:对未知计算公式的学生,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对已知道计算公式的学生,该如何引导学生进一步确认并追溯公式的来源。由于每个人的视角不同,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同,在推导、验证公式时又出现了多样性,有的学生把三角形的面积转化成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有的转化成等底等高的长方形面积的一半、有的转化成等底等高的正方形面积的一半、……这样的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各有发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再加上教师从旁点拔与指导,使一部分学生能脱颖而出。
  三、教学过程分层
  教学过程分层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最能体现教师创造性劳动的部分。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教师的作用就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可能高的水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层次来设计难度不同的问题,尤其是在设计问题及练习时。例如在教学“周长”这部分知识中,已知长方形的长宽求周长或已知正方形的边长求周长,这类简单题请C层学生解答;已知长方形的周长和宽求长,已知长方形的长及长与宽的关系求周长,这类较复杂的题请A层或B层学生汇报。这样分层设问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练习题设计遵循“低起点,高要求,分层次”的原则,尽量做到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練习。力求使每位学生学有难度,学有所得。
  四、课后练习及评语
  课后练习我们也要进行分层训练,对第三组的学生一般布置课堂基础知识相关的练习题进行练习,可以要求一题一解。对于第二组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选做题,或者发散思维式的题目进行练习。对第一组的学生,我们可以安排较难的题目进行联系,要求一题多解,沟通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如此布置课后练习,不仅可以全面提高学习质量,同时可以促进学习较好的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同时我们在判作业过程中,需要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的劳动果实。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心里变化,对他们进行不同的评价可以更好地鼓励学生们学习。例如对学习有进步的学生,要大力的加以肯定;对学习较差,不自信的同学,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他们每一次的进步都及时的进行鼓励,让他们有被重视的感觉;对思维较快,但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要对他们的不足之处严厉批评,并鼓励他们认真学习,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基础稳定,学习较好的学生,我们要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总而言之,数学作为小学重要的科目之一,学好数学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因材施教的分层教学法非常有必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 【发布时间】2020/5/9 20:04:02
  • 【点击频次】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