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怎样激发小学生作文兴趣的几点体会

 

【作者】 罗秀青

【机构】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镇常么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不喜欢作文,甚至怕作文,这是什么缘故呢?值得我们语文教师认真思考、研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动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主动需要。因此,老师必须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健词:小学生作文;兴趣
  叶圣陶先生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也是现在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总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然而,有的小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叫苦不迭。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快乐作文呢?下面我就谈一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走进生活,培养写作兴趣
  世界著名诗人歌德曾经说:“世界是那样的广阔丰富,生活是那样的丰富多彩——我的全部诗都是应景即兴诗,来自现实生活中……”在这段话中,诗人歌德明确指出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单凭空想像是写不出好作文来的。我们要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身临其境才能获取和积累写作素材,写出的作文才有真情实感。因此,我们尽可能多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生活体验。当然,还可以在作文课中现场组织一次活动或比赛,如拔河比赛、击鼓传花等。这样学生既是活动的参与者,又是活动的观察者,学生有了亲身的体验和感受,写作时就会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写作兴趣也会自然而然有了。
  二、写“下水文”,激发写作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作和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的说法说,就是‘下水’。”这话是极有见地的经验之谈。老师如果坚持“下水”练笔,不仅使自己写作能力得到提高,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从而大面积地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向师性经常写“下水”文,确实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一次,我指导学生写《我身边的同学》。我发现大部分学生笔下的人物个性不够鲜明,而且描述的几乎是一样的。其实,人各有各的特点。每位同学绝对不会彼此相同。学生为何出现此状?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细致地观察,想当然地写。针对这一具体共性的问题,我首先从学生的习作中抄录几个片段让大家猜猜他(她)是谁,有的说是王明的,也有的说是李四的。总之,结果大家都分不清道不明。接着我朗读“下水”文,让学生猜猜她是谁,并说出根据什么猜出来的。我是这样写的:她中等个子,梳着长长的卷发,眉毛很淡,因为两只眼睛的距离有点远,看上去很天真活泼的样子。她喜欢穿着黄色的上衣蓝色下装,特别爱笑,一笑起来俩只眼睛就变成了弯弯的小月牙。她特别臭美,口头禅是:“我乃仙女下凡也”。她最喜欢别人夸她漂亮,每当这时候她就会非常开心非常得意。我读了之后,学生们马上猜出我写的是谁。于是乎他们跃跃欲试,大家都争着我说你猜。此刻,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由此,我让学生认识到抓住人物的特点写的重要性。
  三、改“半成品”,增强写作信心
  “文不改不精,玉不琢不美”。《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在这种习作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我在习作评改教学的过程中,力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习作评改,学会自改习作,激起他们对习作的兴趣。叶圣陶先生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在平时习作训练中,我把“改”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去发现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学生自改后,小组同学参与互改,小组同学在互改中交流,无拘无束、乐于交流,敢于阐述自己的见解,他人评价时,无疑能让自己大受启发,以广阔的视野对习作进一步修改;评价他人时,亦能使自己得以借鉴,吸取他人的闪光点。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利于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习惯又使学生尝到了“自改成果”的喜悦,从而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也培养了孩子做事认真负责的品质。
  四、展“优质果”,激发写作动力
  成就给人于动力。小学生好奇心强,又爱表现。教学中我利用他们这一特点,为学生习作创造展示的机会,共同分享他们的成果,使他们感受到写作的乐趣。例如,我利用学习园地不大的一块地方,开辟出一片“作文小天地”,让他们一些优秀习作都有机会在园地中得到展示,满足小学生自我表现的心理。同时又做到定期更换,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们的写作积极性,而且能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展示的空间,做到人人有机会。每一期作文展示后,还要组织学生进行评比,评选出“班级小作家”。被选上的学生喜形于色,深受鼓舞,没有被选上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个人作品收藏,把自己满意的作品集结成册,这样既能留下美好的回忆,又可以作为写作素材的积累。这些做法,大大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也乐此不疲地积极参与。写作对他们来说,再不是一件苦差,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了。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只有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使他们热爱写作、乐于写作。我们最终的目的是: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在其中。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叶圣陶教育文集》。
  • 【发布时间】2020/5/9 20:04:21
  • 【点击频次】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