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素质教育在数学课堂中的实施开展

 

【作者】 鲜丽君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方坪乡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素质教育,是让学生获得最好数学教育的保证。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可从激发学生主体性、正确理解义务教育的培养性和遵循教学科学性原则三个方面去实施开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实施开展
  素质教育思想及其在学科教学中的体现,即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对我们每位老师都提出了严峻而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学在整个小学阶段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关键,而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非常清楚、明了数学教学如何教、怎样教、教什么、应该非常清楚教学中有关影响素质教育实施的因素有哪些?我认为要把素质教育引进数学课堂,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才能让素质教育在数学课堂中得到有效实施开展。
  一、提高学生学习主体性
  办任何事情都要有积极性,没有积极性就办不好,更难以坚持。在践行素质教育中,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实施素质教育,必然要将学生主体性发挥出来,而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具体策略就是:
  (一)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学习动力,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至少不要使学生厌恶数学。这是他们主体性发挥的前提,也是践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作为一线教师,不激趣便教是严重错误的。
  (二)适时激励。教师要特别注意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合理的设想,教师对学生帮助要恰当,使学生感到主要是由自己努力所得。照此,习题应检测题难一点,为了保护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合格性考试题应是最容易的。
  二、着力加强数学能力培养
  由培养数学素养变成数学关键能力培养,是新课改的一大新的发现,更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落实在课堂,就是要通过知识的掌握而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数学能力培养一般能力。
  1.数学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观念三大能力是数学新课标规定的数学能力,而其中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核心,但是培养数学能力并非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数学课与其他课程一起担负着培养学生进入社会,从事不同职业,深入高一级不同门类学校,以至为人处事,以及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起的作用的一般能力。
  2.一般能力:自学能力、认识能力、创造能力构成学生的一般能力。
  (1)自学能力。古今中外,任何学校不可能把学生今后所需要的知识都给学生准备好,都教给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只能学习最基础的一些知识,因此,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应培养起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了自学能力,学生今后进入社会或者深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就可根据自己需要去学习新的知识。我们从事工作所学的知识,大部分都是出学校后学习的(主要是自学的)。因此,自学能力培养非常重要,学生将因此而受益终生。
  培养自学能力,必须先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还需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关键是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相信自己能自学知识,而不必依赖老师讲,在老师的恰当帮助下,自己能看懂书,做起题,自信心就起来了,这事不要图省事而代做。
  (2)认识能力:以自己为主体去认识客观事物。A,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入门,应养成遇事、遇问题先进行观察的习惯,不要一开始就复习、背诵公式,法则,遇到问题就用套用公式、法则;B,分析主要是抓事物或问题的特点;C,依据初步的估计或结论进行操作试验,以获取对问题的进一步了解和和认识。D,最后作出判断,决策或具体的解决问题。老师在教学工作中要随时结合内容具体地重复这个过程。学生耳熟能详,日积月累,也会照样去做,学生认识能力就从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起来了。
  (3)创造能力:这是在认识能力基础上的升华,这是要促成这种能力升华,关键在对问题的“求精”与“求异”。
  有了“求精”与“求异”的精神,再有开动脑筋的习惯,虽然不一定就有创造,但创造一定来自“求精”与“求异”与开动脑筋。
  (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这是数学能力中的核心。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对问题的领悟和一定程度的推理,不能只注重开始的概念和最后的结论,方法和操作步骤,这样才能通过知识学习来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一般能力。
  三、遵循教学科学性原则
  教学科学性包括:一是内容的科学性,这由教科书编发的权威性得到得到保证,二是过程科学性,①从感性到理性;②实践性;③巩固与前时的辩证关系;④全面理解掌握知识整体结构和要求,这体现出认知的一般规律。
  从感性到理性:这是公认原则,先讲定义再举例子,先讲性质、方法再做例题、习题,这是与从感性到理性反其道而行的。学生在教学中很少主动,就算学会知识也会影响学生智能的充分发展。
  实践性:要真正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必须通过学生的自身的实践。教学中要使学生从“做”中体会知识,在“做”中巩固、掌握,尽量少用说教式、结论式,养成学生动脑筋和动手探索的习惯。
  巩固与前进:实际教学中,常强调巩固而忽视前进,有时过分强调教学的秩序性,认为前面知识不熟悉、不扎实、不彻底就学不好后面的知识,要每步踏稳,“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是不符合认知规律的,认知是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有些问题在前进中才能解决,有小数的四则运算,只要会做就可前进。熟练的问题可通过后期内容的学习来达到。
  小学数学教学要体现“三为主”:即以学生为主,以教材为主,以课堂为主,思想先进,教学得体,每环前后联系紧扣,处处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合理运用有效时间,较好渗透学科教学特点,看、做、听、说、练让学生完整的体现思维过程,练习设计多层次、多方位,扳书简明扼要,突出重难点,便于知识再现,学生动手时间的比例大,训练到位,注重行为习惯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海波,试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J].泸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
  • 【发布时间】2020/6/11 18:59:22
  • 【点击频次】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