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情境策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罗 婕

【机构】 四川省成都市清波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情境策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着广泛应用。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科学合理的应用这一策略,使之为学生提供一个趣味的、直观的、模拟的和语感的情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境策略;应用
  情境策略,又称情境教学法,在新课改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良好的诱思性、趣味性、情景性和煽情性,能诱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故而在凸显学生主体性,提高教学有效性上作用巨大。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为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重要平台,担当的责任多,但又相对枯燥,我们如何使之既能有效达成预期又能让学生快乐学习,那就需要我们找到一种有效方法。实践表明,应用情境策略教学,便是最好的实践。下面,我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谈谈情境策略的应用。
  一、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我们的一切意图,一切探求,一切理论都会落空。”兴趣是学生“乐知之”的动力,是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的原因。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是教学的首要追求,而非教学任务的完成。怎样才能激趣呢?有效方法就是创设趣味情境。为此,我们应根据学生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多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能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出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让学生趣味十足的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提高语文实践兴趣,增强积极学习的情感体验,进而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二、创设实物情境,阅读教学直观化
  个性化的阅读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是较抽象的,难以理解到字里行间的意义。作为一线教师,就是要把这些蕴藏的知识有意识呈现出来,让学生在直观中去理解,感受其意义。这样教学,既能满足学生形象思维特点的需要,又能使其轻松愉快的学习。为此,我们就可创设实物情境,实现直观化教学,其做法就是充分利用实物指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理解。特别是在中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常识性课文,如《要下雨了》的教学,我们就可创设实物情境,通过实物让学生观察“鱼出水面,燕子低飞”这些自然现象,以了解下雨前动物的特点。又如《找春天》、《秋天的图画》、《秋天的雨》这类涉及到山川河流、日月星辰、花鸟鱼虫等的教学内容,我们就可通过模型施教,更得直观化。哦,如有条件,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体验感知,真实感更强,更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激发情趣。也是不错的做法。
  三、创设模拟情境,教学手段现代化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推进,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手段走进课堂,与学科教学进行了有效整合。应用于语文阅读教学,也是我们经常做的事。我们知道,多媒体具有良好的集成和交互性能,能把抽象的知识通过直观化图片、动画和视频呈现出来,更重要的是能创设模拟情境,通过声、光、电、色的组织,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寓教于乐,既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在模拟情境中产生如临其境之感。例如,在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时,我们就可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创设鱼妈妈带着一群小鱼在大海中游着(小鱼就是我们需要掌握的一些词语)。突然,海上刮起了风暴,小鱼被困在浅水洼里的模拟情境。这样教学,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巧妙地引出了新知内容,在视听作用下,做到意境交融,情真意切,使人如临其境,有强烈的直观感受。不只在这课,很多阅读教学,我们都可以利用现代手段创设模拟情境,让学生情境化学语文。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具有这种现代化意识,把科技成果适时应用于语文教学中。例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引进网络资源,方法就是网上下载一些关于地震的电影或者纪录片,让学生在观看片中的具体事件中,明白地震这种自然灾害对于我们人生的危害,体会到自然灾难下各种伟大的爱,进而让学生对文中描写更加感同身受,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爱。这些可能是我们口头讲解,难以实现的效果,而在多媒体辅助下,变得轻松,有实效。
  四、创设语感情境,使语言更生动形象
  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能让学生获得直观感受,但前提是有良好的语感。语感,作为一种语言感悟力,是需要我们培养的。阅读教学是培养语感的常用平台,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可创设语感情境来实现这个效果,通过绘声绘色的语言描述、渲染创设出能让人有效感知、体验的情境。例如,教学《美丽的公鸡》一课时,当公鸡模型出现在学生眼前时,我们就可以富有情感色彩的形象化的语言加以描绘:“看,这是一只多么美丽的大公鸡,头顶上戴着红红的冠子,穿上漂亮华丽的外衣,脚上还穿着一双金黄色的高筒皮靴,多帅啊!”学生听了老师的描绘,自然就可感受到公鸡的美丽。原因在于,教师语言描述中的“鸡冠”“外衣”“脚”都是学生已有表象中的素材,他们在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被唤起,自然就有了语感所需要的形象了。这样基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形象描述,就能有效培养学生正确敏锐的语感能力,激发他们思维和联想,体会其情境中的具体意义。
  总之,情境策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作用巨大,是应用得较广泛的有效方法。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在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怎么教时,科学合理的应用这一策略,让学生趣味的、直观的、模拟的,具有语感的情境中学语言,发展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玉华,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8年。
  [2]梁松林,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生,2018年。
  [3]蒋秋芳,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摭谈[J].作文成功之路,2019年。
  • 【发布时间】2020/6/11 19:00:35
  • 【点击频次】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