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刍议小学德育的现状及对策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德育教育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学校也不仅仅单从文学知识方面对学生展开教学,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已成为小学教育全面深化的重点内容之一。
关键词:小学德育;课堂教学;人格魅力
我国目前正在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内容就是让学生能够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得到有效的发展,其中道德是最根本和最基础的教学内容,学生必须要有良好的道德水平,才能够促进学生以后的工作、学习。小学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和各种能力形成的黄金阶段,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能够对学生的一生产生影响,使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中走得更加的顺利。
一、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德育教育过于形式化
我国受地区影响,偏远地区的学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程度较低,对学生的德育课不够重视,偶尔教学时间紧张,主科目老师会占用德育课的时间,致使德育教学变得形式化,教师在进行道德教育前,没有制定较为完善的教学方案,使得上课的内容比较空旷,久而久之,学生甚至对思想品德课产生厌倦心理,进而使学生接受不到很好的道德教育。总之,小学德育教育开展以来,缺乏科学的教学方式实施,学校也不能根据德育的标准对学生展开教育,德育教育缺失,使得教学质量始终得不到提升。
2、教师开展德育工作时方法欠妥当
对于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充斥在小学教学的各个阶段,例如,小学生的生活、学习、劳动等等,在每个情景中都应当有相对应的开展德育工作的策略,以便能够更好地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但是实际情况却往往不是这样的。有的教师会重视对小学生的德育工作,但采用的方法是欠妥当的,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会采用说教的方式让学生去理解相关的德育内容,并告诉学生在何种情况下应该发扬什么样的道德精神等等。说教式的教学方式很容易得到学生的反感,往往产生不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德育教育问题的解决措施
1、提升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主体道德教育中最重要的因素。以上任何一种方法只有在没有老师无条件的爱和尊重学生支持的情况下才能被称为技能,而不能在学生的道德教育中发挥任何作用。然而,这是教师实施主体性德育时最被忽视的一点。教师经常抱怨各种问题,但他们没有意识到诸如仪表端庄、知识丰富、工作作风严谨、专业精神和高尚品格等因素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在教育过程当中尊重学生的态度对于德育教育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只有在爱中,学生才能学会爱、尊重和真诚。
2、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这里的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大众传媒、社会氛围和家庭环境,这些都会对学校德育有效性的形成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具体来说,社会环境的影响可以通过以下两种主要方式实现。首先,向学生传递一定思想道德信息,其中一些积极的信息在一定程度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与道德情感等。在学校德育中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其次,在当今社会中,优越的家庭环境也会影响学生在学校德育活动中的学习目的,从而促进学校德育有效性的形成。总之,我们不能忽视社会环境的影响,而应该从学校道德教育本身的角度出发,不仅要从道德教育活动的具体要素的角度出发,还要用系统的思维方法从多个层面分析影响学校道德教育有效性的因素。
3、拓宽教育渠道,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育资源,搭建网络教育平台,以最大化的利用多媒体的开放性、直观性、超越性,用生动形象的特点来进行德育教育工作,增加德育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让德育教育时时刻刻存在,让效果达到最优化。开放言路,让家长、社会为学校德育教育的工作提出建议,逐步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为一体的德育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沿着正确的道路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德育教育内容琐碎,不容易形成体系,所以要在其他的教学课程中逐步渗透,影响学生,逐步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德育教育不仅在课上进行还要在课后进行,不仅要在校内进行,还要在校外进行,不仅要学习理论,还要去进行实践,总之,就是要让德育教育的渠道不断拓宽,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比如新时代的学生大多喜欢电脑、喜欢上网、喜欢新潮,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些兴趣爱好,适时地正确引导学生上健康网,赶新潮而不失体面。又比如当代的学生喜欢玩新奇的电子游戏,教师可正确引导如何有意义地玩,还可组织各种游戏大赛,然后当场写游戏大赛中感受,这样既符合学生兴趣需要,又在兴趣中培养了情趣,陶冶了情操,锻炼了技能,提高了正面认识,这样的做法相信是会被大多数学生接受的。
4、树立立德为先的教育思想
语文教师对德育渗透重视程度的不足会导致其教育动力和外在压力缺失,党和国家始终对德育教育工作保持了高度重视,语文课程是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的重要载体,在全新的经济与社会形势下,利用语文课堂开展德育渗透,培养具有正确道德观念和较强民族自豪感的人才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积极学习理论知识,提升自身修养,树立立德为先的教育思想。学校方面同样要给予足够支持,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鼓励教师主动参与培训,更好地掌握德育渗透方法,形成有效的教育体系。
5、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落实
学生的教育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智育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德育教育同样重要,教师只关心学生的成绩则很容易导致学生成长出现偏差,道德品质有问题的人才并不是真正的人才,素质教育的落实对学生而言极为重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推动素质教育的落实,确保学生能够更加健康的成长,真正将德育渗透落实于教育活动之中。
总结
总之,小学阶段是塑造学生人格的关键期。在小学德育教学系统中其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帮助他们树立起大家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建立起有效的价值观体系和观念,进一步理解和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黄镇基.素质教育视角下小学德育教育有效开展途径分析[J].好家长,2017(41):197.
[2]余秀碧.素质教育背景下如何开展小学德育工作[J]当代教研论丛,2017(01).
关键词:小学德育;课堂教学;人格魅力
我国目前正在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内容就是让学生能够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得到有效的发展,其中道德是最根本和最基础的教学内容,学生必须要有良好的道德水平,才能够促进学生以后的工作、学习。小学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和各种能力形成的黄金阶段,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能够对学生的一生产生影响,使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中走得更加的顺利。
一、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德育教育过于形式化
我国受地区影响,偏远地区的学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程度较低,对学生的德育课不够重视,偶尔教学时间紧张,主科目老师会占用德育课的时间,致使德育教学变得形式化,教师在进行道德教育前,没有制定较为完善的教学方案,使得上课的内容比较空旷,久而久之,学生甚至对思想品德课产生厌倦心理,进而使学生接受不到很好的道德教育。总之,小学德育教育开展以来,缺乏科学的教学方式实施,学校也不能根据德育的标准对学生展开教育,德育教育缺失,使得教学质量始终得不到提升。
2、教师开展德育工作时方法欠妥当
对于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充斥在小学教学的各个阶段,例如,小学生的生活、学习、劳动等等,在每个情景中都应当有相对应的开展德育工作的策略,以便能够更好地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但是实际情况却往往不是这样的。有的教师会重视对小学生的德育工作,但采用的方法是欠妥当的,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会采用说教的方式让学生去理解相关的德育内容,并告诉学生在何种情况下应该发扬什么样的道德精神等等。说教式的教学方式很容易得到学生的反感,往往产生不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德育教育问题的解决措施
1、提升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主体道德教育中最重要的因素。以上任何一种方法只有在没有老师无条件的爱和尊重学生支持的情况下才能被称为技能,而不能在学生的道德教育中发挥任何作用。然而,这是教师实施主体性德育时最被忽视的一点。教师经常抱怨各种问题,但他们没有意识到诸如仪表端庄、知识丰富、工作作风严谨、专业精神和高尚品格等因素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在教育过程当中尊重学生的态度对于德育教育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只有在爱中,学生才能学会爱、尊重和真诚。
2、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这里的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大众传媒、社会氛围和家庭环境,这些都会对学校德育有效性的形成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具体来说,社会环境的影响可以通过以下两种主要方式实现。首先,向学生传递一定思想道德信息,其中一些积极的信息在一定程度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与道德情感等。在学校德育中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其次,在当今社会中,优越的家庭环境也会影响学生在学校德育活动中的学习目的,从而促进学校德育有效性的形成。总之,我们不能忽视社会环境的影响,而应该从学校道德教育本身的角度出发,不仅要从道德教育活动的具体要素的角度出发,还要用系统的思维方法从多个层面分析影响学校道德教育有效性的因素。
3、拓宽教育渠道,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育资源,搭建网络教育平台,以最大化的利用多媒体的开放性、直观性、超越性,用生动形象的特点来进行德育教育工作,增加德育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让德育教育时时刻刻存在,让效果达到最优化。开放言路,让家长、社会为学校德育教育的工作提出建议,逐步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为一体的德育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沿着正确的道路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德育教育内容琐碎,不容易形成体系,所以要在其他的教学课程中逐步渗透,影响学生,逐步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德育教育不仅在课上进行还要在课后进行,不仅要在校内进行,还要在校外进行,不仅要学习理论,还要去进行实践,总之,就是要让德育教育的渠道不断拓宽,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比如新时代的学生大多喜欢电脑、喜欢上网、喜欢新潮,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些兴趣爱好,适时地正确引导学生上健康网,赶新潮而不失体面。又比如当代的学生喜欢玩新奇的电子游戏,教师可正确引导如何有意义地玩,还可组织各种游戏大赛,然后当场写游戏大赛中感受,这样既符合学生兴趣需要,又在兴趣中培养了情趣,陶冶了情操,锻炼了技能,提高了正面认识,这样的做法相信是会被大多数学生接受的。
4、树立立德为先的教育思想
语文教师对德育渗透重视程度的不足会导致其教育动力和外在压力缺失,党和国家始终对德育教育工作保持了高度重视,语文课程是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的重要载体,在全新的经济与社会形势下,利用语文课堂开展德育渗透,培养具有正确道德观念和较强民族自豪感的人才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积极学习理论知识,提升自身修养,树立立德为先的教育思想。学校方面同样要给予足够支持,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鼓励教师主动参与培训,更好地掌握德育渗透方法,形成有效的教育体系。
5、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落实
学生的教育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智育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德育教育同样重要,教师只关心学生的成绩则很容易导致学生成长出现偏差,道德品质有问题的人才并不是真正的人才,素质教育的落实对学生而言极为重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推动素质教育的落实,确保学生能够更加健康的成长,真正将德育渗透落实于教育活动之中。
总结
总之,小学阶段是塑造学生人格的关键期。在小学德育教学系统中其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帮助他们树立起大家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建立起有效的价值观体系和观念,进一步理解和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黄镇基.素质教育视角下小学德育教育有效开展途径分析[J].好家长,2017(41):197.
[2]余秀碧.素质教育背景下如何开展小学德育工作[J]当代教研论丛,2017(01).
- 【发布时间】2020/6/11 19:03:52
- 【点击频次】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