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在农村幼儿教育活动中如何渗透现代信息技术

 

【作者】 赵 香

【机构】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蛇场乡中心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在促进学前幼儿想象力发展中、在幼儿语言教育方面和在幼儿创新教育等三个方面渗透信息技术的问题。幼儿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下的教学环境,为幼儿提供知识的海洋、创新的舞台、友谊的桥梁! 
  关键词:幼教;信息技术;教育创新;渗透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简称IT)是指在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指导下扩展人类信息功能的技术。一般说,信息技术是以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为主要手段实现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和利用等功能的技术总和。人的信息功能包括:感觉器官承担的信息获取功能,神经网络承担的信息传递功能,思维器官承担的信息认知功能和信息再生功能,效应器官承担的信息执行功能。
  幼儿,指1岁的孩子度过了婴儿期,进入了幼儿期。幼儿无论在体格和神经发育上还是在心理和智能发育上,都出现了新的发展。他对别人的帮助很不满意,有时还大哭大闹以示反抗。他要试着自己穿衣服,拿起袜子知道往脚上穿,这些都说明孩子的独立意识在增强。信息技术走进幼儿园,走进孩子们的生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幼教改革的需要。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道路上,我们只有努力按照新的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一、在想象力发展方面
  1.幼儿时期的各种心理过程发展相当迅速,尽管他们的感觉、知觉、记忆等认知过程都以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为主导形式,但这一过程已经开始带有一定的自觉性并呈现出一定的认识需要。因此,幼儿教育活动中应当激发和满足幼儿的这种认识需要。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不仅能声像结合、图文并茂地展示教学内容,而且能给幼儿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另一方面,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有助于引发和培养幼儿的认知兴趣,从而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因为运用信息技术制作而成的课件往往具有形式多样的视觉造型和丰富 多样的听觉刺激,这就增强了教学魅力,容易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2.多媒体课件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设计幼儿喜爱的各种情境,能引发幼儿产生愉快轻松的情感体验有利于激发幼儿形成积极健康愉快的情感,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有兴趣感,并由此唤起高涨的学习情绪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的丰富多彩、声情并茂的虚拟情境,能唤起幼儿的表象,促进想象力的发展。从而使幼儿的感觉等心理因素都保持在良好的状态,促进幼儿认知心理的发展和提高。
  3.信息技术在学前幼儿教育活动中的运用,对提高教与学的效果有很大的作用,这一点是肯定无疑的,同样的一节多媒体教学内容的光盘可被以多样化的学习过程来使用计算机网络为实现教育资源信息提供了便利。多媒体课件的信息量大在一节活动课中能为幼儿提供更广泛的知识和信息,满足现代儿童的发展需要,使幼儿在活动中倍感乐趣无穷从而促进了幼儿的主动学习和想象力发展。
  二、在语言教育方面
  1.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我们采用的方式多是利用卡片或教师领读来进行教学,这样既不能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又不可能达到音、形、义的有机统一。如果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完全可以达到图、文、音、动画相结合的效果,让孩子把反复的发音练习变成有趣的动画游戏,这在教学中能显示出信息技术独特的优势 。
  2.设置有语言特点的情境,达到语言与情境的融合。“情境”是指人们生活的一切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总和。这里的“情境”实质上是人为优化的环境,让幼儿在充满美感和智慧的氛围中,使幼儿的情感、心理发生共鸣和契合。促使幼儿环境与学习活动的和谐统一,获得语言知识。在这一点上,多媒体的运用尽显其魅力.多媒体课件把声音、图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呈现教学内容,使幼儿整体感知学习内容。同时,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为幼儿创设情景,并融于活动中,这样能更贴近幼儿生活空间,激发学习兴趣,给予幼儿充分的主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如游戏和儿歌是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通过媒体中的视频呈现 ,能吸引注意让幼儿从感官的刺激中得到愉悦 。另外,还能通过技术处理利用各种按键操作达到人机互动。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自主性,这是传统教材所无法比拟的。媒体的运用能把本来静止、枯燥的内容变成色彩鲜艳的画面浅显易懂的语言、悦耳动听的乐曲。它具形象性、直观性和趣味性的特点,这正符合幼儿观察、注意、思维、想象的特点,因而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能有效地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求知欲。
  三、在创新教育方面
  1.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内容,唤起幼儿的创新意识。强烈的创新意识是教师对幼儿进行创新教育的前提。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能形象、生动、鲜明地表现出来,以此来引起幼儿的兴趣,达到唤起幼儿创新意识的目的,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还能扩大教学信息量,拓宽幼儿知识面。让幼儿在感知、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探索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变化。可启 发幼儿的思维,为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作准备。
  2.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为幼儿营造创新的氛围。建立平等、宽松、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在教学中对幼儿进行创新教育的一项前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使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融为一体,使幼儿在丰富多彩富于变幻的信息双向传递中,让幼儿愉快、自然、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计算机信息技术优化了幼儿园的教学情境 ,营造了轻松、 自然的创新氛围,有利于幼儿展开创新思考。
  3.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展游戏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进行创新。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展游戏活动,既可以寓教于乐,也可以让幼儿在实践中进行创新。使创新教育进一步升华,加强幼儿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做到学为所用,学有所创。如在使用录音、计算机、课件、电视、液晶投影仪等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幼儿学了歌曲,引导幼儿用这些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展游戏活动。让他们根据教师在液晶投影仪上提供的歌词和画谱,随卡拉OK带唱歌。幼儿在这个活动中,均表现出很强的兴趣与很高的积极性,既获得了愉快的情绪体验,又培养了言语能力。可见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幼儿进行创新教育,全面提高幼儿素质,可以把创新教育进一步升华,加强幼儿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易于激发幼儿兴趣的优势,并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弥补幼儿直接经验的不足,促使幼儿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真正体现了“乐中学、动中学、玩中学”这一教学观点。运用信息技术渗透辅助教学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新异刺激,可使其充分集中注意力,增加幼儿学习时机,有利于突破教育活动的重点、难点,能使幼儿在可视的、直觉的和愉悦的环境中获取知识,在活跃的气氛中发展思维、在积极并主动的状态中提高多种能力。
  参考文献:
  [1]沈梦丽.信息技术在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的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5):266.
  [2]程娟.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整合[J].学子(理论版). 2017(11)
  [3]李纳.浅谈信息技术在幼儿生态教育活动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2):38+40.
  [4]杨华敏.多媒体和信息技术有效运用在幼儿计算教学中的研究[J].亚太教育. 2016(26)
  [5]高明星.浅谈信息技术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优势[J].教育教学论坛. 2012(22)
  [6]马佳.信息技术有效促进幼儿多元素质发展[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14)
  • 【发布时间】2020/6/11 19:04:49
  • 【点击频次】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