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语文课中渗透思想教育的策略探寻

 

【作者】 谢雪华 帅文姬 付 妤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长乐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学生思想教育,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更有效的语文教育。本文从抓朗朗、抓关键词汇、重点句子和质疑求异引导等四个方面阐述了作者的渗透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想教育;渗透;实践策略
  以德为首,曾在语文教育中盛极一时,但至少可以说明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思想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我们虽然不再倡导这样的做法,但也不可忽视思想教育的重要性,更不可不做。现在以“情感态度”目标来实施,较之以前相比,更利于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有着更明确的方向性和着力点,对于指导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操作更具有目的性。而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人文性,这种人文性的育人作用就是通过思想教育的方式来实现的。下面,我结合多年小学语文教学,谈谈在课堂中渗透思想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在有感情地朗读中参透思想教育
  朗读是学生进入文本的重要通道。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朗读就是一种有效方法,特别是有感情的朗读,更能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受到思想教育。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语言感染的同进,再造文章所描述的艺术形象,把作者的悲、喜、哀、怒等感情抒发得更加淋漓尽致,使作者、学生、教师的感情交融一体,唤起师生对正义、善良等高尚行为的追求和对假、丑、恶鄙弃的情感,让学生入情悟理,从情感转向理念,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重视朗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是渗透思想教育的好办法。值得注意的是,小学生要达到有感情的朗读要求,不仅需要教师示范,更需要教师教给学生朗读方法,让他们体验到朗读成功感。
  二、在品味关键字词中渗透思想教育
  词汇是文章的建筑材料,是文章思想灵魂的细胞。在构成文章的众多词汇中,总有作者想表达某件事的核心词汇,承载着作者要表达倾向性情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到这种关键词汇,让学生反复阅读、品味,体味到作者情感的倾向性。实践中我们发现,这些词汇虽然只有几字,但极其活跃,有的词汇还起到了表现人物品质,概括文章中心的作用,堪称传神点睛之笔,是文中的闪光点。抓住这样的关键词汇,我们就相当于走进文本就找到了便捷之道。例如,在教学《师恩难忘》一课“田老师先把一首小诗朗颂一遍,串讲一遍。然后,以这四句诗为起承转合,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时,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这部分内容时,我们就可先让学生反复朗读句子,体会句子的意思,然后找出找到我听得非常认真的关键词语。当学生找到“入迷”“恍”“发呆”“惊醒”这几个词时,我们就可让学生品味这三个词的作用。有学生经过交流讨论,认为这三个词准确而生动地描述了“我”听田老师讲课时专注的表情,说明田老师的故事内容非常生动,讲得非常传神。侧面描写了田老师“口才”好。通过关键字词的品味,学生对田老师的敬业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中受到了思想教育。 
  三、在赏析重点句子中渗透思想教育
  文章中不仅有关键词汇,也有重点句子。这些重点句子是文章表情达意的基本单位,也是帮助学生知理晓意的抓手。文章中要表达的思想,往往都在这些重点句子里。但需要我们透过字里行间去挖掘。我们知道,许多词语深刻的思想内涵也只有在句子中才能确切地表达,所以抓住与课文思想教育内容联系紧密的重点句进行赏析,对渗透思想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如《中国结》中描写中国结是民间艺人的杰作一段写到:“它们或象征着幸福,或隐喻着爱情,或呼唤着友谊,或赞美着生命:有的是喜庆的标志,有的是智慧的图腾:它烘托着欢乐,燃烧着热情……总之它代表着祥和,代表着幸福,代表着中国人对未来的憧憬。”让学生仔细阅读这些句子,感受这民间艺人的杰作是具有丰厚的民族文化积淀的,这正是中华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聪明才智,凝结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祝愿,寄托了中国人对美好和幸福、团结与祥和的向往。一经启发,学生不仅了解了这些话的深刻含义,而且受到了强烈的爱国情感感染,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四、在质疑求异引导中渗透思想教育
  学起于思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渗透思想教育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思考、质疑中获得。因为这样印象最深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通过有意设疑,让学生质疑,启发解疑的过程中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在自觉、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受到思想教育。例如,在教学《为了他的尊严》一文中,讲到最后时,我请学生设想:如果在生活中,你也遇到类似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做?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我会给他一点钱,有的说我会给他一点吃的,有的说我会告诉他一个人要活得有尊严,还是去找一点能所能及的事来做吧!学生的一番议论,不是比教师的说教更生动、更透彻、更具有感染力吗?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应重视思想教育,还要创新思想教育渗透途径或方法,尽可能从字、词、句、质疑、朗读入手,从不同体裁的文章入手,把思想教育与知识、技能培养结合,让学生获得更有效的语文教育。但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要在紧扣教材、有机渗透上下功夫,都要在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中进行,不能离开课文、空洞说教,更不能生搬硬套,搞形式主义。
  参考文献:
  [1]李珍秀,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J].教育导刊,2001年。
  [2]张志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J].科教文汇,2014年。
  [3]杨建宏,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语文[J].教学与研究,2011年。
  [4]洪河,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思想[J].中小学教育,2019年。
  • 【发布时间】2020/6/11 22:23:46
  • 【点击频次】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