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看图写话的教学指导策略

 

【作者】 高云翠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浓溪镇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小学语文看图写话的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要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要让学生通过看图写话逐渐适应写作的基本要求,能够建立起来写作的自信心,通过看图写话,让学生有效地组织语言运用所学的语文基础知识,完成故事的理解、建构和创作,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看图说话;语文教学
  把给定图片中的人物、环境、场景等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的一种语文写作方式叫做看图写话,是小学低年级语文作文的一种常见考察方式。教师在进行教授时要引导学生由“会看”到“会写”,由“会写”到“写好”。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本文具体探讨小学语文看图写话的一些教学指导策略,希望能为此类问题提供借鉴。
  一、当前小学语文看图写话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无法理解图中的故事情节
  我们在批改学生的看图写话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有的学生文不对题、严重偏题等现象,这是由于学生没有理解图中所描绘的故事情节。因为看图写话题的对象基本上都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储备不足,在心智能力等的发展上都还不够,因此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也就有待提高。学生拿到图画后,由于无法准确地捕捉到图画中的关键点,从而不能够调动已有的知识来构建相关的知识对图画进行描述。同时由于学生的想象力不够,也难以让学生对图画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的思想情感进行联想。
  2、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的欠缺
  小学生由于自身的知识结构的欠缺,因此在语言表达与书写等方面的能力也就存在很大的缺陷。很多学生虽然看得懂图画的内容,也能够很好的想象出图画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但是在写话的时候往往出现句子不通顺,标点符号用错等现象,甚至有的学生还反映,自己心里明白自己将要写什么,但是就是无法写出来的现象,产生这些情况的原因都是由于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的欠缺,从而导致很多学生的看图写话能力处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层次。
  二、新时期小学语文看图写话教学的研究
  1、观察是看图写话的根基
  (1)整体观察,大体把握
  一个看图写话的写作往往不是由单幅图片构成,而是多幅图片的组合。在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时先教导其逐幅观察,观察时告诉学生依次观察“人物”、“场景”、“事件”的方法。学生观察熟练后即可开始描述,在进行描述训练时教师可在多媒体上展示多组图片,并从思路方法上告诉学生可以描述成“什么人在哪儿做了什么事”的形式。为帮助学生牢记这种方法,教师可先对几幅图片进行描述,然后采取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描述。在对六年级语文《唯一的听众》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将课文中的两张插图放在一起,让学生根据这两张图片对场景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分析,之后让学生根据所分析出来的信息进行整理与总结,编出对话。
  (2)观察细节,领悟内涵
  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性,在观察图片的时候,一些细节上的内容很容易被忽略。而这些细节性内容是看图写话中丰富故事情节、雕琢语句的来源。可以是颜色、动作等细致的内容。教师这个方面要引导学生观察每个细节,每个细节都可能是进一步理解图片的帮助。教师可以列举一些照片,让学生分组进行描述。每个组派一名代表总结自己所在组对图片的理解,比一比到底哪个组的故事讲的生动、具体、全面。最后,老师进行总结评价并朗读范文。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连续的画面增强图片的故事感以及学生的身临其境感,让学生从图片出发,观察细节并将图片内容进行有根据的延伸,从而使学生对图片有话可说。
  2、激发想象。培养看图写话能力
  在认真观察图片的过程中,学生倘若缺乏想象力,就难以准确描述出图片中的内容,同时也难以发散思维,导致无话可说,或者写出来的作文缺乏灵魂,仅仅是就事论事。为了帮助学生摆脱这种困境,写出生动的作文,教师就应该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观察图片的过程中,快速构思。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狼和小羊”这一主题看图写话训练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片,然后鼓励学生大胆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将动画情节与图片内容进行联系,以此使写话的内容更加丰富、情节更加生动。可以说,想象力是写好作文必须具备的一项因素。当学生拥有丰富的想象力时,就能够写出优秀的文章。
  3、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图片内容
  小学生在入学之后,最先接触的写作模式就是看图写话。在刚开始学习的阶段,小学生对于写作的概念是十分模糊的,在看图观察时也没有思路,不知道如何进行分析,常常会忽略到很多细节。虽然小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但是还不能学会用到正确的地方。因此,基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图片的内容和含义,帮助学生进行看图写话的学习和实践。因为小学生的思维体系还不完全,对于教师的跳跃式教学方法无法更好地理解,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引导的过程中,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跳过中间的图片去讲解。
  例如,在小学语文二年级《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对图片的内容理解只是流于表面,无法体会其中所传达的深层含义。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图片展开深刻的理解,首先教师让学生观察第一幅图片,让学生描述图片中男人和女人都是什么角色、具体在做什么活动,在了解图片的写作背景后,让学生观察出现的三个人之间的关系。在学生描述出前两幅图片内容后,将后面三幅图片连起来分析,分析父亲、母亲以及孩子的心理活动。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了图片内容之后,让学生展开写作。引导式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片内容,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
  结语
  看图写话就是,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幅图画,让学生对图画中的故事情节,人物特征、人物情感等的进行深刻的描写。从而让学生将语文知识与方法运用起来,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郑安琪.“三大策略”促看图写话——二年级看图写话的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17):277-278.
  [2]刘俊国,邵广民,贾志红.小学语文低年级看图写话教学策略[J].文教资料,2017(19):68-69.
  • 【发布时间】2020/6/11 22:33:05
  • 【点击频次】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