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简析汉语言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刘芯瑞

【机构】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新州第一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文从汉语言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汉语言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要求以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谈起,阐明了汉语言艺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运用;语言艺术
  一、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汉语言艺术
  汉语言艺术是语音艺术的一个门类,它是运用汉语言的手段创造审美的形象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包括戏剧小品、播音主持、演讲、辩论等艺术形式。它的表达方法可以有呼吸法、语言速度、单人、多人、混声等多种形式。
  1.为顺利开展教学提供保障
  语言表达对教师的意义非常重要,因为语言不仅能表现教师的思想,更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语言体现在了教师在讲解、提问、纠错和学生的听讲、回答、讨论等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必须合理组织和使用语言,才能将知识更好地传递给学生,学生也只有在教师清晰、合理表达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汉语言艺术正是强化教师这种语言表达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可以将其当成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保障。
  2.树立学生良好品格
  教师对语言艺术的运用体现了其综合素质和人格魅力。语言艺术在课堂上扮演着引导学生和熏陶学生的重要角色,对学生的情感、品德、修养等都有非常积极的影响,更能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连接在一起,而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就会积极正向成长。
  3.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
  美学家朱光潜认为,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更优美的语言能够让感染力获得极大提升,并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也就是说教师运用语言的能力和教学成效果成正比。通过很多的教学实例也可以发现,教师正确、合理、清晰、生动的课堂表达对学生兴趣有很好的激发作用,更能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在这种影响下,学生的智力和创造能力也可以得到明显成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也可以因此而提升。
  4.培养思维能力
  教师对语言的良好运用能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课堂是学生思维能力成长的主要场所,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锻炼是学生思维能力成长的主要方式。这种锻炼正是以语言为基础的,教师通对语言的合理使用,以设疑、引导、疏通等方式就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各种思维能力成长的各种障碍,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应用时的基本要求
  1.科学性
  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因此运用语言艺术开展课堂教学也要体现出语言艺术科学性。体现语言艺术的科学性应从以下两方面出发,首先是内容表达,教师要想更准确地传授知识,必须保证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时候可以表达清晰、有理有据,清楚解释各种概念,并将概念和事物的本质联合在一起,从而对教学作适当深化。其次是表达的方式,教师在讲解教材内容的时候要使用更准确的语法和语意,并且要注意表达的语气。教师在表达之前要保证所有内容都经过科学的验证,严禁向学生传达自我想象和猜测的内容。在语言使用上,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准确的语文发音,教师要尽量使用普通话和专业名词,并且做到情感丰富的讲解。
  2.针对性
  小学生虽然都有着共同的特征,但他们的学习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都有很大不同,如果只使用单一的方式根本无法让所有学生获得共同成长。从细节上看语言艺术的针对性,它不仅体现出了对象的不同,环境、时间、地点等可以对语言艺术的运用产生影响,在具体的运用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层次性,这一点指的是教师要让语言的运用体现出学科特征,对语文教学来讲,教师要在深刻分析教材内容、明确语文知识前后联系、掌握各种含义规定的基础上组织教学语言,要做好开始、过渡、结尾的连贯。其次教师要重视学生个体差异的影响,受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发展很不平衡,此时教师就要以不同学生的特点为基础有针对性地使用语言。例如学生的接受能力强,教师要使用稍微严厉些的语言,以免他们骄傲;而对于接受能力差的学生,教师要积极使用委婉的语言,以免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和挫败感。最后要重视性别差异,男生要更加活泼外向,教师可对他们采用严厉些的语言;而女生大都性格内向和敏感,教师可对他他们采用委婉、温和的语言。
  3.教育性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如果教师要讲解太阳系的知识,那么他们一定要表现出对守旧、愚昧思想的批斗,表现出对为真理斗争、牺牲的人的尊敬,在学生心中树立真理通过革命获得的想法”。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告诉我们,无论学科,当教师向学生传递真理的时候要充满感情,让学生明白学习就是探索真理的艰难而崇高的旅程。其实我们将教育拆来理解就会发现,其真正的内涵就是教书和育人,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还要让学生体会人文中蕴含的人文情感,这样才算是达到了语文教学的目的,因此教师在运用语言艺术的时候要对此提高重视。
  三、有效应用的技巧
  1.注意语言技巧
  生硬、死板的语言是教学大忌,更不符合语言艺术的使用要求。以上也提到了,小学生充满了好奇心,他们更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传统和死板无法引起他们的兴趣。因此教师在使用汉语言艺术的时候要提升表达的幽默性,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这样他们就会对于语文产生更多兴趣,从而更主动地投入学习中。
  2.注意合理表达
  教师不必刻意、牵强地使用语言艺术,要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含蓄地使用语言艺术,要让学会随着想象对教师传递的知识进行理解。这一点指的就是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在传授语文知识的时候向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让学生的思维能力获得良好成长。
  3.注意教学方式
  运用语言艺术进行教学不能过急,同样也不能过缓,教师一定要在实施过程中掌握合理的方式。对于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来说,很多教师还对其还没有真正理解,很多在教学过程中所做的创新都是在刻意迎合新课改,因此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使用语言艺术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一点,一定要保证教学方式的合理性。
  4.引导学生朗读
  小学语文教学基本都从课文出发,教师通常都会为学生做个示范,然后让学生在朗读过后进行理解。教师在朗读之前要注意语气和情感的运用,要通过朗读将文章的情感传递给学生。学生在教师朗读之后对文章的情感和大概意思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这样当他们自行朗读就更容易理解文章内容。
  5.注意肢体语言的协调
  除了用嘴“说”出来的语言,用肢体“做”出来语言也是语言艺术中的重要构成,如果能够良好地使用肢体语言,对小学语文教学同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例如拍拍肩膀、摸摸头等都是鼓励学生和学生拉近距离的肢体语言,教师可视实际情况进行使用,从而使语言艺术的功能得以最大化发挥。
  总之,汉语言艺术对小学语文教学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满足其科学性、针对性、教育性要求的基础上,通过语言技巧、合理表达、使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朗读、肢体语等对汉语言艺术进行运用,为教学效果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罗文芳.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的培养[C].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20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卷一).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20:44-45.
  [2]陈富荣.探究语言艺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9(33):110.
  [3]钟琴.浅谈语言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7(26):80.
  [4]陈靖.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汉语言艺术[J].中国校外教育,2016(13):147.
  [5]张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研究[J].名师在线,2018(01):61-62.
  • 【发布时间】2020/6/11 22:34:10
  • 【点击频次】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