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培养的策略探究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音乐兴趣是实现音乐大众化的前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使之热爱音乐,能为将来更好地学音乐奠定兴趣基础。
关键词:小学音乐;学习兴趣;培养;实践策略
新课标明确指出:“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兴趣是学生音乐才能发展的前提,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动力。我们知道,音乐是一门艺术,会让人赏心悦目、会净化我们的心灵,抒发我们的情感,愉悦我们的身心。但传统音乐教学,方法简单,手段单一,就是教师唱,学生跟着吼,你教一句,我跟学一句。这样的模式,不仅没有新意,还会让学生们产生枯燥无味感,失去学习兴趣。对于培养他们音乐学习兴趣来说,不仅“帮不了忙”,甚至是“帮倒忙”。这不是作为奠基教育平台的小学音乐教育所希望看到的。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改革,创新教学策略,加强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使之有强烈的学习热情参与到音乐学习中去。
一、营造宽松愉快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到:“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而传统音乐教学,不太注重宽松愉快教学氛围的营造,总把学习歌唱、训练音乐能力作为活动目标,所以活动过程中很注重学生是否掌握了音乐知识技能作为目标追求,这无疑给老师和学生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而新的音乐教学法认为音乐是人本能的一种需要,是享受快乐的过程,学生并不需要熟练的技巧,但是需要心理和环境的宽松自由。现实中,我们看到,很多学生跟着广场上的大妈们跳广场舞,他们随着音乐不停律动,这本身就体现了他们参与的重要原因了。教学中,我们也应由此受到启发,并实践之。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时,可以采用形式多样且有趣的方式,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年实践告诉我们,既能营造愉悦民主教学氛围,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故事法、教学语言幽默法、将动物与音乐活动整合法、直观媒体法等,都是这两个目标实现的重要策略。
二、通过游戏活动寓教于乐,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学生体验、实践和掌握生活和学习的基本形式和主要途径之一。尤其是在音乐教学中,游戏是主要内容之一。当然,游戏一定要与音乐结合才能进行,又称之音乐游戏,将这种游戏整合新知,既能实现寓教于乐效果,又能有效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例如,我们可将练耳训练与游戏整合,在游戏中来进行音高辨识。为了教学形象、生动,我们可将音阶比喻为小动物的活动,对于不同音程的音阶作特定的比喻。例如,小跳音阶,我们可把其比喻为小兔子蹦蹦跳跳,大跳音阶比喻为小猴子翻筋斗。这两个比喻非常形象,很难让学生们来分辨小跳音阶和大跳音阶的差异,但是这两个比喻却很好化解了这个教学难关。学生在想象小兔子蹦蹦跳跳和小猴子翻筋斗时就很直观地感受到这两种音阶间的差异,后者明显会比前者跨度更大,这也是需要学生们明白的小跳音阶和大跳音阶间的差异。为了巩固新知,又以游戏的形式展开:用钢琴弹奏出不同的音阶,一段音阶结束后会让学生们分辨,这个是“小兔子跳”还是“小猴子翻筋斗”呢?这样教学,既能帮助学生很清晰地辨识出不同音阶,展开音高训练,还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三、加强趣味节奏训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节奏是音乐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同时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首先就要感受节奏,通过节奏引起身体的共鸣,从而达到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目的。多年小学音乐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制造一个让学生自身感受、想象的音乐环境,从而将“拍子”的抽象概念进行化解,这将会很大程度提升教学效率。所以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培养节奏感是十分必要的。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一起来欣赏音乐“印第安的鼓声”,并用自己的方式来感受这首音乐的节奏,同时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这首音乐的节奏。拍手、跺脚、拍肩、捻指等等都可以。在这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
学生对节奏是最敏感的,而节奏就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生活中,因而要让学生理解节奏,对节奏感兴趣,必须从学生现实生活入手,挖掘节奏,寻找节奏。比如,学生最喜欢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和声音,于是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将小动物的叫声配上不同的节奏型:小鸡小鸡叽叽叽,小羊小羊咩咩咩,公鸡公鸡喔喔喔,小狗小狗汪汪汪……老师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已知经验,再加以引导。
四、加强学生表扬评价,拓展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盖兹说得好:“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感,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激起进一步求成功的能力。”成人如此,小学生更需要表扬和激励。而传统音乐教学,常会用一个预先确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希望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同样的任务,形成相同技能,而较少去考虑如何帮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感,增强自信心,激发兴趣。我们发现,一些学生不按老师想的动作表演而按自已编的动作表演,如果我们进行简单的否定或批评,就会浇灭学生刚燃起的兴越,阻碍他们学习热情。教师应改变评价标准,正确评价每一位学生,及时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要给予及时肯定,激发自信心,可通过手势、动作、眼神、微笑等方式对他们的不同进步给予肯定。
实践证明,在小学音乐中加强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培养,意义重大,能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找到自己的位置,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与参与意识,使他们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高,而且还能让他们感受到音乐学习的自由、快乐,能为他们将来更好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兴趣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小珍,提高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策略[J].教育革新,2016年。
[2]王义梅,音乐教学应为学生良好音乐学习兴趣奠基[J].考试周刊,2018年。
关键词:小学音乐;学习兴趣;培养;实践策略
新课标明确指出:“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兴趣是学生音乐才能发展的前提,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动力。我们知道,音乐是一门艺术,会让人赏心悦目、会净化我们的心灵,抒发我们的情感,愉悦我们的身心。但传统音乐教学,方法简单,手段单一,就是教师唱,学生跟着吼,你教一句,我跟学一句。这样的模式,不仅没有新意,还会让学生们产生枯燥无味感,失去学习兴趣。对于培养他们音乐学习兴趣来说,不仅“帮不了忙”,甚至是“帮倒忙”。这不是作为奠基教育平台的小学音乐教育所希望看到的。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改革,创新教学策略,加强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使之有强烈的学习热情参与到音乐学习中去。
一、营造宽松愉快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到:“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而传统音乐教学,不太注重宽松愉快教学氛围的营造,总把学习歌唱、训练音乐能力作为活动目标,所以活动过程中很注重学生是否掌握了音乐知识技能作为目标追求,这无疑给老师和学生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而新的音乐教学法认为音乐是人本能的一种需要,是享受快乐的过程,学生并不需要熟练的技巧,但是需要心理和环境的宽松自由。现实中,我们看到,很多学生跟着广场上的大妈们跳广场舞,他们随着音乐不停律动,这本身就体现了他们参与的重要原因了。教学中,我们也应由此受到启发,并实践之。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时,可以采用形式多样且有趣的方式,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年实践告诉我们,既能营造愉悦民主教学氛围,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故事法、教学语言幽默法、将动物与音乐活动整合法、直观媒体法等,都是这两个目标实现的重要策略。
二、通过游戏活动寓教于乐,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学生体验、实践和掌握生活和学习的基本形式和主要途径之一。尤其是在音乐教学中,游戏是主要内容之一。当然,游戏一定要与音乐结合才能进行,又称之音乐游戏,将这种游戏整合新知,既能实现寓教于乐效果,又能有效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例如,我们可将练耳训练与游戏整合,在游戏中来进行音高辨识。为了教学形象、生动,我们可将音阶比喻为小动物的活动,对于不同音程的音阶作特定的比喻。例如,小跳音阶,我们可把其比喻为小兔子蹦蹦跳跳,大跳音阶比喻为小猴子翻筋斗。这两个比喻非常形象,很难让学生们来分辨小跳音阶和大跳音阶的差异,但是这两个比喻却很好化解了这个教学难关。学生在想象小兔子蹦蹦跳跳和小猴子翻筋斗时就很直观地感受到这两种音阶间的差异,后者明显会比前者跨度更大,这也是需要学生们明白的小跳音阶和大跳音阶间的差异。为了巩固新知,又以游戏的形式展开:用钢琴弹奏出不同的音阶,一段音阶结束后会让学生们分辨,这个是“小兔子跳”还是“小猴子翻筋斗”呢?这样教学,既能帮助学生很清晰地辨识出不同音阶,展开音高训练,还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三、加强趣味节奏训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节奏是音乐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同时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首先就要感受节奏,通过节奏引起身体的共鸣,从而达到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目的。多年小学音乐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制造一个让学生自身感受、想象的音乐环境,从而将“拍子”的抽象概念进行化解,这将会很大程度提升教学效率。所以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培养节奏感是十分必要的。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一起来欣赏音乐“印第安的鼓声”,并用自己的方式来感受这首音乐的节奏,同时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这首音乐的节奏。拍手、跺脚、拍肩、捻指等等都可以。在这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
学生对节奏是最敏感的,而节奏就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生活中,因而要让学生理解节奏,对节奏感兴趣,必须从学生现实生活入手,挖掘节奏,寻找节奏。比如,学生最喜欢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和声音,于是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将小动物的叫声配上不同的节奏型:小鸡小鸡叽叽叽,小羊小羊咩咩咩,公鸡公鸡喔喔喔,小狗小狗汪汪汪……老师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已知经验,再加以引导。
四、加强学生表扬评价,拓展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盖兹说得好:“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感,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激起进一步求成功的能力。”成人如此,小学生更需要表扬和激励。而传统音乐教学,常会用一个预先确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希望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同样的任务,形成相同技能,而较少去考虑如何帮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感,增强自信心,激发兴趣。我们发现,一些学生不按老师想的动作表演而按自已编的动作表演,如果我们进行简单的否定或批评,就会浇灭学生刚燃起的兴越,阻碍他们学习热情。教师应改变评价标准,正确评价每一位学生,及时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要给予及时肯定,激发自信心,可通过手势、动作、眼神、微笑等方式对他们的不同进步给予肯定。
实践证明,在小学音乐中加强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培养,意义重大,能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找到自己的位置,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与参与意识,使他们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高,而且还能让他们感受到音乐学习的自由、快乐,能为他们将来更好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兴趣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小珍,提高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策略[J].教育革新,2016年。
[2]王义梅,音乐教学应为学生良好音乐学习兴趣奠基[J].考试周刊,2018年。
- 【发布时间】2020/6/11 22:35:23
- 【点击频次】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