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和谐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陈洪春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罗渡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和谐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境、物、人高度和谐共存的教学氛围。在高中这个有压力的特定学段,实施和谐教学法,就更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中数学;和谐教学法;应用
  所谓和谐教学法,就是指教学过程诸要素以及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和谐教学法,不仅能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情感,还能激起学生学习欲望,使之体验到高考压力不常有的学习乐趣,从而减轻学生的心理疲劳和智力疲乏,真正起到“减负增效”的作用。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实施和谐教学法,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讲述故事趣事,使学生身心和谐
  和谐就是美,就是艺术。实践告诉我们,和谐能使学生身心愉悦,产生和谐之感,特别是学生喜爱的东西,更能使之感受到身心和谐。教学中,我们应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故事的情节、悬念能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放弃杂念,身体放松,心理放松,集中精力投入学习。这种教、学一体的高度互动,本身就是课堂的和谐。
  用极限悖论导入“数列的极限”一课:一只子弹从a射到靶子上的点B需要一秒。但是有人说:“子弹要从点a射到点b,就必须先通过ab的中点m1,接着子弹要从点m1到达点b就必须先通过m1 b的中点m2……这样无穷无尽继续下去,子弹永远也射不到靶子。”上述说法是否有理,但不符合实际,明显是个悖论,为什么呢?即1/2+1/4+1/8+1/16……等于多少?以此引入新课,学生无不兴趣盎然。
  又如,在等比数列求和教学中,可讲述故事:从前有人卖了一匹马得到1560元钱,但买主反悔,认为这匹马根本不值这个这么多的钱,要把马退给卖主。可卖主提出新的条件:“既然你嫌贵,如果你能改买马蹄子上的钉子,我就把马白送给你如何?”买主听后略加思索,便问怎个卖法。卖主讲:“每个马蹄子上有6枚钉子,共24枚,第1枚钉子,只要你要1/4分钱,第二枚钉子只要你1/2分钱,第3枚钉子要一分钱,即后面的钉子是前面钉子钱的2倍。”买主听心动心了,认为24枚钉子花不了几个钱。请同学们想一想,可真花不了几个钱吗?学生的想法跟买主一样。这是可点明大约要42000元时,学生肯定大吃一惊,然后就是一转进入正题,学习了本课后你们就知道了。这故事诱发了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使教学变得充满活力和引人入胜。
  二、巧编游戏,使学生感官和谐
  爱游戏,人之常情。而高考压力大的学生,更想用游戏来缓解这种学习压力。而电子游戏的出现,更是学生爱不释手。究其原因,其之所以能够使学生如痴如醉,是因为他能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不易出现疲劳。在教学中巧编游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帮助学生领会学习内容。
  如在“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定性”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其概念,我们就可采取游戏策略:要求每个学生将方程x+2y=5的解写在手心上,然后依次说出来,可见解有很多个,进而可知二元一次方程解具有不确定性。
  在立体几何导言中,先叫学生用六根长为a的火柴,搭成四个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有关火柴的游戏学生都做过,所以每个学生都雄心勃勃的,有非做不出来不可的架势,但由于受思维定势的作用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局限于平面思维,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用六根火柴搭成一个正四面体时,学生茅塞顿开,从此将学生带入立体几何大门。
  “数学归纳法原理”一节教学中,做“传话游戏”:全班分成4组,每组10人,从第1个人开始,按“s”型传悄悄话:3+2=5,然后问最后一个同学接到什么话。提问:怎样才能保证最后一个同学的话是全部正确的呢?分析得出有且只有这两步:①当n等于0时,命题成立;②n=k(k>0)时,命题成立,能够证出n=k+1时,命题也成立。这样学“数学归纳法原理”,学生很少产生“为什么两步证过了,就行了”“能否减少一步呢?”等这样的问题,提示序数原理,既有趣又节省大量的时间,还是学生对数学归纳法有了一定的理解,可谓一箭双雕。
  三、运用形象比喻,使学生认知结构和谐
  认知结构是属于感知结合的一部分,是感知的入门级,只有认知有形了,感知才能到位。对于高中数学,抽象性极强,学生认知是有难度的,抽象起到了阻碍作用。数学语言描述复杂事物时,总是将其分解,逐步地提炼出和谐的部分。而教学时,正好反转来来。而运用形象而恰当的比喻能深入浅出的说明问题,有助于学生深刻的理解所学内容,使学生认知结构趋于稳定,形成正确感知。因为比喻实际上是把学生生活中已有的认知结构迁移到要学的新知识当中,这是一种相似性思维,即数学中的同构现象。例如,分段函数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难在学生不把它当做一个函数,而是看作几个函数。教学中我们可举这样的例子:一个病人需全身拍片检查,但限于条件只能分三次拍片,一次是头部,一次是身体中部,一次是下肢,要得到全身片子怎么办?学生说把三张片子拼起来,这时我们就可立即抓住“拼起来”做文章。为了表示一个需分定义域求解析式的函数,也要把各种情况“拼起来”,并用大括号“{”连起来,各段函数是“分工不分家”的。这是数学上的一种和谐。通过比喻的方式,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既出乎学生意料又言之有理,学生感到兴奋愉悦,能有效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总之,和谐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着广泛应用。作为一线数学教师,我们应倡导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身心和谐、感官和谐和认知和谐中受到良好数学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岗,和谐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年。
  [2]夏德,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和谐教学”[J].教育信息化,2018年。
  • 【发布时间】2020/6/11 22:39:05
  • 【点击频次】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