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数学分层教学

 

【作者】 刘 强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菜坝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学校的教育工作得到了全面地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也随之取得了有效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伴随着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开始逐步地进行教学方法的完善和创新,并且科学地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要求所有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中心来展开,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等,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进行合理地分层教学,以期促进小学教学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分层教学;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动学生以自己的思维器官去学习数学、探究数学,让每个学生从数学教学中获得教益,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为了配合明德项目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使全体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我在以下六个方面全方位地实施分层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科学合理地学生分层
  对分层教学法来说,科学合理地学生分层是保障其实施效果的重要举措。为此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对学生进行分层:首先,数学教师应与学生班主任、其他教师及其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以此从侧面了解他们学习特点、态度及性格等。其次,教师直接和学生开展对话,从而掌握他们兴趣爱好与思维能力。最后,教师通过对学生上学期两项重要考试成绩以及平时批改作业等方式了解每一位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及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运用上述三种方法掌握本班级内学生准确情况,随后据此将他们进行科学合理地分层,随后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实施对应教学。此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教师在学生分层上应及时根据他们的学习情况予以调整,以此使得他们能够得到有效地培养。
  二、依据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由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各有差异,这就导致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所要达成的目标存在差异。基于此,教师就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来进行分层教学,并确保所制定的教学目标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实现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混合运算》一课时,这节课时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中,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并让学生掌握小括号的作用,归纳出混合运算的顺序。这时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任务,对于数学基础好的学生,要求他们全部掌握混合运算的法则,即第一只有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直接从左到右算;第二只有乘、除数法的混合运算,也是从左到右算;第三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先计算乘除,再计算加减;第四算式中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然后再按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对于数学基础中等的学生要求他们掌握前面三点运算法则,基础差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先掌握前面两点运算法则,然后再循序渐进的加深内容,这样学生学起来不会感到压力,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提升。
  三、灵活的将分层异步手段实施到教学中 
  为了加强分层异步教学手段的落实效果,在进行知识传授的时候,老师就要根据教学的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教学实情制定教学方案,加强对分层异步教学手段的落实,避免教学模式过于重复,无法满足分层教学的效果。就比如说,老师在乘法口诀的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不要死记硬背,将分层异步教学目标可行性化,以达到学生自主学习,并从学习中找到成就感,老师需要留一部分时间给学生分享自身的自学成果,然后将分层异步的教学主动权还给学生,老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表现,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指定引导方法,让他们都能体会到乘法口诀的乐趣,然后加快教学进程,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顾及到班级里每一位不同层次的学生,发挥了分层异步教学手段的重要价值。在分层异步教学中,设定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保证分层异步教学的质量。
  四、根据学生表现,及时调整学生组别
  根据学生表现,及时调整组别正是分层教学法的基本过程。我们之所以进行分层教学,就是要鼓励每一位学生优化发展到上一组别。如果始终固定学生组别,有可能会适得其反,导致学习好的越来越好,学习不好的不求上进,并产生厌学情绪。因此,要及时调整组别,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升级或者降级的可能性。例如:第一组中某位同学小A学习成绩下降,考试排名不如第二组中的小B同学,那么将他们的组别进行对调。同样第三组同学,经过刻苦努力学习,进步较大,也可以调换到第二组,并给予鼓励和肯定。通过这样的调动,可以使每一位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定位,在同一个班级中产生竞争意识,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进步的可能。
  五、布置作业层次化
  在教完一个概念、一节内容后,学生要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后作业一刀切,往往使A组学生吃不消,C组学生吃不饱。为此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A层是基础性作业(课后练习),B层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课后习题),C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课后复习题)各半。布置作业要精心安排,一般学生在20至30分钟内完成。
  六、评价分层
  在分层教学的课堂上,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由于分层目标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的,因而学生成功的机会很大。对于学生取得的学习成绩给予必要的及时评价,使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具有加强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作用。分层评价还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如对C层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步进步,唤起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B层的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A层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我。作业评价、课堂学习评价、测试后评价等应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积极因素,促进智商和情商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在传统课堂中,老师基本会将数学大纲作为教学的基础,以课本上的知识为核心实施的数学教学手段,因此会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也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以往传统教学是老师单一的输出知识,学生由于理解力、思维能力、数学素养等因素存在一定差异导致无法达到前期制定的教学目标,影响小学数学的学习效果。在此基础上,小学数学老师要创新教学方法,保证教学的内容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分层异步教学手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 【发布时间】2020/6/12 17:45:43
  • 【点击频次】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