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Change——提高英语早自习的时效性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朗读和记忆在英语学习中显得非常重要,是“听、说、读、写”四大要素之一。要提高英语早自习的时效性,需跳出传统的早读模式,全方位进行改变。更重要的是,只有各方面的“change”相辅相成,才能相得益彰。
关键词:英语;早自习;Change;学习方式;时效性
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朗读和记忆在英语学习中显得非常重要,是“听、说、读、写”四大要素之一。因此,按照惯例,各个学校每周都安排有至少三个早晨的英语早自习。我校通常在隔天早晨7:30—8:10为英语早自习时段。看似只有短短的40分钟,但如果能充分利用,提高其时效性,就能助推英语语言的学习、拓展英语词汇量,巩固所学知识,从而让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添砖加瓦。
一、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残酷的。在实际教学中,英语早自习的时效性并未得到充分体现。
1、对早自习的误解
不少同学乃至老师习惯性地将早自习称之为“早读”——早晨起床后读书的40分钟,以为读书就是其唯一学习任务。诚然,早自习的主要任务的的确确是“读”——琅琅上口,是为朗读;一咏三叹,是为诵读;缄口默诵,是为默读......。然而,早自习不仅仅是“早读”,还含有“自习”——自我检查并灵活进行复习和预习的成分。如果单单把“读”作为早自习的唯一任务,就陷进了以偏概全的误区。
2、早自习时效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正因为大家都觉得早自习就是早读,于是往往40分钟一“读”到底,整个早自习一成不变。学生因此感到枯燥无味,疲惫不堪,极容易发愣发怔、谈天说地。更有甚者,还酣然入梦、自暴自弃……。这样,早自习就会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不但无法锦上添花,起到辅助英语学习的作用,反而使学生养成了注意力涣散、不专心学习的不良习惯,尤其是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这样的不良习惯只会让他们的英语学习雪上加霜,带来无法估量的负能量。
二、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克服上述问题,提高英语早自习的时效性呢?笔者以为,还是要牢牢抓住一个字那就是:“Change”,学习内容要变、学习形式要变,甚至学生学习姿势都要变。
1、学习内容:变一读到底为以“读”为主体,“听、说、写”适当结合
早自习首当其冲的任务,当然还是“读”,这毋庸赘述。但老师还是能通过板书预告,化整为零,将40分钟一读到底变为分段学习,让“听、说、读写”这四项综合技能结合起来。例如,在新授课阶段,笔者曾作如下安排:前5分钟,Listening:聆听单元指定部分的新词汇(也可以是新课文)音频,仔细体会纯正的英语语音;6-15分钟,Following:跟读的上述内容,让新的学习内容在模仿中渐渐熟悉;16-25分钟,Reading aloud:自行朗读该部分内容,用彩色笔勾划不能熟读的地方;26-35分钟,Following again,重点攻破彩笔勾划部分,最后5分钟,Speaking or Writing(可灵活安排):如果是学习新单词,则让学生边读边写,加强单词记忆。如果是学习的新课文,则让学生尝试闭掩卷学习,retelling,或者动笔写一个课文summary,或者勾划总结文章main idea(或段落的topic sentences)。
当然,在实际操作中,也可以把一个星期的3个英语早自习中的某一个早自习,或一个月的某个星期的早自习专门拿出来强化Listening、Speaking或者Writing技能的锻炼,效果是殊途同归的。
其实,在英语的学习中“Listening、Speaking、Reading、Writing”从来就不是孤立的存在,在Reading和Following中学生也会无意识地练习“Listening”。如果再增加一个Speaking或者Writing的过程,与40分钟、日复一日单纯的“读”相比,记忆的深刻深刻程度是不言而喻的。不过,早自习完成的任务,老师在课堂上必须以Dictation、Recitation、Retelling等方式检查督促,否则上述措施的效果必将大打折扣。
2、学习形式:变“单枪匹马”为“并驾齐驱”
“团结就是力量,竞争产生进步”。原本枯燥无味、让学生读得昏昏欲睡的早自习,一旦引入Cooperation和Competition,会立刻变得生机勃勃。笔者是这样操作的:将学生分为2人一小组、6人一大组,在早自习专门的时间里,2小组方便互相听读,“找茬”、纠错;6人大组能够各抒己见,讨论段落topic sentences或者文章main idea,也可以轮流“坐庄”或者通过竞选产生“小老师”,让“小老师”定期、定时组织、检查Dictation和Recitation,还可以各组交叉检查,作出相应评比和记录,形成学习档案,每组单个成员的成绩、每个小组的集体成绩登记在册。
青春年少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奋发向上、不甘人后的。笔者的实践一再证明,以上方法能极大调动学生早自习的学习积极性和时效性,并且培养他们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进步。当然,在实际操作中,老师必须加以的适时引导和督促鼓励,否则,物极必反,早自习就有可能由一潭死水变成完全失控的嘈杂闹市。
3、学习姿势:变安然稳坐为挺立如松
“一日之计在于晨”,但处于成长期的学生,正是怎么也睡不够的年龄。早晨,让尚未清醒的学生舒舒服服地坐在凳子上整整读上40分钟,如果读书再读得犹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必将有不少孩子会再梦周公。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笔者所在年级从高一下期开始,就推行一种实验:让全体学生先站立诵读20分钟,然后再落座进行下一步任务,并且老师督促检查,确保站姿挺拔昂然。实验结果表明,这有利于学生以最短时间,清醒地、积极地开启English之旅。跟实验之前相比,整个年级学生普遍精神态良好,极快进入书声琅琅的Reading状态。
当然,在学生站立诵读的前20分钟里,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全体英语教师一方面安排了明确的朗读任务,另一方面由专人负责引导。例如:笔者所在班级是采取“小老师”(或英语课代表)领读、班长管控的办法。否则,徒有其表,Standing成为形式,诵读无法落实。
综上所述,要提高英语早自习的时效性,需跳出传统的早读模式,全方位进行改变。更重要的是,只有各方面的“change”相辅相成,才能相得益彰。惟其如此,英语早自习才能成为英语语言学习这趟“飞行”中“长机”的“僚机”,让英语学习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戴炜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8,(09).
[2]程晓堂.考试不是新课程的天敌—关于英语新课程背景下教学与评价关系的思考[J].人民教育,2017,(03).
[3]张雪梅,冯辉.学生授课对学习自主性的促进作用[J].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2016,(05).
关键词:英语;早自习;Change;学习方式;时效性
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朗读和记忆在英语学习中显得非常重要,是“听、说、读、写”四大要素之一。因此,按照惯例,各个学校每周都安排有至少三个早晨的英语早自习。我校通常在隔天早晨7:30—8:10为英语早自习时段。看似只有短短的40分钟,但如果能充分利用,提高其时效性,就能助推英语语言的学习、拓展英语词汇量,巩固所学知识,从而让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添砖加瓦。
一、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残酷的。在实际教学中,英语早自习的时效性并未得到充分体现。
1、对早自习的误解
不少同学乃至老师习惯性地将早自习称之为“早读”——早晨起床后读书的40分钟,以为读书就是其唯一学习任务。诚然,早自习的主要任务的的确确是“读”——琅琅上口,是为朗读;一咏三叹,是为诵读;缄口默诵,是为默读......。然而,早自习不仅仅是“早读”,还含有“自习”——自我检查并灵活进行复习和预习的成分。如果单单把“读”作为早自习的唯一任务,就陷进了以偏概全的误区。
2、早自习时效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正因为大家都觉得早自习就是早读,于是往往40分钟一“读”到底,整个早自习一成不变。学生因此感到枯燥无味,疲惫不堪,极容易发愣发怔、谈天说地。更有甚者,还酣然入梦、自暴自弃……。这样,早自习就会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不但无法锦上添花,起到辅助英语学习的作用,反而使学生养成了注意力涣散、不专心学习的不良习惯,尤其是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这样的不良习惯只会让他们的英语学习雪上加霜,带来无法估量的负能量。
二、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克服上述问题,提高英语早自习的时效性呢?笔者以为,还是要牢牢抓住一个字那就是:“Change”,学习内容要变、学习形式要变,甚至学生学习姿势都要变。
1、学习内容:变一读到底为以“读”为主体,“听、说、写”适当结合
早自习首当其冲的任务,当然还是“读”,这毋庸赘述。但老师还是能通过板书预告,化整为零,将40分钟一读到底变为分段学习,让“听、说、读写”这四项综合技能结合起来。例如,在新授课阶段,笔者曾作如下安排:前5分钟,Listening:聆听单元指定部分的新词汇(也可以是新课文)音频,仔细体会纯正的英语语音;6-15分钟,Following:跟读的上述内容,让新的学习内容在模仿中渐渐熟悉;16-25分钟,Reading aloud:自行朗读该部分内容,用彩色笔勾划不能熟读的地方;26-35分钟,Following again,重点攻破彩笔勾划部分,最后5分钟,Speaking or Writing(可灵活安排):如果是学习新单词,则让学生边读边写,加强单词记忆。如果是学习的新课文,则让学生尝试闭掩卷学习,retelling,或者动笔写一个课文summary,或者勾划总结文章main idea(或段落的topic sentences)。
当然,在实际操作中,也可以把一个星期的3个英语早自习中的某一个早自习,或一个月的某个星期的早自习专门拿出来强化Listening、Speaking或者Writing技能的锻炼,效果是殊途同归的。
其实,在英语的学习中“Listening、Speaking、Reading、Writing”从来就不是孤立的存在,在Reading和Following中学生也会无意识地练习“Listening”。如果再增加一个Speaking或者Writing的过程,与40分钟、日复一日单纯的“读”相比,记忆的深刻深刻程度是不言而喻的。不过,早自习完成的任务,老师在课堂上必须以Dictation、Recitation、Retelling等方式检查督促,否则上述措施的效果必将大打折扣。
2、学习形式:变“单枪匹马”为“并驾齐驱”
“团结就是力量,竞争产生进步”。原本枯燥无味、让学生读得昏昏欲睡的早自习,一旦引入Cooperation和Competition,会立刻变得生机勃勃。笔者是这样操作的:将学生分为2人一小组、6人一大组,在早自习专门的时间里,2小组方便互相听读,“找茬”、纠错;6人大组能够各抒己见,讨论段落topic sentences或者文章main idea,也可以轮流“坐庄”或者通过竞选产生“小老师”,让“小老师”定期、定时组织、检查Dictation和Recitation,还可以各组交叉检查,作出相应评比和记录,形成学习档案,每组单个成员的成绩、每个小组的集体成绩登记在册。
青春年少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奋发向上、不甘人后的。笔者的实践一再证明,以上方法能极大调动学生早自习的学习积极性和时效性,并且培养他们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进步。当然,在实际操作中,老师必须加以的适时引导和督促鼓励,否则,物极必反,早自习就有可能由一潭死水变成完全失控的嘈杂闹市。
3、学习姿势:变安然稳坐为挺立如松
“一日之计在于晨”,但处于成长期的学生,正是怎么也睡不够的年龄。早晨,让尚未清醒的学生舒舒服服地坐在凳子上整整读上40分钟,如果读书再读得犹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必将有不少孩子会再梦周公。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笔者所在年级从高一下期开始,就推行一种实验:让全体学生先站立诵读20分钟,然后再落座进行下一步任务,并且老师督促检查,确保站姿挺拔昂然。实验结果表明,这有利于学生以最短时间,清醒地、积极地开启English之旅。跟实验之前相比,整个年级学生普遍精神态良好,极快进入书声琅琅的Reading状态。
当然,在学生站立诵读的前20分钟里,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全体英语教师一方面安排了明确的朗读任务,另一方面由专人负责引导。例如:笔者所在班级是采取“小老师”(或英语课代表)领读、班长管控的办法。否则,徒有其表,Standing成为形式,诵读无法落实。
综上所述,要提高英语早自习的时效性,需跳出传统的早读模式,全方位进行改变。更重要的是,只有各方面的“change”相辅相成,才能相得益彰。惟其如此,英语早自习才能成为英语语言学习这趟“飞行”中“长机”的“僚机”,让英语学习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戴炜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8,(09).
[2]程晓堂.考试不是新课程的天敌—关于英语新课程背景下教学与评价关系的思考[J].人民教育,2017,(03).
[3]张雪梅,冯辉.学生授课对学习自主性的促进作用[J].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2016,(05).
- 【发布时间】2020/6/12 17:52:21
- 【点击频次】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