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小练笔
【关键词】 ;
【正文】 作文一向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对于学生来说也是让他们难以下手的一个环节。他们写的作文要么是记流水账,要么是觉得无话可说,不少学生已经对作文产生了恐惧心理。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必须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而消除这种心理的最佳方法就是把重视课文中的随堂小练笔,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所谓的“小练笔”,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老师让学生围绕一个内容写小片段。这种练习形式灵活、篇幅短小、效果较好。在语文教学中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小练笔训练,除了可以加深学生对语文内容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巩固一些写作手法。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行之有效的小练笔训练呢?下面我说一说我的一些做法。
一、营造宽松的练笔氛围,激发学生的练笔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可以看出,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和作文情感的激发。因此,在平时的课外小练笔中,教师对课外练笔的要求要宽松,练笔的字数全班可不做统一要求,一般在100~400字,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外练笔的文体不限,可自由发挥,课外练笔的时间也不需固定。当学生养成了自觉练笔的习惯,写作水平何愁不能提高?
二、善用教材文章,掌握写作方法
在进行随文练笔的时候,我们注重时机,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课文,掌握恰当的时机,以此点燃学生的写作激情,诱发他们创作的欲望,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自然也就有文可写。例如,我在教学《观潮》这一篇课文时,随着我对课文的讲解逐渐深入,学生都被钱塘江大潮涌来的蓬勃大气所折服,当看到我在把钱塘江大潮的场景写在黑板上的时候,他们马上发现我把课文内容板书成几句诗:“潮前塔立江面静,潮来万马飞奔急,潮去余波漫天涌……”学生们纷纷开始朗读了起来,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位学生提出:“老师,这首诗不完整!”我故作吃惊之状,回答说:“是吗?老师忘记了后面的内容,你可以帮老师将这首诗补充完整吗?”顿时,学生的兴趣一下被激发了出来,他们有的托腮抓耳,有的摇头晃脑,活像一个个小诗人,纷纷说出了自己创作的成果:“自古人称天下奇”“气势磅礴人称奇”“天下奇观钱塘江”,成功的体验激发了学生创作的热情,正当他们沉醉在自己创作成果时,我趁热打铁,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随文小练笔:“你能再给钱塘江大潮写一首诗歌吗?”这时,通过多媒体设备我为学生播放了一些有关于钱塘江大潮的影视资料,至此,学生完全被钱塘江大潮的气势磅礴所折服,他们的思维一下子被激发出来,表达成了一种迫切的需要,学生们开始奋笔疾书,写出了许多好诗歌:“塔前钱江怒,白马奔盐官。一去二三里,余波漫天涌。”,“八月十八观潮日,人们纷纷挤两岸。潮如战马飞奔来,不愧天下奇景象。”学生能有这样生动的描写,正是源自于他们对于课文有着深刻的感悟,这不正是随文练笔所要达到的效果吗?
三、巧补空白
教材中的文章,有些段落写得很简短,虽然简练但表达的情感却很浓厚,可以说是言已尽而情未绝,给读者留下许多想象的空间。在遇到这样的段落时,教师要善于抓住习作契机,让学生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完整,学生通过填补这些“空白”,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芦花鞋》这篇课文中,第30自然段描写了“他赤着脚踏过积雪时,激起了一蓬蓬雪屑……”。可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反复地读,深刻地体会青铜当时的心里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可引导学生练笔:青铜赤脚走在厚厚的雪屑上,他会说些什么?他会后悔把芦花鞋卖给那个人吗?青铜回到家后,他的家人见了又会说什么呢?学生有的说:青铜会自言自语的说,天太冷了,我得赶紧回家,于是他加快了回家的步伐……还有的说:他不会后悔,芦花鞋卖掉了,他为家里多挣一笔钱,他会很开心地哼着歌儿回家去了……还有的说:青铜的奶奶看到了光着脚回家的青铜,眼里满是泪水,她赶紧拿出毛巾给青铜掸掸身上的雪,葵花妹妹耶跑去里屋给哥哥倒来热水,让哥哥暖和身子......这样设计练笔,既帮助了学生理解青铜的人物形象,体会青铜一家里人的相亲相爱,又发展了学生的习作能力。
四、“依葫芦画瓢”开展文章仿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随文练笔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和设计要求,教学的手段和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把握不好就会掉入俗套,呈现出一定的随意性和混乱性。随文练笔其实不能随意,在设计上要突出针对性和有效性。小学生天生好模仿,并且在模仿的过程中能凸显他们的个性,模仿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在借鉴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精挑细选的,无论是从美学的角度、情感教育的角,还是文学赏析的角度来看,都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和仿写性。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仿写语文句子和文章是提升写作水平的有效方式,这也是他们易于接受的学习模式。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挑选仿写段落和句子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认真,选择仿写性较强的部分进行创作。
比如在学习13课《猫》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选取第二段“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一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这段文字既写猫的老实也写猫的贪玩,突出了猫古怪的特点,值得仿写。因此,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进行仿写,写一写你身边的小动物,说说他们的性格有什么特点。学生A:“我家的小白兔就是一只性格古怪的兔子。它要是开心的时候,会不停的围着你转,往你身上蹭,让你柔情地为它抚摸,温柔的像个孩子;它要是不高兴了,任凭你怎么哄它,它都不会搭理你,你要是想抱它,它会跑到一个僻静的角落里藏起来,不管你怎么呼唤,它也一声不吭”。学生B:“我家有一只既胆小又勇猛的狗。说它胆小是因为,它连我家的猫都怕,每次猫把自己的饭吃完了就会去光顾狗的餐桌,而这只体型比猫高大五倍的庞然大物却也只是一声不出,只好等猫吃尽情离开后去捡点来吃。说它勇猛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连比他高大两三倍的陌生人都敢直嚷嚷呢?”学生的仿写也非常的有趣,源于教材启发,但不拘泥于形式,有自我的创新,这是值得肯定的。
五、促进学生互评交流,提升小练笔实效性
小练笔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而指导学生在小练笔中进行互评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步骤。通过采用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在阅读其他学生的小练笔时发现自己写作的内容与同学写作之间的差异,取长补短,避免自己在今后的练笔写作中发生类似的写作错误。其中,在学生进行互相评改之后,老师还可以适当地选出一些优秀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小学生真正爱上写作,逐步增强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说过:“用儿童的眼光来解读教材,用教学的眼光来审视教材,用生活的眼光来选择教材,就能找到作为教材的文本中的教学价值所在。”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用好教材,抓实课堂小练笔,让学生在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运用中才能开启写作的成功之路。
一、营造宽松的练笔氛围,激发学生的练笔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可以看出,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和作文情感的激发。因此,在平时的课外小练笔中,教师对课外练笔的要求要宽松,练笔的字数全班可不做统一要求,一般在100~400字,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外练笔的文体不限,可自由发挥,课外练笔的时间也不需固定。当学生养成了自觉练笔的习惯,写作水平何愁不能提高?
二、善用教材文章,掌握写作方法
在进行随文练笔的时候,我们注重时机,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课文,掌握恰当的时机,以此点燃学生的写作激情,诱发他们创作的欲望,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自然也就有文可写。例如,我在教学《观潮》这一篇课文时,随着我对课文的讲解逐渐深入,学生都被钱塘江大潮涌来的蓬勃大气所折服,当看到我在把钱塘江大潮的场景写在黑板上的时候,他们马上发现我把课文内容板书成几句诗:“潮前塔立江面静,潮来万马飞奔急,潮去余波漫天涌……”学生们纷纷开始朗读了起来,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位学生提出:“老师,这首诗不完整!”我故作吃惊之状,回答说:“是吗?老师忘记了后面的内容,你可以帮老师将这首诗补充完整吗?”顿时,学生的兴趣一下被激发了出来,他们有的托腮抓耳,有的摇头晃脑,活像一个个小诗人,纷纷说出了自己创作的成果:“自古人称天下奇”“气势磅礴人称奇”“天下奇观钱塘江”,成功的体验激发了学生创作的热情,正当他们沉醉在自己创作成果时,我趁热打铁,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随文小练笔:“你能再给钱塘江大潮写一首诗歌吗?”这时,通过多媒体设备我为学生播放了一些有关于钱塘江大潮的影视资料,至此,学生完全被钱塘江大潮的气势磅礴所折服,他们的思维一下子被激发出来,表达成了一种迫切的需要,学生们开始奋笔疾书,写出了许多好诗歌:“塔前钱江怒,白马奔盐官。一去二三里,余波漫天涌。”,“八月十八观潮日,人们纷纷挤两岸。潮如战马飞奔来,不愧天下奇景象。”学生能有这样生动的描写,正是源自于他们对于课文有着深刻的感悟,这不正是随文练笔所要达到的效果吗?
三、巧补空白
教材中的文章,有些段落写得很简短,虽然简练但表达的情感却很浓厚,可以说是言已尽而情未绝,给读者留下许多想象的空间。在遇到这样的段落时,教师要善于抓住习作契机,让学生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完整,学生通过填补这些“空白”,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芦花鞋》这篇课文中,第30自然段描写了“他赤着脚踏过积雪时,激起了一蓬蓬雪屑……”。可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反复地读,深刻地体会青铜当时的心里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可引导学生练笔:青铜赤脚走在厚厚的雪屑上,他会说些什么?他会后悔把芦花鞋卖给那个人吗?青铜回到家后,他的家人见了又会说什么呢?学生有的说:青铜会自言自语的说,天太冷了,我得赶紧回家,于是他加快了回家的步伐……还有的说:他不会后悔,芦花鞋卖掉了,他为家里多挣一笔钱,他会很开心地哼着歌儿回家去了……还有的说:青铜的奶奶看到了光着脚回家的青铜,眼里满是泪水,她赶紧拿出毛巾给青铜掸掸身上的雪,葵花妹妹耶跑去里屋给哥哥倒来热水,让哥哥暖和身子......这样设计练笔,既帮助了学生理解青铜的人物形象,体会青铜一家里人的相亲相爱,又发展了学生的习作能力。
四、“依葫芦画瓢”开展文章仿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随文练笔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和设计要求,教学的手段和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把握不好就会掉入俗套,呈现出一定的随意性和混乱性。随文练笔其实不能随意,在设计上要突出针对性和有效性。小学生天生好模仿,并且在模仿的过程中能凸显他们的个性,模仿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在借鉴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精挑细选的,无论是从美学的角度、情感教育的角,还是文学赏析的角度来看,都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和仿写性。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仿写语文句子和文章是提升写作水平的有效方式,这也是他们易于接受的学习模式。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挑选仿写段落和句子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认真,选择仿写性较强的部分进行创作。
比如在学习13课《猫》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选取第二段“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一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这段文字既写猫的老实也写猫的贪玩,突出了猫古怪的特点,值得仿写。因此,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进行仿写,写一写你身边的小动物,说说他们的性格有什么特点。学生A:“我家的小白兔就是一只性格古怪的兔子。它要是开心的时候,会不停的围着你转,往你身上蹭,让你柔情地为它抚摸,温柔的像个孩子;它要是不高兴了,任凭你怎么哄它,它都不会搭理你,你要是想抱它,它会跑到一个僻静的角落里藏起来,不管你怎么呼唤,它也一声不吭”。学生B:“我家有一只既胆小又勇猛的狗。说它胆小是因为,它连我家的猫都怕,每次猫把自己的饭吃完了就会去光顾狗的餐桌,而这只体型比猫高大五倍的庞然大物却也只是一声不出,只好等猫吃尽情离开后去捡点来吃。说它勇猛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连比他高大两三倍的陌生人都敢直嚷嚷呢?”学生的仿写也非常的有趣,源于教材启发,但不拘泥于形式,有自我的创新,这是值得肯定的。
五、促进学生互评交流,提升小练笔实效性
小练笔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而指导学生在小练笔中进行互评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步骤。通过采用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在阅读其他学生的小练笔时发现自己写作的内容与同学写作之间的差异,取长补短,避免自己在今后的练笔写作中发生类似的写作错误。其中,在学生进行互相评改之后,老师还可以适当地选出一些优秀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小学生真正爱上写作,逐步增强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说过:“用儿童的眼光来解读教材,用教学的眼光来审视教材,用生活的眼光来选择教材,就能找到作为教材的文本中的教学价值所在。”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用好教材,抓实课堂小练笔,让学生在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运用中才能开启写作的成功之路。
- 【发布时间】2020/6/12 17:53:32
- 【点击频次】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