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新时期如何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班主任不但要用爱心去温暖学生,激励学生,让他们对学习、生活充满信心,还要在教学中、班级管理中深入实践,协调各方面关系,营造和谐,关心每一名学生,捕捉学生和闪光点,加强小学生的健康教育,使孩子们在老师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和引导中,变成一个积极向上的阳光少年。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管理;关爱;心理健康
小学班主任是小学教育中重要的引导者和领路者,在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对小学班主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着力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对于全面加强学校教学管理和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极为重要。下面结合工作实际,就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谈一些看法和做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深入实践,协调关系
1.以身垂范,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协调前进。
作为和学生朝夕相处的班主任,是他们最好的模仿对象。无论是班主任的语言、仪表、行为,甚至老师渊博的知识都会成为小学生模仿、追求的榜样。作为新时代老师,尤其是和学生朝夕相处的班主任,我们的言行不但要让学生感觉到温暖,而且有激励的作用。
为了感染学生,树立自己模范的作用,班主任要认真对待、注意自己的仪表,要努力地、有意识地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从而影响学生改变自己,提高自己。
2.协调好各种关系。
班主任的工作起到的是桥梁、纽带作用,这个作用不仅联系着学生和家长。还应该协调科任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集体的关系等等,使各方面团结一致,行动一致,让小学生在这个大环境中不断进步、提高。
二、营造和谐,关爱学生
1.融洽关系。
小学班主任应关爱每一个学生,主动关心学生学习、生活上的困难,解决学生间的纠纷,排除学生成长中的心理障碍,同时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学生在班级安心学习,发展特长,张扬个性。班主任不能随意对孩子进行处分,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这并不是真正的严格。尤其是对待学困生及调皮学生,更应尊重他们的人格及自尊心。
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要想让学生能感到自己的威望,并在老师的威望中受到更好的教育,那么我们就要放下身段,走到学生们中间和他们打成一片,了解他们的想法、心理以及他们的爱好、特长和他们交谈,并关心和体贴学生,让学生觉得老师和他们的思想是一致的,老师能想到他们所想,做到他们所希望的那样。
2.鼓励学生。
合格的班主任,他不会动辄发怒,而会耐心地给予教育和引导;当学生有异常表现或行为时,他能观察入微,及时地与学生谈心并帮助解决问题;当学生遭受挫折时,他能“扶”起学生,鼓励其树立坚定的意志和信心。学生只有得到班主任的爱,才会向班主任倾吐自己的真情,特别是班中的“后进生”,他们最容易产生自卑感,班主任若给他们更多的关心,更多的信任和更多的爱,必然会点燃他们奋发向上的火花。
三、捕捉亮点,鼓励上进
1.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促使学生全面进步。
再好的学生难免也有不足之处,再差的学生身上也有自己的优点,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进行因势利导,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从而以点带面促使学生全面进步,这是班主任工作至关重要的一环。
2.增强自信心,帮助学生战胜自己。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便会激起追求无休止的成功的力量和信心。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应不失时机地鼓励和表扬学生,让学生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战胜自己扬长避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同时,班主任还要善于开展“比、学、赶、帮”活动,引导成绩优异的学生帮助成绩不如自己的同学,促使“后进生”扎实地奋起追赶,进而全面提高班级学习成绩。
四、针对开展,健康教育
在班主任的心理健康课上,可以针对小学生的心理需求,与学生做朋友,保证学生将自己生活中的苦恼问题与班主任分享,真正的了解一个学生的心理,才能够针对其开展心理课程。例如有的学生不爱说话,不和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在课堂上也从不说话,表面上看来这是一种性格,但是根据班主任对这个孩子的家庭进行深入的了解后,才发现这个小学生生长在一个家教极其严格的家庭中,由于父母的长期以来严格管教,导致这个孩子害怕自己会说错话挨打,所以形成一种自我保护形势。只有深入的了解过,才能真的明白孩子心理的需求是什么样的,以便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的教育课程。小学班主任重视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心理教育,把握每一次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机会。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要想搞好自己的工作,使自己的工作真正能在教育教学中起到应有的作用,除了注意给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带领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要求外,还要努力树立自己的威望、形象,用尊重、理解、宽容的态度和学生相处,才能真正起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淑丽.浅谈新时期如何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J].亚太教育,2015(27):21.
[2]王秋玲,孔宪刚.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吉林教育,2016,43(03):86-87.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管理;关爱;心理健康
小学班主任是小学教育中重要的引导者和领路者,在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对小学班主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着力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对于全面加强学校教学管理和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极为重要。下面结合工作实际,就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谈一些看法和做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深入实践,协调关系
1.以身垂范,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协调前进。
作为和学生朝夕相处的班主任,是他们最好的模仿对象。无论是班主任的语言、仪表、行为,甚至老师渊博的知识都会成为小学生模仿、追求的榜样。作为新时代老师,尤其是和学生朝夕相处的班主任,我们的言行不但要让学生感觉到温暖,而且有激励的作用。
为了感染学生,树立自己模范的作用,班主任要认真对待、注意自己的仪表,要努力地、有意识地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从而影响学生改变自己,提高自己。
2.协调好各种关系。
班主任的工作起到的是桥梁、纽带作用,这个作用不仅联系着学生和家长。还应该协调科任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集体的关系等等,使各方面团结一致,行动一致,让小学生在这个大环境中不断进步、提高。
二、营造和谐,关爱学生
1.融洽关系。
小学班主任应关爱每一个学生,主动关心学生学习、生活上的困难,解决学生间的纠纷,排除学生成长中的心理障碍,同时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学生在班级安心学习,发展特长,张扬个性。班主任不能随意对孩子进行处分,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这并不是真正的严格。尤其是对待学困生及调皮学生,更应尊重他们的人格及自尊心。
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要想让学生能感到自己的威望,并在老师的威望中受到更好的教育,那么我们就要放下身段,走到学生们中间和他们打成一片,了解他们的想法、心理以及他们的爱好、特长和他们交谈,并关心和体贴学生,让学生觉得老师和他们的思想是一致的,老师能想到他们所想,做到他们所希望的那样。
2.鼓励学生。
合格的班主任,他不会动辄发怒,而会耐心地给予教育和引导;当学生有异常表现或行为时,他能观察入微,及时地与学生谈心并帮助解决问题;当学生遭受挫折时,他能“扶”起学生,鼓励其树立坚定的意志和信心。学生只有得到班主任的爱,才会向班主任倾吐自己的真情,特别是班中的“后进生”,他们最容易产生自卑感,班主任若给他们更多的关心,更多的信任和更多的爱,必然会点燃他们奋发向上的火花。
三、捕捉亮点,鼓励上进
1.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促使学生全面进步。
再好的学生难免也有不足之处,再差的学生身上也有自己的优点,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进行因势利导,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从而以点带面促使学生全面进步,这是班主任工作至关重要的一环。
2.增强自信心,帮助学生战胜自己。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便会激起追求无休止的成功的力量和信心。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应不失时机地鼓励和表扬学生,让学生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战胜自己扬长避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同时,班主任还要善于开展“比、学、赶、帮”活动,引导成绩优异的学生帮助成绩不如自己的同学,促使“后进生”扎实地奋起追赶,进而全面提高班级学习成绩。
四、针对开展,健康教育
在班主任的心理健康课上,可以针对小学生的心理需求,与学生做朋友,保证学生将自己生活中的苦恼问题与班主任分享,真正的了解一个学生的心理,才能够针对其开展心理课程。例如有的学生不爱说话,不和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在课堂上也从不说话,表面上看来这是一种性格,但是根据班主任对这个孩子的家庭进行深入的了解后,才发现这个小学生生长在一个家教极其严格的家庭中,由于父母的长期以来严格管教,导致这个孩子害怕自己会说错话挨打,所以形成一种自我保护形势。只有深入的了解过,才能真的明白孩子心理的需求是什么样的,以便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的教育课程。小学班主任重视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心理教育,把握每一次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机会。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要想搞好自己的工作,使自己的工作真正能在教育教学中起到应有的作用,除了注意给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带领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要求外,还要努力树立自己的威望、形象,用尊重、理解、宽容的态度和学生相处,才能真正起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淑丽.浅谈新时期如何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J].亚太教育,2015(27):21.
[2]王秋玲,孔宪刚.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吉林教育,2016,43(03):86-87.
- 【发布时间】2020/6/12 17:55:07
- 【点击频次】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