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进行课堂导入

 

【作者】 陈 婷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高店镇初级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及其成效的不断显现,我国的语文教学质量比以往有了显著的进步,特别是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有了很大的突破。初中开设语文学科的目的既是为了传授给学生语文知识,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文学素养,可见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但目前影响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点在于课堂导入没有做好,所以没有在一节课伊始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带好整堂课的节奏。本文主要针对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进行课堂导入进行了浅谈。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课堂导入
  对于任何学科来说,课堂导入都是课堂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初中语文教学亦然。有效的课堂导入是一节成功课堂的开始,因为它能够快速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使学生对本节课内容产生高涨的学习热情,最终实现高质量的课堂。因此,做好课堂导入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才能够有效地做好课堂导入呢?以下笔者就联系多年初中语文实际教学经验,来谈谈相关问题及建议,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一、析题导入,开门见山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是对教材内容的高度概括,从这里往往可以窥知全文的奥妙。新课一开始,老师与学生一起分析课题,并围绕课题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可以起到开门见山,开“窗”入“室”之功效。如: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我引导学生分析:从题目中可知本文主要写了哪两个地点的事?学生答道:“百草园、三味书屋两个地点的事”,我接着引导:“本文哪些段落写‘三味书屋’的生活”,学生很快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也便于学生深入地理解作品。这样,授课之初,不急于接触课文内容,而是首先在课文题目上做文章,即借助题目预想课文内容,以待阅读课文时对自己的预想加以检验。这种方法能大大刺激学生的阅读兴趣,往往能在事理说明文和议论文的教学中取得极佳的效果。
  二、歌曲导入法
  歌曲可以感染甚至影响一个人的情绪,因而在导入环节,播放一首学生熟悉的歌曲,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样的导入是从学生的内心情感开始,是用歌声传递给学生的一种感悟,当内心的活动体验与课本的思想观点相一致时,就会产生共鸣,形成强大的力量,推动他们相信和追求这种思想观点,这样课本的知识内化为信念并扎根于心。例如在讲授《台阶》一课时,我播放了刘和刚演唱的《父亲》,学生跟唱这支歌曲,从歌词中、旋律中进一步领会了深厚坚韧的父爱,熟悉的旋律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此时引导学生开始认识文中的父亲形象,在音乐的感召下,学生思想情感全身心投入,教学效果非常好。
  三、诗词导入
  对于优美的写景散文,教师可以引用名家名篇的诗词导入。教师设计的导语要针对学生的知识储备,与教学内容构成有机的内在联系。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接触的古诗词比较多,其中写景的名句就不少。像“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样的名句学生都有积累。因此,对于优美的写景散文,教师可以引用名家名篇的诗词导入,从学生积累的古诗词入手,让学生在回忆古诗词中感受与课文相关的美景。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一文时,教师可以借助苏轼的诗歌导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读着这些诗句,感受这如画的美景,令人如在画中游。这如画的美景不仅西湖,到处都有。同学们知道我国著名的‘泉城’济南,那儿什么季节最美吗?老舍曾说过:‘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了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由此可知,济南的秋天和冬天一定如诗如画。”这样,借助诗词渲染,学生听得神思飞扬,如痴如醉,产生了求知的欲望。
  四、“新旧串联,自然过渡”导入
  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储备出发,结合所授课文的内容及其特点导入新课,通过铺垫过渡与回顾对比,把学生的注意力与思路引领到新的知识点上,温故知新,以旧启新,实现学生学习的正迁移。如教学《醉翁亭记》时,让学生诵读背诵《桃花源记》、《小石潭记》,这种新旧串联的导入,会因为学生的遗忘和教师的纠错而耽误一些时间,但会为九年级古诗文总复习节省一定的时间。
  五、质疑导入
  心理学表明,少年儿童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在遇到矛盾,对问题产生悬念时,大脑便会出现特有的兴奋,于是他们会积极思考,千方百计地去探索其中的奥秘,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例如教读鲁迅《孔乙己》,则可设疑:文中哪句话形象而概括地揭示了作品主人公的特殊身份?这是怎么样的一种特殊身份?作品主人翁的“经典语录”是什么?这样就问得有点出乎意料且有一定的难度,但经过学生认真思考,能回答出来,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尽快得到启动并活跃起来。
  综上所述,一名好的语文教师,要认真钻研新课标,深刻体会当前教学的指导思想,精心设计导入,充分发挥导入“导火线”“催化剂”“润滑剂”的作用,为一堂好课争光添彩。同时,还要明确,应将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处理好,使之成为一个紧凑的、有机的统一体,课堂教学才能取得成功。
  • 【发布时间】2020/6/12 17:55:49
  • 【点击频次】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