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口算能力培养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口算能力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重点掌握的一项技能,提高低年级小学生的口算能力,对于小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关键词:小学;数学;口算;能力培养
口算是估算、笔算和简算的基础,同时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一般是从高位算起直接算出得数。整个计算过程只依靠脑的思维完成,每一步计算的结果暂时保留在记忆中,没有固定的法则,往往依据已知数据的特征而改变。具有快速、简便的优点,而且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它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以后的计算速度,特别是列竖式计算。在一次课堂练习时,进行多位数加法计算,大部分学生本应在预设时间内完成,可是大都未能按时完成。后经过调查90%多的学生都是用“凑十法”,但“凑十法”用的也只是掌握,而未能熟练。剩余部分还在用数手指方法。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培养着手。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的口算兴趣,进行多样化练习
低年级的小学生,做什么事情不会像大人一样一蹴而就,他们不喜欢的事情就会烦闷,也会出现学不下去的现象。但是低年级的学生,创造能力和思考能力都会很强,他们对新事物感兴趣,不喜欢被动接受,更喜欢趣味性的课堂教学方式。老师也不能一直不停地让学生做算术题,教学要尽量灵活一点,调动学生的情绪。
(一)建立起奖励制度,鼓励学生抢答
老师在课堂中可以给孩子们分好组,每次数学题的练习出来,就要让孩子们主动参与起来。建立起奖励机制,当孩子们答对数学题时,记得给孩子一些奖励,让孩子知道自己还是很聪明的,不要让他们对数学失去信心。在课堂中,让孩子们在抢答中了解到数学的魅力,让孩子感受到乐趣。有效的奖励机制是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重要手段[1]。
(二)视算结合听算
学生要想学好口算,练习是必须要进行的一步。老师也不能松懈,每天都应该给学生适当出一些口算题。训练的量多了,以后自然也就会越来越熟练起来了。老师可以每天给孩子大概十五分钟左右的时间,给学生听算或者是去视算足够的题目,让学生把最后结果写在自己的本子上,方便检查改正。要视算和听算相互结合,必要时同桌之间可以互相监督。通过长久的积累,学生的口算能力会慢慢加强,学生学习口算的兴趣也会慢慢提高。
二、引导小学生明确和理解算理和算法
在进行小学数学口算能力的培养时,要想提高其口算速度和质量,就要让学生明确计算方法和算理,把口算内容和生活实际相结合,研究和应用合理的计算方法,促进学生计算效率的提高。例如,学习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老师可以应用实际生活情境开展教学,老师在课前准备相应的教学课件,在课堂教学时进行展示“小兔子请客,他给小松鼠准备了松子,第一个盘子里有7颗松子,第二个盘子里有9颗松子,那么他一共给小松鼠准备了几颗松子呢?”以这种贴近学生生活的形式引入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进行计算,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口算的兴趣,同时也会让学生积极思考和计算,并根据画面展示进行想象,进而快速获得答案。老师根据学生的计算,进一步提醒和引导,“同学们,你们能让小松鼠一下子就知道小兔子给他准备了多少颗松子吗?”学生会积极进行思考,同桌之间交流讨论想出各种方法。于是就说:在第一个盘子里拿出1颗松子放到第二个盘子里,第二个盘子里就是10颗,第一个盘子里是6颗,一共就是16颗松子。接着老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松子,让学生到讲台前动手操作,通过操作、思考、讨论,学生发現了凑十法,并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了凑十法的计算方法。进而老师对知识进行了及时归纳和总结,让学生对“凑十法”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能熟练运用到实际计算中。同时,老师给学生列出类似的口算习题,学生会兴趣高涨地进行计算,从而达到熟练掌握相应知识,提高了其口算能力。
三、在课堂中坚持每天的练习
一年级上学期学生需要加强10以内、20以内的加减练习。10以内的加法是基础的基础,因为加法不过关,减法很难熟练,10以内的加减不过关,将直接影响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根据学习的内容,每节课的开始教师可以花2分钟进行口算练习。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如“开火车”、“找朋友”“对口令”、“夺红旗”、“闯关”等。还可以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10以内的加法减法算式卡片,每天练习3到5分钟。等以后再制作20以内的加法减法算式卡片,进行练习。每学完一项内容,就要进行卡片“每日一练”口算强化训练。孩子们模仿着玩扑克牌的动作,每练完一遍就把卡片从新打乱顺序再练,持之以恒,每天适当的口算练习,孰能生巧,口算能力就在玩中锻炼了出来。
四、建立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在数学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建立评价机制,可以对学生进行激励,有效进行教学反馈,可见,建立评价机制尤为重要。建立评价机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精心组织,通过恰当评价,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口算练习之中,给予学生参与的机会,从而鼓励学生、激励学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动力,达到评价的目的,发挥评价的重要作用;第二,通过课堂作业、口算比赛、数学竞赛、口算抢答游戏等形式进行评价,对口算能力掌握好的学生及时进行表扬与奖励,可以给予小红花,当累积到10朵小红花时,可以给予学生奖状、物质奖励等,对学生进行激励。
总之,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经过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培养和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平凡而又艰巨的工作,既要注意方法、技巧,又要多元化练习。在以后的教学中,不要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要把握好每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练习为主线,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原则,努力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促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口算;能力培养
口算是估算、笔算和简算的基础,同时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一般是从高位算起直接算出得数。整个计算过程只依靠脑的思维完成,每一步计算的结果暂时保留在记忆中,没有固定的法则,往往依据已知数据的特征而改变。具有快速、简便的优点,而且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它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以后的计算速度,特别是列竖式计算。在一次课堂练习时,进行多位数加法计算,大部分学生本应在预设时间内完成,可是大都未能按时完成。后经过调查90%多的学生都是用“凑十法”,但“凑十法”用的也只是掌握,而未能熟练。剩余部分还在用数手指方法。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培养着手。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的口算兴趣,进行多样化练习
低年级的小学生,做什么事情不会像大人一样一蹴而就,他们不喜欢的事情就会烦闷,也会出现学不下去的现象。但是低年级的学生,创造能力和思考能力都会很强,他们对新事物感兴趣,不喜欢被动接受,更喜欢趣味性的课堂教学方式。老师也不能一直不停地让学生做算术题,教学要尽量灵活一点,调动学生的情绪。
(一)建立起奖励制度,鼓励学生抢答
老师在课堂中可以给孩子们分好组,每次数学题的练习出来,就要让孩子们主动参与起来。建立起奖励机制,当孩子们答对数学题时,记得给孩子一些奖励,让孩子知道自己还是很聪明的,不要让他们对数学失去信心。在课堂中,让孩子们在抢答中了解到数学的魅力,让孩子感受到乐趣。有效的奖励机制是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重要手段[1]。
(二)视算结合听算
学生要想学好口算,练习是必须要进行的一步。老师也不能松懈,每天都应该给学生适当出一些口算题。训练的量多了,以后自然也就会越来越熟练起来了。老师可以每天给孩子大概十五分钟左右的时间,给学生听算或者是去视算足够的题目,让学生把最后结果写在自己的本子上,方便检查改正。要视算和听算相互结合,必要时同桌之间可以互相监督。通过长久的积累,学生的口算能力会慢慢加强,学生学习口算的兴趣也会慢慢提高。
二、引导小学生明确和理解算理和算法
在进行小学数学口算能力的培养时,要想提高其口算速度和质量,就要让学生明确计算方法和算理,把口算内容和生活实际相结合,研究和应用合理的计算方法,促进学生计算效率的提高。例如,学习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老师可以应用实际生活情境开展教学,老师在课前准备相应的教学课件,在课堂教学时进行展示“小兔子请客,他给小松鼠准备了松子,第一个盘子里有7颗松子,第二个盘子里有9颗松子,那么他一共给小松鼠准备了几颗松子呢?”以这种贴近学生生活的形式引入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进行计算,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口算的兴趣,同时也会让学生积极思考和计算,并根据画面展示进行想象,进而快速获得答案。老师根据学生的计算,进一步提醒和引导,“同学们,你们能让小松鼠一下子就知道小兔子给他准备了多少颗松子吗?”学生会积极进行思考,同桌之间交流讨论想出各种方法。于是就说:在第一个盘子里拿出1颗松子放到第二个盘子里,第二个盘子里就是10颗,第一个盘子里是6颗,一共就是16颗松子。接着老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松子,让学生到讲台前动手操作,通过操作、思考、讨论,学生发現了凑十法,并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了凑十法的计算方法。进而老师对知识进行了及时归纳和总结,让学生对“凑十法”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能熟练运用到实际计算中。同时,老师给学生列出类似的口算习题,学生会兴趣高涨地进行计算,从而达到熟练掌握相应知识,提高了其口算能力。
三、在课堂中坚持每天的练习
一年级上学期学生需要加强10以内、20以内的加减练习。10以内的加法是基础的基础,因为加法不过关,减法很难熟练,10以内的加减不过关,将直接影响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根据学习的内容,每节课的开始教师可以花2分钟进行口算练习。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如“开火车”、“找朋友”“对口令”、“夺红旗”、“闯关”等。还可以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10以内的加法减法算式卡片,每天练习3到5分钟。等以后再制作20以内的加法减法算式卡片,进行练习。每学完一项内容,就要进行卡片“每日一练”口算强化训练。孩子们模仿着玩扑克牌的动作,每练完一遍就把卡片从新打乱顺序再练,持之以恒,每天适当的口算练习,孰能生巧,口算能力就在玩中锻炼了出来。
四、建立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在数学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建立评价机制,可以对学生进行激励,有效进行教学反馈,可见,建立评价机制尤为重要。建立评价机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精心组织,通过恰当评价,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口算练习之中,给予学生参与的机会,从而鼓励学生、激励学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动力,达到评价的目的,发挥评价的重要作用;第二,通过课堂作业、口算比赛、数学竞赛、口算抢答游戏等形式进行评价,对口算能力掌握好的学生及时进行表扬与奖励,可以给予小红花,当累积到10朵小红花时,可以给予学生奖状、物质奖励等,对学生进行激励。
总之,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经过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培养和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平凡而又艰巨的工作,既要注意方法、技巧,又要多元化练习。在以后的教学中,不要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要把握好每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练习为主线,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原则,努力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促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
- 【发布时间】2020/6/12 17:56:00
- 【点击频次】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