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思考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计算是数学学习和应用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计算是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逻辑能力锻炼和培养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必须锻炼和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本文就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提出提高其质量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计算教学作为贯穿于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基本数学技能教学,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前新课标背景下的计算教学,除适度降低了计算难度,也更进一步地考虑了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想象主题易变化且具扩大性的心理特征,着重强调了情境设置、算法多样化。但实际教学中,过度强调计算方法多样化、情境设置牵强附会、互动教学“度”把握失当等问题,都使得教师并未能很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学生计算能力发展放缓。那么如何使计算教学扎实灵活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大致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善用激励手段,激发计算的兴趣
在计算教学中,我觉得对学生运用激励手段太重要了,例如:“你真是小神算!”、“你太棒了!”、“计算真细心!”,虽然是简单的表扬,但是学生会永久难忘,而且激起了学生计算的兴趣,兴趣是學习的最好的老师,如果数学计算成为学生的兴趣,他们就会越学越有味道。
二、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虽然新课标指出要淡化算理,但是绝不能忽视算理的教学,算理是计算过程的根本,没有了这个根,计算教学像无源之水最终枯竭。如在讲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时,可以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算理。
活动一: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一共有60只篮子。我们来了18家,每家分3只篮子。
学生提出问题:还剩几只篮子?
1.探究含有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我们先来解决问题:“还剩几只篮子?”
(2)引导学生汇报,并说出每道算式的思路。
分步:18×3=54(只) 60-54=6(只)
我们先请这位同学给大家讲一讲他的做法。
刚才我们列出两个算式解决了这个问题。你能想办法把这两个算式并成一个算式吗?试试看!(学生自主列综合算式。)
综合1:60-18×3=126(只)讓学生讲一讲你是怎么做的?在这个算式中,你先算什么?
还有一位同学列出了同样的算式,
综合2:60-18×3=6(只)
可计算结果不同。请这位同学说一说,在这个算式里,你先算什么?为什么先算18×3呢?(因为要先算已经分了多少只篮子。)
2.对比小结:同样的算式,不同的计算结果,找到正确的做法,理解了先算乘法的道理,掌握了算法,即: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式子,应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三、课堂培养学生计算的能力
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原有计算经验的作用,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强调竖式的书写格式和计算顺序,突出学生的自主理解算理的能力。如: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145×12”时,我采取复习导入,首先,让学生做几道口算题:145×10、145×2、150×10;再次、让学生做两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题:45×12、14×12,利用旧知识迁移学新知识的手法进而引导学生进行计算,让学生自行探究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一个因数的数位由两位变成了三位。重点引导学生: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最后算什么?由学生自主梳理计算步骤,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一般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采用尝试、探究、讨论的方法,自己学习计算方法,力图继续渗透可以利用旧知学新知的迁移能力,培养学生会学会算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坚强的计算意志
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计算的习惯,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每天教学的内容,适量为学生增加一些口算的训练。如每天设置10到20道口算题让学生解答,每天坚持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通过这样长期的训练,既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此外,设置的计算题要难度适中。小学生都比较喜欢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难的,甚至是稍微复杂的计算。但是一味简单的计算,学生的计算能力就会停步不前,训练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障碍,通过多样的计算练习,如,巧算比赛、一题多解等等,培养学生的解题意志。
五、注重课堂练习
计算教学主要是通过多练多写算才能提高其质量,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抽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要想更好的提高课堂练习的质量,要从几个方面人手。其一是由充足的练习时间,教师可以每节课抽出5分钟让学生练习计算,并让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提出,以便教师进行解决。其二是保质练习,教师在堂课练习时出一些针对性的题目,例如在学习两位数除法时,教师可以在练习时出一些针对不同类型的两位数除法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让学生熟悉巩固练习,并不是在一种算法上练习很多遍,这样只会禁锢学生的思维,并且教师要出学生比较容易出错的题目进行练习,根据错误找原因,根据原因找方法,以此来提高练习的质量。其三是计算完成后要进行一定的巩固,在教师加强练习之后,最需要做的是巩固学生的练习,使学生加深记忆并总结经验,这样学生才不会出现刚练习完就忘得一干二净的情况,并且有效提高了学生课堂练习的质量。
要创造符合小学生发展的数学,计算技能的提高始终不能放松。教师应在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具的基础上,注重夯实数学的学习基础,糅合数学与生活间的联系,真正提高低年级计算教学的有高效性与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计算教学作为贯穿于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基本数学技能教学,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前新课标背景下的计算教学,除适度降低了计算难度,也更进一步地考虑了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想象主题易变化且具扩大性的心理特征,着重强调了情境设置、算法多样化。但实际教学中,过度强调计算方法多样化、情境设置牵强附会、互动教学“度”把握失当等问题,都使得教师并未能很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学生计算能力发展放缓。那么如何使计算教学扎实灵活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大致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善用激励手段,激发计算的兴趣
在计算教学中,我觉得对学生运用激励手段太重要了,例如:“你真是小神算!”、“你太棒了!”、“计算真细心!”,虽然是简单的表扬,但是学生会永久难忘,而且激起了学生计算的兴趣,兴趣是學习的最好的老师,如果数学计算成为学生的兴趣,他们就会越学越有味道。
二、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虽然新课标指出要淡化算理,但是绝不能忽视算理的教学,算理是计算过程的根本,没有了这个根,计算教学像无源之水最终枯竭。如在讲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时,可以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算理。
活动一: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一共有60只篮子。我们来了18家,每家分3只篮子。
学生提出问题:还剩几只篮子?
1.探究含有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我们先来解决问题:“还剩几只篮子?”
(2)引导学生汇报,并说出每道算式的思路。
分步:18×3=54(只) 60-54=6(只)
我们先请这位同学给大家讲一讲他的做法。
刚才我们列出两个算式解决了这个问题。你能想办法把这两个算式并成一个算式吗?试试看!(学生自主列综合算式。)
综合1:60-18×3=126(只)讓学生讲一讲你是怎么做的?在这个算式中,你先算什么?
还有一位同学列出了同样的算式,
综合2:60-18×3=6(只)
可计算结果不同。请这位同学说一说,在这个算式里,你先算什么?为什么先算18×3呢?(因为要先算已经分了多少只篮子。)
2.对比小结:同样的算式,不同的计算结果,找到正确的做法,理解了先算乘法的道理,掌握了算法,即: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式子,应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三、课堂培养学生计算的能力
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原有计算经验的作用,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强调竖式的书写格式和计算顺序,突出学生的自主理解算理的能力。如: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145×12”时,我采取复习导入,首先,让学生做几道口算题:145×10、145×2、150×10;再次、让学生做两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题:45×12、14×12,利用旧知识迁移学新知识的手法进而引导学生进行计算,让学生自行探究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一个因数的数位由两位变成了三位。重点引导学生: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最后算什么?由学生自主梳理计算步骤,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一般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采用尝试、探究、讨论的方法,自己学习计算方法,力图继续渗透可以利用旧知学新知的迁移能力,培养学生会学会算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坚强的计算意志
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计算的习惯,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每天教学的内容,适量为学生增加一些口算的训练。如每天设置10到20道口算题让学生解答,每天坚持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通过这样长期的训练,既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此外,设置的计算题要难度适中。小学生都比较喜欢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难的,甚至是稍微复杂的计算。但是一味简单的计算,学生的计算能力就会停步不前,训练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障碍,通过多样的计算练习,如,巧算比赛、一题多解等等,培养学生的解题意志。
五、注重课堂练习
计算教学主要是通过多练多写算才能提高其质量,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抽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要想更好的提高课堂练习的质量,要从几个方面人手。其一是由充足的练习时间,教师可以每节课抽出5分钟让学生练习计算,并让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提出,以便教师进行解决。其二是保质练习,教师在堂课练习时出一些针对性的题目,例如在学习两位数除法时,教师可以在练习时出一些针对不同类型的两位数除法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让学生熟悉巩固练习,并不是在一种算法上练习很多遍,这样只会禁锢学生的思维,并且教师要出学生比较容易出错的题目进行练习,根据错误找原因,根据原因找方法,以此来提高练习的质量。其三是计算完成后要进行一定的巩固,在教师加强练习之后,最需要做的是巩固学生的练习,使学生加深记忆并总结经验,这样学生才不会出现刚练习完就忘得一干二净的情况,并且有效提高了学生课堂练习的质量。
要创造符合小学生发展的数学,计算技能的提高始终不能放松。教师应在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具的基础上,注重夯实数学的学习基础,糅合数学与生活间的联系,真正提高低年级计算教学的有高效性与实效性。
- 【发布时间】2020/6/12 17:56:11
- 【点击频次】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