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能力培养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长期以来,数学教学一直按照“导入新课→阅读课文→教师提问→学生思考→鉴赏总结”的模式进行,许多数学教师也从来不认为有什么不妥。突然有一天,教师们发现,学生几乎不会提问题了,而且年级越高的学生越不会提问题。此种情况应引起数学教师的关注和思考,为此笔者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希望可以提高中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提问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数学课堂;提问能力;培养
随着数学教育理念和实践的发展,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成为一种新的教学趋势。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呢?笔者认为,除了在课堂上对数学基本知识和技巧的教授外,运用课堂提问引导学生对基本知识与技巧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是培养良好数学思维习惯的一种重要手段。
一、中学生数学课堂中提问能力的重要性
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和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良好的行为方式(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等),并把这些良好的行为方式转化为他们的习惯,终身受用之。但是我们发现现在的初中生在学习数学时,对那些数学逻辑的学习方法存在着很大问题,简单而又多变的数学方程式和几何图形组成等方面的知识让初中生们看到就头痛,即便如此也得花大量的时间去记忆。对于这样的问题,虽然提出了很多建议却无法在现实中得到体现,之后使得初中生们都不愿意再去学习数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这句话点明了疑问在发明和知识探索中的作用。提问正是一种可以激发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积极、独立地进行思考,增进对知识的吸收与理解的方式。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反馈教学效果。因此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问题,是教师在准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中学生数学课堂中提问能力缺失的原因
(一)教师的教育理念还停留在传统教育理念的框架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认为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学生应该认真听讲。在这种令人沮丧的气氛中,学生就算有问题要问,也会哑口无言。
(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教学的主要焦点是注重学生的教学,而不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过程,同时过多的因素使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作为自然人的存在
教学中,教师往往不注重调动学生的个人经验,从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多年来,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是老师问问题,以答案的形式传受知识,这会使学生们产生一种懒洋洋的思维。学生不想回答问题,不想问问题,也不思考。
(四)家庭教育方式影响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
中国的家庭教育有几千年的优良传统,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家庭教育经验,值得我们继承和发展。但不可否认,我们的家庭教育也有很大的缺点,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孩子们的问题,父母最关心的是答案,没有思考如何保持孩子的好奇心,如何让孩子们问更多的问题。每个父母都有这样的经历:当孩子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总是会有无数的问题,但是当孩子长大的时候,没有什么问题。这是一件悲哀的事情,因为意味着学生们会发现问题的热情消失了。
三、培养初中生在数学课堂提问能力的对策
(一)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因为考试需要面向教育的约束很长一段时间,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依靠老师和书本,认为书籍和参考答案是正确的,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缺乏对该问题的认识、学习的终极目标是取得好成绩,不需要去探索具体的问题。事实上,初中生对生活很好奇,他们喜欢问更多的问题。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意识到学生的好奇心和有效的指导,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注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特别是给予学生充分考虑,及时反馈问题。在与学生有效互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
(二)培养学生质疑的思维方式
初中生在科学观察和认真思考后可以提问。因此,提问也是初中生独立思考的重要表现。培养学生提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避免“教师权威”,开放学生的思维,积极鼓励学生开展当前的观点问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入思考,让学生在掌握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实现创新与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提问的机会,同时也教学生如何提问,注重学习的过程;不仅要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具体思路,还要根据现有的知识和经验进一步激励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相关问题的认识。此外,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观点,(下转第42页)(上接第43页)教师应该采取鼓励的态度,使用适当的形式允许学生验证个人见解,使学生的质疑能力得到培养。
(三)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题
学生天生就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就是问题意识的表达。学生们不敢问问题的原因是,他们不把老师和同学作为伙伴来探索新的知识,而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否被揭示取决于是否有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因此,教师应充分重视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课堂上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应以信任的眼光看待他。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应该被改变,教师是组织者、促进者和合作者,应该使用鼓励的语言,鼓励学生畅所欲言,鼓励他们发表独立的观点。
(四)改革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机制
首先,改革当前的考试形式和内容。在考试过程中,我们应该增加一些创造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其次,我们应该采用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的范式,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特别是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对学生的质疑精神进行表扬,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数量和质量作为评价的重要参考,这将充分调动学生发现问题的积极性。同时我们应该努力激发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培养他们提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学习中,学生才是自己学习的主导者,保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有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在日常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努力营造和谐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学时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好奇心,鼓励学生思考问题,这些都是提高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只要我们广大教师对此问题引起足够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不是难题。
参考文献:
[1]刘重霄. 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课堂互动环节学生的问题意识分析及策略培养研究[J]. 外语电化教学,2014,No.15804:37-43.
[2]林盈.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 学周刊,2015,No.25717:45-46.
[3]徐晨妍. 问渠那得清如许——初中美术课堂问题意识培养之新悟[J]. 教育观察,2012,v.1;No.808:78-79.
[4]罗水琼.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J]. 教育教学论坛,2015,No.22135:273-274.
[5]许丽敏. 唤醒沉默的课堂——学生问题意识缺失探寻[J]. 北方文学(下旬),2017,01:131.
关键词:数学课堂;提问能力;培养
随着数学教育理念和实践的发展,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成为一种新的教学趋势。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呢?笔者认为,除了在课堂上对数学基本知识和技巧的教授外,运用课堂提问引导学生对基本知识与技巧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是培养良好数学思维习惯的一种重要手段。
一、中学生数学课堂中提问能力的重要性
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和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良好的行为方式(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等),并把这些良好的行为方式转化为他们的习惯,终身受用之。但是我们发现现在的初中生在学习数学时,对那些数学逻辑的学习方法存在着很大问题,简单而又多变的数学方程式和几何图形组成等方面的知识让初中生们看到就头痛,即便如此也得花大量的时间去记忆。对于这样的问题,虽然提出了很多建议却无法在现实中得到体现,之后使得初中生们都不愿意再去学习数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这句话点明了疑问在发明和知识探索中的作用。提问正是一种可以激发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积极、独立地进行思考,增进对知识的吸收与理解的方式。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反馈教学效果。因此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问题,是教师在准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中学生数学课堂中提问能力缺失的原因
(一)教师的教育理念还停留在传统教育理念的框架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认为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学生应该认真听讲。在这种令人沮丧的气氛中,学生就算有问题要问,也会哑口无言。
(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教学的主要焦点是注重学生的教学,而不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过程,同时过多的因素使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作为自然人的存在
教学中,教师往往不注重调动学生的个人经验,从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多年来,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是老师问问题,以答案的形式传受知识,这会使学生们产生一种懒洋洋的思维。学生不想回答问题,不想问问题,也不思考。
(四)家庭教育方式影响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
中国的家庭教育有几千年的优良传统,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家庭教育经验,值得我们继承和发展。但不可否认,我们的家庭教育也有很大的缺点,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孩子们的问题,父母最关心的是答案,没有思考如何保持孩子的好奇心,如何让孩子们问更多的问题。每个父母都有这样的经历:当孩子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总是会有无数的问题,但是当孩子长大的时候,没有什么问题。这是一件悲哀的事情,因为意味着学生们会发现问题的热情消失了。
三、培养初中生在数学课堂提问能力的对策
(一)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因为考试需要面向教育的约束很长一段时间,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依靠老师和书本,认为书籍和参考答案是正确的,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缺乏对该问题的认识、学习的终极目标是取得好成绩,不需要去探索具体的问题。事实上,初中生对生活很好奇,他们喜欢问更多的问题。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意识到学生的好奇心和有效的指导,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注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特别是给予学生充分考虑,及时反馈问题。在与学生有效互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
(二)培养学生质疑的思维方式
初中生在科学观察和认真思考后可以提问。因此,提问也是初中生独立思考的重要表现。培养学生提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避免“教师权威”,开放学生的思维,积极鼓励学生开展当前的观点问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入思考,让学生在掌握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实现创新与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提问的机会,同时也教学生如何提问,注重学习的过程;不仅要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具体思路,还要根据现有的知识和经验进一步激励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相关问题的认识。此外,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观点,(下转第42页)(上接第43页)教师应该采取鼓励的态度,使用适当的形式允许学生验证个人见解,使学生的质疑能力得到培养。
(三)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题
学生天生就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就是问题意识的表达。学生们不敢问问题的原因是,他们不把老师和同学作为伙伴来探索新的知识,而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否被揭示取决于是否有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因此,教师应充分重视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课堂上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应以信任的眼光看待他。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应该被改变,教师是组织者、促进者和合作者,应该使用鼓励的语言,鼓励学生畅所欲言,鼓励他们发表独立的观点。
(四)改革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机制
首先,改革当前的考试形式和内容。在考试过程中,我们应该增加一些创造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其次,我们应该采用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的范式,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特别是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对学生的质疑精神进行表扬,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数量和质量作为评价的重要参考,这将充分调动学生发现问题的积极性。同时我们应该努力激发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培养他们提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学习中,学生才是自己学习的主导者,保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有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在日常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努力营造和谐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学时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好奇心,鼓励学生思考问题,这些都是提高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只要我们广大教师对此问题引起足够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不是难题。
参考文献:
[1]刘重霄. 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课堂互动环节学生的问题意识分析及策略培养研究[J]. 外语电化教学,2014,No.15804:37-43.
[2]林盈.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 学周刊,2015,No.25717:45-46.
[3]徐晨妍. 问渠那得清如许——初中美术课堂问题意识培养之新悟[J]. 教育观察,2012,v.1;No.808:78-79.
[4]罗水琼.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J]. 教育教学论坛,2015,No.22135:273-274.
[5]许丽敏. 唤醒沉默的课堂——学生问题意识缺失探寻[J]. 北方文学(下旬),2017,01:131.
- 【发布时间】2020/6/12 17:57:07
- 【点击频次】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