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

 

【作者】 刘晓珍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菜坝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课前预习是学习重要课程的根本学习方法之一,在掌握好课程知识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数学课程学习过程中,课前预习不仅能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还可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们可通过在课前布置预习作业,上课时检查预习作业,引导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课程准备,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关键词:课前预习;小学数学;学习能力
  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前预习,不但能提高小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而且还可以提高小学数学的学习质量.如果小学生课前预习好了,学生就会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有目的地听教师讲课,能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学习兴趣.这样,就能够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一、布置预习作业 
  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总不忘加上一句:“回家把明天要学的内容预习一下。”这句话几乎成了许多教师的“口头禅”,但学生知道如何预习吗?小学生年龄小,能力有限,预习时往往不知从何下手,许多学生把预习简单理解成看数学书,学习时走马观花。 
  布置预习作业,可以明确预习任务,可以让学生有目的的去预习。另一方面,布置预习作业也可以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去预习,从而自觉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当然,作业的布置量要少,要求要低,一般课本中一两道练一练、试一试比较适合作为预习作业。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的预习效果存在差异,对预习效果不要强求学生都到达相同的水平。
  二、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达到较高的预习效率 
  1.将书“看一看” 
  三年级学生完全可以尝试着进行独立的课外阅读了。“看一看”也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预先知道将要学习的内容,做到有个大致的学习方向,上课不至于盲目,并可减少上课进入学习角色的准备时间。 
  看什么是个任务问题,怎么看就是个能力问题了。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看书能力。看看将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与以前的知识有没有联系,有没有什么新的东西,这些新东西自己能理解吗,带着这样的问题去阅读,效果应该是很明显的。 
  当然这里的“看一看”,可以是只看一遍,比如基础较好、能力较强的学生。也可以是看很多遍,特别是基础比较弱、能力不太强的学生,完全可以借助自己课前的刻苦努力来取得同样理想的成绩。 
  2.将书“做一做” 
  看过书后,再来做“做一做”。比如,在预习小学数学《千克与克》时,应注意到本单元内容实践性很强的特点。预习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而应该重实践。这里的“做”应该有一种“做数学”的含义,而不能仅仅是“做作业”。 
  把课本预先做一遍,还可以来检查自己“看一看”的效果。进行了这样的充分预习之后再进课堂,每个人的学习就会有极强的针对性。即便有时老师没有预设到的问题,自己也完全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得以解决,从而使自己的课堂学习效率更高。 
  3.将书“说一说” 
  在完成了“看一看”、“做一做”的要求之后,学生将会分化成两大部分:一是有问题的部分,一是能解决问题的部分。此时老师就应该真正像新课程所要求的那样,做个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他们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自己解决问题。这里所谓的“说一说”实际上已将课前预习和课上学习紧密地联系到一起了。学生在说的时候教师要注意他们数学语言的准确性.
  三、注重疑难问题的标记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疑难问题,这时就要教会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写出不理解的地方在哪里,想不通的地方在哪里,然后学生可以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讲课,着重听老师的解决方法和思路逻辑,这样一来,学生的知识印象就会比较深刻,理解问题就会更加透彻。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除了有赖于教师的“善导”这一外因外,更有赖于学生学习这一内因的调动,这个内因,也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情感。预习把学习推到了一个全新的求知领域。
  四、预习检查要坚持不懈
  1.课前检查。课前我会及时检查学生的预习笔记,了解他们预习情况如何,好的表扬并奖励“大拇指”,对于预习不认真的学生一方面加强教育,另一方面则着重对这些学生予以帮助,及时了解他们在预习中发现什么问题,指导他们正确的看待不懂的问题,利用课堂上的时间解决这些问题。但预习笔记只是学生从书上摘录下来的一些语句,到底他们把所学知识掌握的如何,就需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及时反馈,了解学生真实的自学情况。 
  2.课上检查。课堂教学如果只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那肯定不利于新知的学习,更不利于教师及时地发现学生的预习情况,本学期我在教学时能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再发生这样的弊病,因此我每次上课时都会有二至三分钟抽查部分学生的预习情况,从而较全面地了解他们的预习质量如何,通过这样的检查,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另一方面则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并让一些预习不认真的学生吸取教训,从而在下次的预习上能不断地改正不足,争取进步。 
  3.其它检查辅助进行。除以上两种常用的检查方法外,我还不断总结一些其它的检查方法,使检查的力度能更“紧”。如:我还采用学生互查预习笔记、小组长抽查组员预习情况、优秀预习笔记评比展示等方法,不断地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总之,课前预习是学好小学数学必不可少的。
  • 【发布时间】2020/6/12 17:57:54
  • 【点击频次】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