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渗透与实施情感教育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我们除了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过程与方法的教学,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此,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与实施情感教育非常关键。有鉴于此,初中美术教师在授课时必须注重融入情感教育,以此使学生强化创作体验,感悟自身的创作心路。
关键词:初中美术;情感教育;渗透
从美术作品创作的角度来看,之所以同样主题的作品能够带给观众不同的观感体验,原因在于创作者在创作作品的过程当中均有着不同于他人的情感体验,这便使得即便是同一主题的美术作品也能够展现出不同的艺术特質的原因所在。对于初中美术教师而言,其亦应当让学生领会到这样一个道理:美术作品的创作并非是机械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应当利用手中的画笔,将自身的情感倾泻于画布之上,这样创作的美术作品方才能够打动人、触动人。为此,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加以论述,以供参考。
一、教师自身要具备丰富的情感
情感教育是建立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之上。一些教育专家对人的素质结构进行了分析,认为情感也是人的素质,并且是最重要的素质,从现实来看,情感在人的事业及发展中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稳定的情感是认识活动的动力和调节器。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要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指导学生情感实践,自己必须要有丰富的情感。有专家预测: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教师传统的授业功能将逐渐减弱,而人格培养的功能将加强,这就预示着情感教育在今后的教学中越来越重要。
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美术教师的课堂教学仍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情感教育,原因就是许多美术教师并未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情感教育,也就是所谓的真教育。陶行之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才能打到心的深处。”由此可见,美术教师要想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你自己首先要具备真实、强烈、深刻、稳定的情感,要有利用美术教学传递情感的能力。乌申斯基说得好:“教育别人应从规范自己做起。”因此,提高个人的情感素质,丰富个人的情感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必要条件。那么我们怎样丰富自己的情感?这就要求美术教师要加强理论方面学习,加强智力、道德与情感的整合,树立当代教育观,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要保持良好的心理气氛,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这样在教学时,我们才能利用自己丰富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会。
二、借助好的情感素材,来推进学生的良好素质形成
在初中美术教材中有很多内涵丰富的素材,借助这些教材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多加提炼美术教材中的精髓,把教材中找素材加以利用,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进行培训。初中的美术教材其实也是一本很全的道德修养书,对培养积极的爱国情怀,正确的劳动态度,良好的生活的习惯的篇章有很多,教师对教材进行整合,挖掘出这些素材的深刻内容,就可以对学生开展情感教育。比如爱国篇,例子可以引用“中国辉煌的美术历史”,这一篇章的讲解可以围绕爱国的主题。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有名的画家,教师可以通过大家的画来使学生对本国的画产生自豪感。很多的画家更有一些悲壮的爱国故事,教师可以在讲解美术知识的同时讲解这些画家的伟大事迹,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再如教材中有一个篇章是讲解居室装点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怎样进行废物利用,变废为宝。这节课的内容可以教会学生勤俭节约,更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创造能力,让他们在平时生活中更注意细节,感觉生活的美好,这对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再如,七年级上册教材关于“劳动是人类的创造力源泉”这一篇章,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篇章在很大的程度上对学生的劳动观进行教育,现今社会很多学生被娇生惯养惯了,他们缺乏对劳动的正确认识,这样一个篇章正好可以引导学生端正他们的劳动价值观。美术教材不仅仅只是美术知识,好好加以利用,可以使学生的美术基础与道德基础大大提升。
三、多种方式教学
我们都知道,初中生的思维较为活跃、难以集中注意力,但是却有着很强的探知欲,抓住学生这一特点,我们就要关注在教育方式上应当做到随时跟进,把握学生理解能力的大局面,并且随时做更新。因此在日常教育当中,我们不仅要做到课本中让学生弄懂、理解,还要积极拓展课外内容,让学生们不拘泥于现状与课本,打开思维链条。那么这就要求教师应当适度地引导学生参加一些野外活动,尝试新体验、获得新发现。例如,我们可以借助一些节假日,赢得同学与家长的同意后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带领学生户外采风、写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那么这就需要教师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尤其是安全的问题,一定是重中之重。其次就是紀律等问题。同时还需告知学生们,有问题随时与老师进行沟通。
我们可以以“春、夏、秋、冬”四季为例,当夏天的时候,老师做好充足的准备,需要先去踩点,在夏天,相信最使人陶醉的就是满塘的荷花了吧。我们选一个怡人的下午,学生们带上画板,在老师的带领下去写生。这样也更加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谊。这样,老师可以命题让学生们作画,如《荷花》。在这样一种前提下任由学生发挥,画出心中所想、眼中所见的荷花。老师就可以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在收作业后我们会发现,有些同学画的是具象的荷花,有些同学画的是抽象的荷花,学生们丰富的思维方式在画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写生的力量”。
四、优化教学评价,保护学生学习热情
学生对于教师的评价非常在意,教师的评价不仅仅是他们更为全面地、客观地看待自己作品的催化剂,也是他们学习兴趣的助推剂。教师对于他们的积极的评价,能够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分析与鉴赏的能力。与此同时,合理的评价还可以建立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同时也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公正、公平的评价方法。那么,应该如何开展评价呢?是否可以创新评价的形式与内容呢?
当前,我们所运用的评价多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内容也多为对学生的作品的评价,其实,评价还可以更多元。评价的方式可以是教师评价,也可以是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相评价,这样的评价会更立体,视角更多元,所呈现的结果也更多元。评价的内容也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作品,还可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评价学生的艺术感觉,评价学生的选材,评价学生的潜力等等,这样的评价才会更全面。
总的来说,美术创作无法脱离情感而存在。所以,在初中美术教育中,不仅要发掘学生的各项美术素养,而且更应关注其情感变化,不能满足于培养只知生搬硬套的画匠。为了让初中生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应当让其在快乐之中掌握相关知识,从而做到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并且提升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我坚信,只要让美术课程和素质教育彼此密切结合,就能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成为适应新时代的人才。
关键词:初中美术;情感教育;渗透
从美术作品创作的角度来看,之所以同样主题的作品能够带给观众不同的观感体验,原因在于创作者在创作作品的过程当中均有着不同于他人的情感体验,这便使得即便是同一主题的美术作品也能够展现出不同的艺术特質的原因所在。对于初中美术教师而言,其亦应当让学生领会到这样一个道理:美术作品的创作并非是机械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应当利用手中的画笔,将自身的情感倾泻于画布之上,这样创作的美术作品方才能够打动人、触动人。为此,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加以论述,以供参考。
一、教师自身要具备丰富的情感
情感教育是建立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之上。一些教育专家对人的素质结构进行了分析,认为情感也是人的素质,并且是最重要的素质,从现实来看,情感在人的事业及发展中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稳定的情感是认识活动的动力和调节器。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要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指导学生情感实践,自己必须要有丰富的情感。有专家预测: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教师传统的授业功能将逐渐减弱,而人格培养的功能将加强,这就预示着情感教育在今后的教学中越来越重要。
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美术教师的课堂教学仍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情感教育,原因就是许多美术教师并未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情感教育,也就是所谓的真教育。陶行之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才能打到心的深处。”由此可见,美术教师要想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你自己首先要具备真实、强烈、深刻、稳定的情感,要有利用美术教学传递情感的能力。乌申斯基说得好:“教育别人应从规范自己做起。”因此,提高个人的情感素质,丰富个人的情感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必要条件。那么我们怎样丰富自己的情感?这就要求美术教师要加强理论方面学习,加强智力、道德与情感的整合,树立当代教育观,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要保持良好的心理气氛,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这样在教学时,我们才能利用自己丰富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会。
二、借助好的情感素材,来推进学生的良好素质形成
在初中美术教材中有很多内涵丰富的素材,借助这些教材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多加提炼美术教材中的精髓,把教材中找素材加以利用,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进行培训。初中的美术教材其实也是一本很全的道德修养书,对培养积极的爱国情怀,正确的劳动态度,良好的生活的习惯的篇章有很多,教师对教材进行整合,挖掘出这些素材的深刻内容,就可以对学生开展情感教育。比如爱国篇,例子可以引用“中国辉煌的美术历史”,这一篇章的讲解可以围绕爱国的主题。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有名的画家,教师可以通过大家的画来使学生对本国的画产生自豪感。很多的画家更有一些悲壮的爱国故事,教师可以在讲解美术知识的同时讲解这些画家的伟大事迹,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再如教材中有一个篇章是讲解居室装点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怎样进行废物利用,变废为宝。这节课的内容可以教会学生勤俭节约,更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创造能力,让他们在平时生活中更注意细节,感觉生活的美好,这对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再如,七年级上册教材关于“劳动是人类的创造力源泉”这一篇章,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篇章在很大的程度上对学生的劳动观进行教育,现今社会很多学生被娇生惯养惯了,他们缺乏对劳动的正确认识,这样一个篇章正好可以引导学生端正他们的劳动价值观。美术教材不仅仅只是美术知识,好好加以利用,可以使学生的美术基础与道德基础大大提升。
三、多种方式教学
我们都知道,初中生的思维较为活跃、难以集中注意力,但是却有着很强的探知欲,抓住学生这一特点,我们就要关注在教育方式上应当做到随时跟进,把握学生理解能力的大局面,并且随时做更新。因此在日常教育当中,我们不仅要做到课本中让学生弄懂、理解,还要积极拓展课外内容,让学生们不拘泥于现状与课本,打开思维链条。那么这就要求教师应当适度地引导学生参加一些野外活动,尝试新体验、获得新发现。例如,我们可以借助一些节假日,赢得同学与家长的同意后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带领学生户外采风、写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那么这就需要教师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尤其是安全的问题,一定是重中之重。其次就是紀律等问题。同时还需告知学生们,有问题随时与老师进行沟通。
我们可以以“春、夏、秋、冬”四季为例,当夏天的时候,老师做好充足的准备,需要先去踩点,在夏天,相信最使人陶醉的就是满塘的荷花了吧。我们选一个怡人的下午,学生们带上画板,在老师的带领下去写生。这样也更加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谊。这样,老师可以命题让学生们作画,如《荷花》。在这样一种前提下任由学生发挥,画出心中所想、眼中所见的荷花。老师就可以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在收作业后我们会发现,有些同学画的是具象的荷花,有些同学画的是抽象的荷花,学生们丰富的思维方式在画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写生的力量”。
四、优化教学评价,保护学生学习热情
学生对于教师的评价非常在意,教师的评价不仅仅是他们更为全面地、客观地看待自己作品的催化剂,也是他们学习兴趣的助推剂。教师对于他们的积极的评价,能够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分析与鉴赏的能力。与此同时,合理的评价还可以建立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同时也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公正、公平的评价方法。那么,应该如何开展评价呢?是否可以创新评价的形式与内容呢?
当前,我们所运用的评价多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内容也多为对学生的作品的评价,其实,评价还可以更多元。评价的方式可以是教师评价,也可以是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相评价,这样的评价会更立体,视角更多元,所呈现的结果也更多元。评价的内容也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作品,还可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评价学生的艺术感觉,评价学生的选材,评价学生的潜力等等,这样的评价才会更全面。
总的来说,美术创作无法脱离情感而存在。所以,在初中美术教育中,不仅要发掘学生的各项美术素养,而且更应关注其情感变化,不能满足于培养只知生搬硬套的画匠。为了让初中生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应当让其在快乐之中掌握相关知识,从而做到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并且提升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我坚信,只要让美术课程和素质教育彼此密切结合,就能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成为适应新时代的人才。
- 【发布时间】2020/6/12 18:00:20
- 【点击频次】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