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谈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巧妙利用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探索翻转课堂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方法与途径,有助于提升数学课堂教学实效,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文章分别从翻转课堂的特点和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两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翻转课堂;小学数学教学;巧妙;利用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导,所有的教学活动和训练项目都根据教师的意愿来布置并实施,不但局限性强,而且很难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不但灵活性强,并且极具创新性。其中,翻转课堂的实施核心是: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工作,而课堂则演变成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互动、合作、探究问题的平台。而且通过导入翻转课堂,还能帮助学生快速了解自身的不足,也能帮助教师准确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方便教师及时做出针对性强的解决方案,以免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而且还能降低小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让他们养成遇到问题自主解决,遇到困惑主动询问的良好习惯。
一、调转学习流程,提高学生自主意识
翻转课堂的教学步骤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步骤是背道而驰的,但是目的是一样的。翻转课堂的实施规律在于: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在课下掌握,然后将预习阶段存在的困惑部分进行标注和整理,并拿到课堂中与教师和同学一同探究和解决,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如果想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落实翻转课堂,首先要对学习流程进行调转,从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两个基本步骤入手,调转“知识接收”和“知识吸收”的位置。先让学生在课下完成对相关知识点的吸收工作,然后在课堂中通过统一探究和互动合作来完成对知识点的接收工作。这样不但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且还能帮助学生快速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便于教师在第一时间获得有效的、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买文具》为例:该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并掌握彼此间的进率,培养学生把人民币的知识应用在生活中,让学生爱护人民币。在翻转课堂中,我调整了教学流程,让学生在课下完成对概念、定义的学习。之后我发现很多学生在自学的时候都在以下两点存在问题:很难把握不同面值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无法利用小面额人民币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针对这两个问题,我在课堂中开展了情境模拟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中利用钞票模具展开“购物活动”,来加深他们对人民币的理解,并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渗透对换算问题的解读,从而解决上述两个问题。
二、小组合作学习从而内化知识
学生提前利用视频学习后,就是翻转课堂应用的第二步了,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讨论与交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发挥组织者的作用,让学生按照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让他们在互助学习的过程中,互相帮助、互相讨论,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任务。例如,学习“三角形高的画法”这一内容时,我们也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从而解决学习中的疑惑点和难点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思考视频中教师提出的问题,然后由小组长进行口头汇报。其他小组也可以对结果进行质疑与讨论。通过进一步讨论,学生就会明白三角形的特征,明白了在画三角形的高时,就是从三角形的顶点到底边去做一条垂线。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课外不能解决的问题,让数学知识形成,那么学生就有新的收获。在课外学习知识,而在课堂生成知识,培养能力。为此我们认为翻转课堂能够让学生轻松地掌握知识,在表达和交流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和锻炼,从而达到了数学教学的目标。
三、强化数学思维,鼓励动手操作
新课改形势下的小学翻转课堂中,教师可以立足知识点,结合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经常性的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圆柱和圆锥》一课有关“圆柱”知识点的授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卡纸、剪刀和胶水之类的工具,在操作前提问学生知不知道圆柱由哪些图形组成,之后让学生根据教材中圆柱的形状尝试制作由两个相同的圆和一个长方形组成的圆柱。之后教师可以再提问有没有学生知道圆柱的表面积该如何计算,随即让学生把自己刚刚动手制作好的圆柱还原到开始的两个圆、一个长方形的状态,带领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长方形表面积的计算方式,接下来教师就可以讲解圆柱的表面积的概念,给学生举例经常见到的茶杯、薯片桶或者柱子等常见的圆柱形的物体。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有效地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四、课堂互动,解答数学困惑
学生在进行视频学习的时候,难免会遇到一些不能理解或是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时候无法及时与老师进行沟通,答疑解惑。这就需要学生将问题带到课堂上,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在互动过程中解决学习问题。例如,在学习《观察物体》时,学生已经在家看完教师录制的微视频。由于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掌握了本课的知识点,所以可直接让学生分组讨论问(下转第60页)(上接第61页)题。如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观察不同积木的各个面,并通过正面、侧面和上面的观察,谈论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感受。还可以让有能力的学生在课堂中扮演“小老师”的角色,既能突破问题又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发展。通过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会带动学习能力偏弱的学生,也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根据学生差异开展教学
现阶段的课堂中,教学模式还相对固定,同时因为班级内的学生人数相对较多,很多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无法充分地照顾到每一名学生,也很容易忽略他们的特长和优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能够让学生按照自身具体情况来进行学习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方式学习,不会因为其他同学的学习节奏过快或过慢而对自己的学习带来影响。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更加充分地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说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缺陷的合理补充。比如说在教学长方体体积的过程中,课堂教学完成后我们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微课视频,要求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观看,让他们对课堂中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对存在理解困难的问题必须要反复观看。因此教师在设计微课教学视频的过程中必须要联系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学习情况,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视频,进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六、课后验收反馈
翻转课堂的评价反馈与传统课堂不同。这种教学模式的课后反馈应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翻转课堂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而不仅仅重视学习结果。评价的内容既包括了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在与同学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又涵盖了结果表达和成果展示等诸多方面,强调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能力同步提高。
总之,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师生关系、教学流程和教学模式。它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中心和探究知识的主体,老师从讲述者变为引导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基于翻转课堂的导学策略对教师本身的专业素质要求很高,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有益,将这种教学方式付诸实践,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翻转课堂;小学数学教学;巧妙;利用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导,所有的教学活动和训练项目都根据教师的意愿来布置并实施,不但局限性强,而且很难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不但灵活性强,并且极具创新性。其中,翻转课堂的实施核心是: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工作,而课堂则演变成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互动、合作、探究问题的平台。而且通过导入翻转课堂,还能帮助学生快速了解自身的不足,也能帮助教师准确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方便教师及时做出针对性强的解决方案,以免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而且还能降低小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让他们养成遇到问题自主解决,遇到困惑主动询问的良好习惯。
一、调转学习流程,提高学生自主意识
翻转课堂的教学步骤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步骤是背道而驰的,但是目的是一样的。翻转课堂的实施规律在于: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在课下掌握,然后将预习阶段存在的困惑部分进行标注和整理,并拿到课堂中与教师和同学一同探究和解决,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如果想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落实翻转课堂,首先要对学习流程进行调转,从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两个基本步骤入手,调转“知识接收”和“知识吸收”的位置。先让学生在课下完成对相关知识点的吸收工作,然后在课堂中通过统一探究和互动合作来完成对知识点的接收工作。这样不但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且还能帮助学生快速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便于教师在第一时间获得有效的、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买文具》为例:该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并掌握彼此间的进率,培养学生把人民币的知识应用在生活中,让学生爱护人民币。在翻转课堂中,我调整了教学流程,让学生在课下完成对概念、定义的学习。之后我发现很多学生在自学的时候都在以下两点存在问题:很难把握不同面值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无法利用小面额人民币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针对这两个问题,我在课堂中开展了情境模拟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中利用钞票模具展开“购物活动”,来加深他们对人民币的理解,并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渗透对换算问题的解读,从而解决上述两个问题。
二、小组合作学习从而内化知识
学生提前利用视频学习后,就是翻转课堂应用的第二步了,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讨论与交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发挥组织者的作用,让学生按照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让他们在互助学习的过程中,互相帮助、互相讨论,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任务。例如,学习“三角形高的画法”这一内容时,我们也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从而解决学习中的疑惑点和难点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思考视频中教师提出的问题,然后由小组长进行口头汇报。其他小组也可以对结果进行质疑与讨论。通过进一步讨论,学生就会明白三角形的特征,明白了在画三角形的高时,就是从三角形的顶点到底边去做一条垂线。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课外不能解决的问题,让数学知识形成,那么学生就有新的收获。在课外学习知识,而在课堂生成知识,培养能力。为此我们认为翻转课堂能够让学生轻松地掌握知识,在表达和交流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和锻炼,从而达到了数学教学的目标。
三、强化数学思维,鼓励动手操作
新课改形势下的小学翻转课堂中,教师可以立足知识点,结合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经常性的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圆柱和圆锥》一课有关“圆柱”知识点的授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卡纸、剪刀和胶水之类的工具,在操作前提问学生知不知道圆柱由哪些图形组成,之后让学生根据教材中圆柱的形状尝试制作由两个相同的圆和一个长方形组成的圆柱。之后教师可以再提问有没有学生知道圆柱的表面积该如何计算,随即让学生把自己刚刚动手制作好的圆柱还原到开始的两个圆、一个长方形的状态,带领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长方形表面积的计算方式,接下来教师就可以讲解圆柱的表面积的概念,给学生举例经常见到的茶杯、薯片桶或者柱子等常见的圆柱形的物体。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有效地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四、课堂互动,解答数学困惑
学生在进行视频学习的时候,难免会遇到一些不能理解或是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时候无法及时与老师进行沟通,答疑解惑。这就需要学生将问题带到课堂上,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在互动过程中解决学习问题。例如,在学习《观察物体》时,学生已经在家看完教师录制的微视频。由于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掌握了本课的知识点,所以可直接让学生分组讨论问(下转第60页)(上接第61页)题。如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观察不同积木的各个面,并通过正面、侧面和上面的观察,谈论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感受。还可以让有能力的学生在课堂中扮演“小老师”的角色,既能突破问题又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发展。通过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会带动学习能力偏弱的学生,也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根据学生差异开展教学
现阶段的课堂中,教学模式还相对固定,同时因为班级内的学生人数相对较多,很多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无法充分地照顾到每一名学生,也很容易忽略他们的特长和优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能够让学生按照自身具体情况来进行学习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方式学习,不会因为其他同学的学习节奏过快或过慢而对自己的学习带来影响。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更加充分地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说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缺陷的合理补充。比如说在教学长方体体积的过程中,课堂教学完成后我们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微课视频,要求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观看,让他们对课堂中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对存在理解困难的问题必须要反复观看。因此教师在设计微课教学视频的过程中必须要联系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学习情况,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视频,进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六、课后验收反馈
翻转课堂的评价反馈与传统课堂不同。这种教学模式的课后反馈应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翻转课堂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而不仅仅重视学习结果。评价的内容既包括了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在与同学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又涵盖了结果表达和成果展示等诸多方面,强调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能力同步提高。
总之,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师生关系、教学流程和教学模式。它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中心和探究知识的主体,老师从讲述者变为引导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基于翻转课堂的导学策略对教师本身的专业素质要求很高,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有益,将这种教学方式付诸实践,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 【发布时间】2020/6/12 18:00:32
- 【点击频次】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