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多媒体在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在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我们欲取得有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效果,就必须遵循一定原则,按照一定实践要求,才能使多媒体的功能优势发挥出来,才能为学生成为一个讲文明,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能力的合格公民奠基服务。
关键词:职业道德与法律;多媒体;有效运用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职学校加强学生思想品德,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学科课程。该课程内容丰富,涉及到学生礼仪、道德、法治等多方面内容。但这些内容都直接指向职业,为学生将来就业起到直接引导和培训作用。多年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这些内容仅采用传统讲解式,是非常空洞抽象的,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更不利于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在倡导媒体化教学的今天,多媒体成为了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的重要利器。又特别是在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多媒体与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已由简单使用向深度融合,创新融合过渡了。因此,作为一线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师,我们应更新教学理念,果敢地把多媒体与该学科教学整合。下面,我结合实践,谈谈多媒体在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的运用。
一、多媒体在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运用应遵循的原则
(一)实效性原则。运用多媒体开展道德与法律教学,强调实效性,就是我们花那么多时间去设计制作课件的重要原因。在追求高效课堂的今天,活用手段是其中重要一环。而有效运用多媒体,主要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化抽象为形象,生动课堂,丰富内容,降低教学难度,实施生活化教学等方面发挥作用。
(二)直观性原则。职业道德与法律虽然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行为、职业道德行为和法律行为为己任,是一门生活化学科。但形成教材后,很多知识都被概括化,抽象化,显得令人费解。要让知识基础较差的中职学生来理解、接受那些思想教育观点,无疑会成为我们教学难点。而有效运用多媒体辅助,就可化抽象为形象,给课堂直观化,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教学中来。根据直观化原则,我们就可把职业道德与法律的知识负载到图像、动画、声音或视频上,从而变成中职学生易于接受的视觉化的感知内容。
(三)针对性原则。运用多媒体辅助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首先就要体现因材施教理念。这才是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有效教育。为此,我们在使多媒体教学时应遵循针对性原则。这种针对性主要是基于我们应用多媒体所创设的情境或呈现的内容应符合中职学生年龄特征、思维水平、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同时,多媒体可以打通互联网平台,在拓展教学内容的同时,我们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要梯度要求,选择符合各个学力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的内容和学习方式。从这儿来看,作为一线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师,重视针对性原则,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二、多媒体在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运用的实践要求
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教学中,要使多媒体功能优势充分发挥,化为教学优化,成就高效课堂,就需要我们在具备较好信息技术素养、具有现代教学法知识外,还需要我们做到这几个方面下力气,才能最大限度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法治观念形成服务。
(一)加强课前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不论是一般计算机教学还是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电子白板,都需要课件来实现我们的教学意图。作为课前准备工作之一的课件设计制作,是我们一线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为有效运用多媒体,我认为做好课件,应从这三个方面去着力:
一是简洁设计。课件中掺杂了过多不必要元素,没有注重简洁性。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往往不顾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认知能力,几乎把所有知识点都纳入到课件中,同时使用很多图片、声音和视频,课件内容繁多,界面花哨。这实际上效果不好,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学生对主题内容的知觉选择。
二是时长把握。多媒体运用的定位是辅助,不是呈现所有内容的“黑板”。只有在常规手段不能很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时,我们才可以考虑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也就是说,多媒体的运用要适量,要恰当,把握使用时长和次数。一般来说,单个课件的时间应控制在二到三分钟内,总时间控制在十分钟左右。
三是生活化。除了营造氛围的多媒体使用外,多媒体所提供的教学材料既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又要与教学内容相一致。尽可能地把“习礼仪,讲文明”“知荣辱,有道德”“守法律己,不违法犯罪”等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相结合,通过具体情境或现实生活案例,来诱发学生对知识的思考,从而在突破重难点中提高教学有效性。
(二)不可忽视传统手段的运用。多媒体不是万能的,处处都需要。同时,有些教学需要,只需要一些简单的手段就可以实现了,我们没有必要花时间去准备课件。也就是说,在倡导多媒体教学的今天,我们不可忽视传统手段的运用。因此,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教学中,教师必须正确处理教师、学生、多媒体三者之间的关系,注重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这样处理与教学,对教师自身也是有较好促进作用的。
(三)要注重师生互动。教学,即师生的对话互动。新课标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教学时,我们就应搭建平台,让学生自己思考、理解、想象,通过预设的互动,最终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堂中,老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主体与学主体的关系就是引领与点拨、引导。因此,在运用多媒体助力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必须体现这种教育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思想品德和法律意识的培养。
总之,多媒体在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的作用是巨大的。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一定要适度、灵活运用,使其更好地为高效教学服务,为学生成为一个讲文明,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能力的合格公民服务。
参考文献:
[1]程晓龙,多媒体在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的应用[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5年。
关键词:职业道德与法律;多媒体;有效运用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职学校加强学生思想品德,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学科课程。该课程内容丰富,涉及到学生礼仪、道德、法治等多方面内容。但这些内容都直接指向职业,为学生将来就业起到直接引导和培训作用。多年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这些内容仅采用传统讲解式,是非常空洞抽象的,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更不利于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在倡导媒体化教学的今天,多媒体成为了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的重要利器。又特别是在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多媒体与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已由简单使用向深度融合,创新融合过渡了。因此,作为一线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师,我们应更新教学理念,果敢地把多媒体与该学科教学整合。下面,我结合实践,谈谈多媒体在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的运用。
一、多媒体在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运用应遵循的原则
(一)实效性原则。运用多媒体开展道德与法律教学,强调实效性,就是我们花那么多时间去设计制作课件的重要原因。在追求高效课堂的今天,活用手段是其中重要一环。而有效运用多媒体,主要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化抽象为形象,生动课堂,丰富内容,降低教学难度,实施生活化教学等方面发挥作用。
(二)直观性原则。职业道德与法律虽然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行为、职业道德行为和法律行为为己任,是一门生活化学科。但形成教材后,很多知识都被概括化,抽象化,显得令人费解。要让知识基础较差的中职学生来理解、接受那些思想教育观点,无疑会成为我们教学难点。而有效运用多媒体辅助,就可化抽象为形象,给课堂直观化,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教学中来。根据直观化原则,我们就可把职业道德与法律的知识负载到图像、动画、声音或视频上,从而变成中职学生易于接受的视觉化的感知内容。
(三)针对性原则。运用多媒体辅助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首先就要体现因材施教理念。这才是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有效教育。为此,我们在使多媒体教学时应遵循针对性原则。这种针对性主要是基于我们应用多媒体所创设的情境或呈现的内容应符合中职学生年龄特征、思维水平、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同时,多媒体可以打通互联网平台,在拓展教学内容的同时,我们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要梯度要求,选择符合各个学力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的内容和学习方式。从这儿来看,作为一线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师,重视针对性原则,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二、多媒体在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运用的实践要求
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教学中,要使多媒体功能优势充分发挥,化为教学优化,成就高效课堂,就需要我们在具备较好信息技术素养、具有现代教学法知识外,还需要我们做到这几个方面下力气,才能最大限度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法治观念形成服务。
(一)加强课前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不论是一般计算机教学还是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电子白板,都需要课件来实现我们的教学意图。作为课前准备工作之一的课件设计制作,是我们一线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为有效运用多媒体,我认为做好课件,应从这三个方面去着力:
一是简洁设计。课件中掺杂了过多不必要元素,没有注重简洁性。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往往不顾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认知能力,几乎把所有知识点都纳入到课件中,同时使用很多图片、声音和视频,课件内容繁多,界面花哨。这实际上效果不好,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学生对主题内容的知觉选择。
二是时长把握。多媒体运用的定位是辅助,不是呈现所有内容的“黑板”。只有在常规手段不能很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时,我们才可以考虑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也就是说,多媒体的运用要适量,要恰当,把握使用时长和次数。一般来说,单个课件的时间应控制在二到三分钟内,总时间控制在十分钟左右。
三是生活化。除了营造氛围的多媒体使用外,多媒体所提供的教学材料既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又要与教学内容相一致。尽可能地把“习礼仪,讲文明”“知荣辱,有道德”“守法律己,不违法犯罪”等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相结合,通过具体情境或现实生活案例,来诱发学生对知识的思考,从而在突破重难点中提高教学有效性。
(二)不可忽视传统手段的运用。多媒体不是万能的,处处都需要。同时,有些教学需要,只需要一些简单的手段就可以实现了,我们没有必要花时间去准备课件。也就是说,在倡导多媒体教学的今天,我们不可忽视传统手段的运用。因此,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教学中,教师必须正确处理教师、学生、多媒体三者之间的关系,注重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这样处理与教学,对教师自身也是有较好促进作用的。
(三)要注重师生互动。教学,即师生的对话互动。新课标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教学时,我们就应搭建平台,让学生自己思考、理解、想象,通过预设的互动,最终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堂中,老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主体与学主体的关系就是引领与点拨、引导。因此,在运用多媒体助力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必须体现这种教育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思想品德和法律意识的培养。
总之,多媒体在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的作用是巨大的。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一定要适度、灵活运用,使其更好地为高效教学服务,为学生成为一个讲文明,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能力的合格公民服务。
参考文献:
[1]程晓龙,多媒体在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的应用[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5年。
- 【发布时间】2020/7/8 17:28:20
- 【点击频次】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