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课程分层作业实施的探究

 

【作者】 肖育翠

【机构】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锦门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分层是基于个体之间的客观差异,分层作业的方式可以更好地适应个体差异,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研究运用观察法和调查研究法对小学语文课程实施分层作业的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发现小学语文课程实施分层作业在教师认识、学生分层管理、作业布置、作业评价等方面都存在不足。为此,需要采取专家培训、教学教研、学生合理分层、设计作业库、档案袋评价等优化措施,有效改进小学分层作业,助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分层作业;差异教学;小学教育
  一、分层作业概述
  要正确理解分层作业,我们还必须先知道什么是课外作业。课外作业也叫家庭作业。它是学生按照教师的布置,在上课以外的时间独立完成的作业。①课外作业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运用。课外作业一般有阅读作业、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实际活动作业。课外作业要求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与课堂内容密切联系,互相促进;作业量和难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同时不能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作业形式要多样;教师要及时检查和评定。
  《辞海》中“分层”指的是依照相关标准或规律将一组数据进行分组。分层作业即教师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布置符合个体学习需要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外作业。更简单的来说,分层作业即根据个体差异设计的提高个人能力和特长的课外作业,因此分层作业不仅要满足课外作业的要求,还要分析个人的特点,符合个人发展的需求。
  二、目前小学语文课程实施分层作业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分层作业的认识不准确
  部分教师认识到分层作业的重要性,但是在教学中很少运用分层作业或反馈的效果不明显。调查结果显示部分教师认为教学中实行分层作业有利于贯彻因材施教原则,促进学生个体更佳发展,她们在自己所教班级内运用分层作业,但教师反映设计分层作业难度较大,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并不明显,相反还会引起部分学生的不满,学生会认为自己的作业量和难度与同学有差异,对自己不公平。还有一部分老师认为分层作业对学生来说并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分层作业现在还没有在学校内普遍运用,甚至对于分层作业还没有清晰的界定。如果在小学内实行分层作业,一方面不能确定分层作业一定能按其预期的计划进行,另一方面还不能保证分层作业一定会尊重学生的差异,促进每个个体更佳发展。
  (二)学生的分层管理不科学
  班级内的作业满足了大多数学生的需要,但有时会忽视特优生及差生的学习需要。在班级内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优劣将学生大致分为优生、中等生、差生。从每个等级的人数来看,中等生的人数最多,特优生和差生的人数最少,因此,教师若满足中等生的学习能力水平和知识掌握程度,布置的作业一般是按中等生学习水平来布置的,但是对于特优生来说难度较小,不能开发其潜能,不能激发其进取心。对于差生来说难度又稍微有点大,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时花的时间长,不能完成或不能独立地解决,促使差生使用错误的方法,比如网上搜索答案、抄同学的作业,久而久之,差生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三)作业布置不合理
  目前小学生的作业量还是偏大,很多小学生在放学回家后稍作休息就开始写作业,学生每天做作业需要花很长时间,甚至到深夜。语文老师为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会布置各种类型的作业。近年来报名晚辅的小学生人数在增加,这也证明了小学生的作业量已经超出他们的接受能力。这仅仅是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越来越多的孩子为了拉大与同龄人的差距报名培训班,学生选择学科类的课外班和家教占主流,其中以提高班居多。这反映出学生课外少有拓展其他能力的时间,课外成为课内的延伸。②这些培训班也会为孩子布置作业,导致孩子每天就仅限于机械地完成作业,对这些作业的理解程度自然是较低的,并且剥夺了孩子自由选择完成其他作业的权利。
  (四)作业评价太单一
  最突出的是作业评价中量性评价占的比重较大。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一般是分数评价或者等级评价,缺少质性评价。其次,评价的主体单一。一般仅仅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几乎所有的评价工作都由教师一人承担,教师每天要为几十个孩子甚至更多孩子批改作业,这既会降低评价的质量,又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占用教师很多时间,教师教学反思以及教学的重心转移,反而不利于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也不符合学生作业评价的初心。第三,缺少个性化点评。目前很多评价要么只有对学生缺点的批评或者只有对学生优点的点评,要么大多数同学的评价都一样,甚至没有评价。这样,对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
  三、小学语文课程分层作业的实施策略
  (一)提升教师素质
  学校应鼓励教师开展分层作业,并聘请专家对教师开展培训,明确各学科的教学特点,针对学科的特点帮助教师提升对分层作业的认识。学校要支持教师在教学中实施分层作业,为教师实施分层教学提供充足的教学支持。      
  学校要成立语文学科分层作业研究小组,到其他成功开展分层作业的学校进行学习教研。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大胆创新作业的形式,成立研究小组有利于一线的教师根据本校的情况设计出适合本校的分层作业,一方面促进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提高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同时鼓励校校之间交流借鉴成功的经验。
  (二)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管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实施分层作业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地分层,即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对学生进行分层,对学生的分层不能一次敲定,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需要对学生的分层进行调整。
  采用“积分制”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当学生的作业完成较好时,根据作业的难度、完成的质量等分等级为学生加上相应的分数,当学生的分数达到相应的标准即可兑换奖品,同时当学生不认真完成作业或者完成作业的质量太差则扣除相应的分数。通过物质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对学习兴趣的增加,外部动机便会逐渐转化成内部动机,因此对学生的强化物的选择也应相应改变,比如对于较强内部动机的学生可以将更高难度的题作为强化物,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能增加学生的信心。
  (三)作业类型多样化
  在设计书面作业时,要结合操作性作业设计个人独立作业,同时结合小组合作作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时,小组学习的方式也应延伸到课外学习中,小组成员间也可以根据学习任务不同,学生自行组织形成小组,甚至整个班级集体探索学习。在组织内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也是管理者,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意识。比如《植物妈妈有办法》课后作业就可以让孩子们组成小组到野外或网上查阅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既可以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掌握,又可以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崇敬之情。
  (四)优化教育评价方式
  为学生建立学习档案,记录每个学生的进步情况,实现对学生的多主体形成性评价。档案袋评价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评价反思的一种评价方法,档案袋中的材料要包含学生的成长过程和结果。比如学生最好的作品或喜欢的作品、教师所做的课堂观察、本年度的教学计划、教师在学年结束时根据课程目标对学生表现的评价、评语等。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放进档案袋的材料,学生在选择材料时明白“为什么要选择此作品?此作品的最好的地方是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是什么?怎么改进?”等,③这样不仅促进学生发挥主体性和积极性,通过评价反思,做出相应的调整,同时打破了传统的总结性评价至上的方式,更注重过程性评价,实现过程与结果并重。
  总之,分层作业是根据学生每个个体的特点和个体差异设计的能促进个体更佳发展的作业,贯彻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分层作业在小学普遍实施,不仅需要教师不断实践、探索,提升自己设计分层作业的能力,也需要学校、社会、家长以及学生的全面配合。
  参考文献:
  [1]侯美霞.语文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8:1.
  [2]周德昌.简明教育辞典.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136-137.
  [3]程翔,万锡茂,王力鹏.调研先行 实证探究:寻找科学减负之路[J].中小学管理,2015(08):34-36.
  [4]林静远,朱振岳.让每个学生“吃得饱”又“吃得好”[N].中国教育报,2014-10-23(003).
  [5]杨阳.“互联网+”时代下新型学生档案袋评价的探索[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8,25(03):109-113.
  [6]林苗.研究性学习的发展性评价建构[D].扬州.扬州大学,2016.
  [7]夏雪梅,方臻.“完成”和“正确”之外,理想的作业行为是什么[J].人民教育,2016(23):76-80. 
  [8]焦来宪.十年磨一剑:“分层教学走班制”促学校内涵发展[J].中小学管理,2013(09):35-36.
  [9]于永正.个性化作业设计经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注释:
  ①周德昌.简明教育辞典.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136-137.
  ②程翔,万锡茂,王力鹏.调研先行  实证探究:寻找科学减负之路[J].中小学管理,2015(08):34-36.
  ③杨阳.“互联网+”时代下新型学生档案袋评价的探索[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8,25(03):109-113. 
  • 【发布时间】2020/7/8 17:30:11
  • 【点击频次】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