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常言道:“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在数学教学中,兴趣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前提,也是激发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只有学生感兴趣,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能力,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由于小学生受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的制约,那么,如何激发小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呢?
关键词:明确目标产生学习兴趣;灵活多样激发学习兴趣;动手操作促进学习兴趣;寻找规律发展学习兴;趣融洽关系巩固学习兴趣
一、明确学习目标,产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当一个人有了某种需要时,才会对相关事物引起注意,并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后,应明确具体地交待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知识体系中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地位、作用,从而引起学生的重视,产生心理的需要,引发学习的愿望,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教法灵活多样,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的选用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成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课堂教学自然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1、表演。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他们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易疲劳,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设计出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采用表演法来引导学生。比如教学认识方向时,让八个小朋友戴着头饰,有四个是东南西北,另四个是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教师指定一个方向后,其他七个该站哪个位置?经过老师指导,八个同学很快就掌握了。再问下面的同学,谁上来表演一下,这时,同学们都动起来了, 纷纷要上来试一试,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如此上课,不仅抓住了该节课的核心内容,而且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游戏。根据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我采用竞赛的教学方法,使他们感到每节数学课都很有新鲜感,很有挑战性。例如,在练习中适时适当开展“看谁的小红旗最多”,“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找朋友”“开火车”等各种游戏性的练习。通过游戏的形式使学生获得成功、获得满足,而获得知识。
实践证明,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学生动手操作,促进学习兴趣
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形象具体,易于诱发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之,就是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圆锥体积计算时,教师先准备好必要的教具,等底等高的圆柱容器与圆锥容器,以及细沙土等。让同学们自己先动手操作,从圆柱里倒入圆锥,再从圆锥里倒入圆柱,看看两者的关系。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及讨论后得出: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三倍,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教学经验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比看教师做实验、听教师讲解获得的知识牢固得来,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
四、善于寻找规律,发展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性,所以数学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突出数学知识的特点及规律,以直接或间接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规律,才能使学生越学越有兴趣,从而正确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如在教学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时,先出示一道口算题5x3=( ),学生算出结果是15,然后再出示:50x3:( ),500x3=( ),0.5x3=( ),5x0.03=( ),让学生算出结果后,观察积与因数变化有什么规律,学生讨论后得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积就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由于学生发现了规律,就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兴趣愈加浓厚,他们掌握这些知识就更加快捷。
五、精心设计练习,提高学习兴趣
新的知识形成后,练习是数学课堂的重要环节,课堂练习设计得好,既能巩固知识,形成技巧,又能增添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在设计练习时。我特别注意做到如下三点:首先,练习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循序渐进,有层次性。其次,针对学生喜新求趣的心理特征,设计练习题避免单调乏味,要具有游戏性及趣味性。最后,练习手段要灵活多样,根据小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引进竞争机制。如此设计练习,达到增添兴趣,扩展思维,发展智能的目的。
六、融洽师生关系,巩固学习兴趣
教育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教师应该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联合会,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朋友关系,甚至可以建立母女般、父子般或兄弟姐妹般的融洽关系,让学生觉得你是最值得信任的人,可以跟你无语不说,无事不谈,从而达到师生关系最佳状态。在课堂中,教师应始终带着愉悦的情绪向学生讲述知识,带着满意的情绪对待学生取得的每一点进步。这样,在教师高涨情绪的感染下,学生就能以热烈而饱满的情绪,愉快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学习数学,兴趣为先,小学数学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他们从“要我学”向“我想学”“我要学”的方向发展,兴趣浓厚,全身心地学习数学。使小学数学课堂多姿多彩,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明确目标产生学习兴趣;灵活多样激发学习兴趣;动手操作促进学习兴趣;寻找规律发展学习兴;趣融洽关系巩固学习兴趣
一、明确学习目标,产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当一个人有了某种需要时,才会对相关事物引起注意,并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后,应明确具体地交待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知识体系中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地位、作用,从而引起学生的重视,产生心理的需要,引发学习的愿望,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教法灵活多样,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的选用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成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课堂教学自然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1、表演。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他们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易疲劳,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设计出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采用表演法来引导学生。比如教学认识方向时,让八个小朋友戴着头饰,有四个是东南西北,另四个是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教师指定一个方向后,其他七个该站哪个位置?经过老师指导,八个同学很快就掌握了。再问下面的同学,谁上来表演一下,这时,同学们都动起来了, 纷纷要上来试一试,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如此上课,不仅抓住了该节课的核心内容,而且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游戏。根据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我采用竞赛的教学方法,使他们感到每节数学课都很有新鲜感,很有挑战性。例如,在练习中适时适当开展“看谁的小红旗最多”,“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找朋友”“开火车”等各种游戏性的练习。通过游戏的形式使学生获得成功、获得满足,而获得知识。
实践证明,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学生动手操作,促进学习兴趣
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形象具体,易于诱发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之,就是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圆锥体积计算时,教师先准备好必要的教具,等底等高的圆柱容器与圆锥容器,以及细沙土等。让同学们自己先动手操作,从圆柱里倒入圆锥,再从圆锥里倒入圆柱,看看两者的关系。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及讨论后得出: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三倍,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教学经验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比看教师做实验、听教师讲解获得的知识牢固得来,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
四、善于寻找规律,发展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性,所以数学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突出数学知识的特点及规律,以直接或间接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规律,才能使学生越学越有兴趣,从而正确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如在教学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时,先出示一道口算题5x3=( ),学生算出结果是15,然后再出示:50x3:( ),500x3=( ),0.5x3=( ),5x0.03=( ),让学生算出结果后,观察积与因数变化有什么规律,学生讨论后得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积就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由于学生发现了规律,就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兴趣愈加浓厚,他们掌握这些知识就更加快捷。
五、精心设计练习,提高学习兴趣
新的知识形成后,练习是数学课堂的重要环节,课堂练习设计得好,既能巩固知识,形成技巧,又能增添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在设计练习时。我特别注意做到如下三点:首先,练习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循序渐进,有层次性。其次,针对学生喜新求趣的心理特征,设计练习题避免单调乏味,要具有游戏性及趣味性。最后,练习手段要灵活多样,根据小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引进竞争机制。如此设计练习,达到增添兴趣,扩展思维,发展智能的目的。
六、融洽师生关系,巩固学习兴趣
教育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教师应该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联合会,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朋友关系,甚至可以建立母女般、父子般或兄弟姐妹般的融洽关系,让学生觉得你是最值得信任的人,可以跟你无语不说,无事不谈,从而达到师生关系最佳状态。在课堂中,教师应始终带着愉悦的情绪向学生讲述知识,带着满意的情绪对待学生取得的每一点进步。这样,在教师高涨情绪的感染下,学生就能以热烈而饱满的情绪,愉快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学习数学,兴趣为先,小学数学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他们从“要我学”向“我想学”“我要学”的方向发展,兴趣浓厚,全身心地学习数学。使小学数学课堂多姿多彩,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 【发布时间】2020/7/8 17:36:43
- 【点击频次】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