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科学教学不可忽视的几个问题

 

【作者】 张吉方

【机构】 四川武胜县叶家山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要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使之更好地担当学生科学启蒙教育任务,我们就应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教学实践。而实践中,我们又会出现或这或那问题。而有些问题却是我们不可忽视的。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问题;不可忽视
  提高教学有效性,是近年来新课改的重要追求。而小学科学作为一门新学科,起步晚,积攒的经验不多,如何提高其教学效果,就成为我们很多教师一直在探寻的实践课题。虽然这几年在新课改实践中取得了长足进步,教师观念有了明显变化,角色意识增强,教学质量有了提升。但总的来说,与其他学科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或多或少地桎梏着教师行为,影响着教学效果的提升和学生的发展。因此,担当学生科学启蒙教育的科学教育,我认为不可忽视,需要我们“反其道而行之”。下面,我结合实践,谈谈科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几个问题。
  一、不可忽视的提问意识培养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小学科学要提高学生探究精神和能力,而提问意识则是探究行为的基础,是学生产生探究动力的前提。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不可忽视学生提问意识的培养。作为一线教师,应把学生敢提问、能提问、会提问作为一种教学追求。这样,才会把提问意识培养有效落实到实践中去。但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发现,虽然我们教师采取了启发式方法,引导学生去思考,体现了“教有疑”思想,但没有注重学生提问意识的培养,学生质疑意识差,缺乏问难勇气,提出的问题常常浮于表面,价值性不强。这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品质所不允许的。这多年的小学科学教学告诉我们,要培养学生提问意识,我认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必要整理,在整理中概括归纳起有价值的问题。现实中,有的教师常抱怨学生不会提问题,不是“乱想”就是“瞎问”,提出的问题“不靠谱不着调”。有这种抱怨态度的教师,自然就没有对学生的“乱想”“瞎问”进行过有效引导,甚至没有好的语气对他们进行评价。很可能他们当时的做法就是直接对学生批评,扼杀了学生敢想敢问的提问兴趣,这样的提问意识如何形成。因此,培养学生提问,需要我们三个方面,一是对于学生的“乱提瞎问”要进行适当引导,使其“转正”,形成科学价值的问题;二是对其进行激励评价,增强他们敢问敢想的信心;三是加强提问方法的授予,教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实践策略。只有这样循序渐进的教学,才能在反复锻炼中提高学生提问意识。这是我们小学科学担当学生科学启蒙教育不可推脱的重要任务,不可忽视。
  二、不可忽视的手脑结合
  虽然动作与思维培养有着很大关系,手动能促进脑动,提高思维活动能力。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不在动手实践中引导学生思考,他们也不会在手动的同时引发脑动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动作能促进学生动脑的前提是学生已经学会了动手的同时,就要调动思维配合,即动手时脑就参与到活动中来了。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时,就要引导学生在动手时如何动脑,不能只做不想,只做不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对于做出来的实验现象为什么会这样不作思考。现实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过分强调学生动手,而忽视了要求学生在动手的同时还要动脑的习惯的培养。课堂上学生有许多动手的机会平台,学生也忙忙碌碌。但这看似热闹的动手活动,学生往往头脑一片空白,并没有对学生思维培养有多大积极意识,学生探究能力也没有太大的实质性的提高。因此,作为我们小学科学教师,应具有双重意识,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时,也要强调学生动脑能力的培养,二者相辅相成,不能厚此薄彼,都应在实践中加强引导。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有了动手就要动脑的习惯时,我们只搭建动手操作平台,学生就会有边做边思的习惯,他们就会在操作中主动思考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不那样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而非那样的效果等如此有价值的科学思考。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和平台,更要组织学生在动手操作前先动脑进行猜想、预测,设计实验操作方法,在实验后进行分析、研讨、归纳出现这样结果的原因。这样教学,才能促进学生手脑结合,动作与思维得到共同培养。
  三、不可忽视的动态生成
  完美而高效的课堂,是精心预设与动态生成的有机结合。而在现实中,我们很多教师只注重教学预设,做足课堂准备,教学实施时只需要“照章操作”。课堂上即使有价值的问题出现,可作新的教学资源补充时,他们也怕担心影响教学时间而完不成教学任务。有了这样想法,自然就会忽视课堂上的动态生成。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科学教学课堂,我们不能总习惯于教学套路,太过于程式化,一个智慧型教师,能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做到“灵活处理”,体现了教师的驾驭能力。要知道,教学是一段未知的旅程,时时都可能出现不同的风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时时都要想到,预料不到的事情时时都可能发生。如果出现的偶发事件或“杂音”,如果具有资源作用,我们就要及时捕捉抓住,把这种动态生成的资源用于到教学中来,使其成为我们现有教学流程的一部分,形成精心预设与生成相结合。这样才能使我们教学相得益彰。而且对“资源创始人”还是一种激励,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敢想敢思或敢为”的胆量。
  当然,有效的科学教学,还有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作为一线教师,或多或少都会出现或这或那的问题。这是不足奇怪的,但如果我们多作反思型教师,就会不断从不足中改进,提高自我教育教学能力,同时也对学生科学素养提高是很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蒋峰,科学教学中常被忽视的几个问题[J].小学教学研究,2005年。
  [2]陈立文,浅谈小学科学课教学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J].科技视界,2015年。
  • 【发布时间】2020/7/8 17:40:28
  • 【点击频次】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