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语文合作学习

 

【作者】 唐学连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大观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合作学习是一种基于素质教育号召提倡的学习方式,但纵观当前现实实际教学开展运用却并不乐观。本文就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开展过程中合作学习运用现状,结合具体实际语文课堂相关教学范例及经验积累,浅谈如何高效运用合作学习增进推动小学语文的现实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 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合作学习”在总体上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它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动、互助性学习。而它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组织形式,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对学习的兴趣。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语文课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 下面就这一问题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根据个体优势,合理科学分工合作
  每個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优势领域,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优势,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工合作,以确保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得到有效发挥,将“优势互补”这句话切实落实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推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以《小河与青草》这一课教学为例,这篇课文内容很长,且都是对话的形式,若单纯地让学生进行阅读,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直接影响学生对这一课的学习兴趣。为此,笔者就根据课文中的人物特点,让不同的学生分别扮演其中的角色,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在角色朗读完课文之后,学生对课文的中心思想也有了大致的了解,而且在这样的合作朗读过程中,学生与人合作交往的能力也得到有效培养。
  二、 合作学习要把握合作时机 
  合作学习是学习的形式和手段,它最终要为内容和目的服务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切不可一味的盲目,动不动就合作,应该发挥我们教师敏锐的观察力和思维力,审时度势,在需要合作的时候合作。 
  教学中,如果出现了新知识,需要新能力时,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当遇到了大家都渴望解决的问题并且有一定难度时,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当学生意见不一致,引起争论时,让学生按观点不同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探究;之后再展开辩论。这样抓住契机的合作学习,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在教学古诗《游山西村》时,学生读诵是没有问题的,可在理解故事的意思的时候就有了困难。这是学生仅凭个人的能力学懂古诗的意思,不仅难度大,而且费时间。于是,我及时提议让学生合作学习,依靠集体的智慧来解决难题,通过讨论、交流来得到正确的结论。果然不出所料,仅仅几分钟后,各小组就陆续完成了任务,解决了问题,我的教学目标也顺利达到。因为我是学生需要合作的时候,提供了合作时机,所以效果就佳。 
  再拿《跳水》这一课的教学来说吧。课堂上,学生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针对那只顽皮的猴子,一种观点认为:那只猴子太可恶。要不是它搞这个恶作剧,摘走了船长儿子的帽子,那个孩子也不会追回帽子而一直爬到桅杆的顶端,处于那种危险的状态下,船长也不会无奈用枪逼着儿子跳水。而另一种观点认为:那只猴子其实也挺可爱的。若没有它搞的这个小小的恶作剧,船长的儿子就不会有这么一次危险的经历,那他也不会从这次经历吸  取教训,那么以后,再遇到事情这么冲动,不经思考的话,可能会经历更大的危险,后果就不堪设想了。从这一方面来说,还是这只猴子帮了忙。同时对于船长来说,若不是亲眼目睹,亲身经历了儿子处于极危险的境地,也不会切切实实体会,领悟到,遇到意外的事情,沉着、冷静、思维敏捷、做事果断所带来的好处。对他来说,这又是总结了经验,也是那只猴子的功劳。当看到这两种观点在课堂上相持不下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给了他们一次合作、讨论、探究的机会。此时,我只是在浏览的过程中做一些必要的点拨和指导而已。合作、讨论之后的辩论,那才是最精彩的部分。且不说争执的结果如何,这不重要,关键是辩论的过程,学生拿新奇、独特的思想火花真是不断地迸发出来,使我不得不对他们刮目相看。 之所以有这样的教效果,是因为我抓住了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学生各持己见时,已经需要合作学习了,我只不过是顺势点燃了这根导火索而已。
  三、提出有效的合作学习策略
  小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语文教师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动力、方法和机会,这也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要为小学生设置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情景,在教学中为学生合作学习创设条件和机会,以此引导学生在对语文进行探究的时候充分运用合作学习方法。 
  教师在合作学习分组时,要考虑每组学生人数,男女生搭配比例,学生学习能力、性格、爱好等,按好中差三个层次分到各小组去。同时每组每个成员都要有任务,保证人人有事做,人人参与来确保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例如对学生进行识字教学的时候,就可以通过识字和巩固生字的方法帮助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认识儿歌中的字词,先要求学生独自按照字词上标注的拼音进行朗读或者唱儿歌,有不会读的字词就可以请教同桌,这样就能让学生互相帮助;亦或是分成几个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长拿出生字卡片,让其他小组成员进行抢答等课堂活动,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促进学生自主自觉地学习语文。
  四、及时引导点拨,激发学生思维
  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一定要提前作好预设,何时需要铺垫、指正,何时需要引导深入,只有将一切了然于心,才能抓住适当的时机及时点拨,做到运筹帷幄,操控有度。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意识,要明白自己不仅是合作任务的制定者、情境的创设者,还是合作讨论的调控者、参与者、鼓励者、引导者和评价者,要注意提醒自己及时恰如其分地发挥作用。
  在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时,教师一定要参与其中,了解情况,发现问题,调控局面,掌握主动。陶公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学。”当学生不知从何说起,教师要及时“抛砖引玉”;当学生泛泛而谈,教师要及时引导,带领他们“更上一层楼”;当学生“误入歧途”,教师就要及时“指点迷津”,充分实现“教学合一”,只要教师用心、到位,学生就能由浅入深,步步提高,最终实现合作学习的实用性、高效性。
  总之,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以及实践能力,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让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切实有效地服务于课堂,让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去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 【发布时间】2020/7/8 17:46:16
  • 【点击频次】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