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多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辅助工具,作用巨大,是我们提高阅读教学效果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科学合理的运用多媒体,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情感,还可以快速化解教学难点,提高学生想象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多媒体;运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教育定制的多媒体得到了空前繁荣机会。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在学科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我们知道,多媒体综合了文字、声音、动画、图片、视频等多种介质,不仅具有强大的激趣功能,还有化抽象为直观功能,表现在情境创设、兴趣激发、呈现背景和形象直观等方面,具有其他手段不可比拟的教学优势,能在促进学生主体性,拓展阅读学习材料,解读阅读内容中起到积极作用。下面,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学习的动力源泉。前苏联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我们知道,多媒体具有强大的集成性,通过声、光、色的组合,形成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影音辉织、视听兼顾的教学情境,从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山雨》一课时,要让没能亲临其境的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山林雨景的美丽景色,那是相当难的。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伊始,我们就可运用多媒体创设山林雨景情境,让学生置身山林间“漫步”,“聆听”大自然悦耳声音,通过近景远景交织而形成的图文声像,极富感染力,把学生带入奇妙无比的雨林中。学生自然就会产生“人在山间走,美从林中生”的感觉,从而学习兴趣大发,求知欲激增。
二、运用多媒体烘托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情感
领会文章中的情感,需要披情入文。而学生学习情感从何而来?有两种途径,一是与文本对话,与文本行间中的情感共鸣,产生情感。这与学生理解能力直接有关。二是借助手段,通过环境渲染,烘托情感氛围,让学生产生情感。在小学阶段,学生理解力差,第二种方式显然更可行。落实方式就是使用多媒体渲染情感氛围。例如,在教学《开国大典》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开国大典的庄严、隆重、壮观的场面氛围,理解“大典”深刻留底,我们就可运用同名电影《开国大典》片断来导入。学生在音画像兼顾的综合刺激下,不仅视听感官参与其中,还有情感也被激发,就能从影片中感受到“大典”的环境气氛。这样教学,既简化了学生入文难、入境更难的教学难度,还营造出了直观生动的课堂氛围,感染力强,给学生具体形象的现场感,而且对“大典”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运用多媒体形象呈现,快速化解教学难点
内容相同的呈现,视频总比文字更形象直观,更易于让人理解接受。而多媒体正是由于形象呈现的功能,才使得其具有强大的功能优势。而我们精心设计,使多媒体功能与教材整合,把文字描述的内容转化为视频,就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教材。这无疑就降低了教学难度,突破了教学难点。例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学生很难弄明白“从两端时凿进法”“中部凿井法”的使用妙处,我们就可运用多媒体,通过三维动画演示居庸关和八达岭的山势特点,接着Flash动画演示工人“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法”和“中部凿井法”。再和不采取这种方法进行对比,就可明显看到这两种方式在加快功效具有明显作用。这样教学,直观演示,形象生动,起到了变抽象为具象的效果,学生能直观认识和感受什么是“两端凿进法”和“中部凿井法”,以及使用这种方法的积极作用。这样教学,难点突破快,且浅显,能让学生深刻认识和理解问题,提高了教学有效性。
四、运用多媒体增添表象,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语文学习需要想象,阅读更需要想象来支持。阅读教材是学生想象能力培养的天然沃土。阅读与想象二者紧密结合,一方面阅读以想象为丰富内涵,另一方面,阅读过程又促进了学生想象能力的提升。因此,作为阅读教学来说,加强学生想象能力培养,是其不可推脱的重要责任。但是,阅读仅仅是引发想象放飞的导火索,想象过程要成功创造出新的意象,还需要更多表象素材作基础,即其需要加在材料。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在化文本为视频的过程中,增添了很多表象,这为学生放飞想象就提供了材料。例如,《月光曲》一文的学习,描写《月光曲》那段文字,所包涵的内容、意境以及表达的情感,没有极强的想象力,是难以感受到的。而教材中又只有一张插图,再无其他表象。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我们教师再形象描述,深情讲解,学生还是难以理解月光下的大海以及那美丽景色。而运用多媒体把教材文字变化具有多种物象的视频呈现出来,夜色朦胧”、月亮、微波粼粼的海面、银光、微云、大风、巨浪、浪花等物象,从课文描写的顺序,就可有效引导学生想象展开。再配上那动听动听的《月光曲》,让学生通过有趣的画面,尽情发挥想象和联想,就能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总之,多媒体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只要我们科学、合理运用,就会在阅读教学中收到良好效果,为语文教学和学生发展作出更多帮助。当然,多媒体也不是万能的,其也会受到“事物都有两面性”的束缚。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在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同时,又要看到其不足,要做到适时、适宜的运用,要让好钢用在刀刃上。同时,有了多媒体,也不能忘了阅读教学的本质,以读为本,才是学生解开文本含义,走进语文世界的有效方式。而多媒体只是辅助,其只能提效。
参考文献:
[1]张依玲,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教育学文摘,2015年。
[2]叶吉辉,浅析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2017年。
[3]李伟,让多媒体为阅读教学增光添彩[J].小学时代,2013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多媒体;运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教育定制的多媒体得到了空前繁荣机会。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在学科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我们知道,多媒体综合了文字、声音、动画、图片、视频等多种介质,不仅具有强大的激趣功能,还有化抽象为直观功能,表现在情境创设、兴趣激发、呈现背景和形象直观等方面,具有其他手段不可比拟的教学优势,能在促进学生主体性,拓展阅读学习材料,解读阅读内容中起到积极作用。下面,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学习的动力源泉。前苏联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我们知道,多媒体具有强大的集成性,通过声、光、色的组合,形成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影音辉织、视听兼顾的教学情境,从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山雨》一课时,要让没能亲临其境的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山林雨景的美丽景色,那是相当难的。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伊始,我们就可运用多媒体创设山林雨景情境,让学生置身山林间“漫步”,“聆听”大自然悦耳声音,通过近景远景交织而形成的图文声像,极富感染力,把学生带入奇妙无比的雨林中。学生自然就会产生“人在山间走,美从林中生”的感觉,从而学习兴趣大发,求知欲激增。
二、运用多媒体烘托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情感
领会文章中的情感,需要披情入文。而学生学习情感从何而来?有两种途径,一是与文本对话,与文本行间中的情感共鸣,产生情感。这与学生理解能力直接有关。二是借助手段,通过环境渲染,烘托情感氛围,让学生产生情感。在小学阶段,学生理解力差,第二种方式显然更可行。落实方式就是使用多媒体渲染情感氛围。例如,在教学《开国大典》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开国大典的庄严、隆重、壮观的场面氛围,理解“大典”深刻留底,我们就可运用同名电影《开国大典》片断来导入。学生在音画像兼顾的综合刺激下,不仅视听感官参与其中,还有情感也被激发,就能从影片中感受到“大典”的环境气氛。这样教学,既简化了学生入文难、入境更难的教学难度,还营造出了直观生动的课堂氛围,感染力强,给学生具体形象的现场感,而且对“大典”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运用多媒体形象呈现,快速化解教学难点
内容相同的呈现,视频总比文字更形象直观,更易于让人理解接受。而多媒体正是由于形象呈现的功能,才使得其具有强大的功能优势。而我们精心设计,使多媒体功能与教材整合,把文字描述的内容转化为视频,就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教材。这无疑就降低了教学难度,突破了教学难点。例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学生很难弄明白“从两端时凿进法”“中部凿井法”的使用妙处,我们就可运用多媒体,通过三维动画演示居庸关和八达岭的山势特点,接着Flash动画演示工人“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法”和“中部凿井法”。再和不采取这种方法进行对比,就可明显看到这两种方式在加快功效具有明显作用。这样教学,直观演示,形象生动,起到了变抽象为具象的效果,学生能直观认识和感受什么是“两端凿进法”和“中部凿井法”,以及使用这种方法的积极作用。这样教学,难点突破快,且浅显,能让学生深刻认识和理解问题,提高了教学有效性。
四、运用多媒体增添表象,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语文学习需要想象,阅读更需要想象来支持。阅读教材是学生想象能力培养的天然沃土。阅读与想象二者紧密结合,一方面阅读以想象为丰富内涵,另一方面,阅读过程又促进了学生想象能力的提升。因此,作为阅读教学来说,加强学生想象能力培养,是其不可推脱的重要责任。但是,阅读仅仅是引发想象放飞的导火索,想象过程要成功创造出新的意象,还需要更多表象素材作基础,即其需要加在材料。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在化文本为视频的过程中,增添了很多表象,这为学生放飞想象就提供了材料。例如,《月光曲》一文的学习,描写《月光曲》那段文字,所包涵的内容、意境以及表达的情感,没有极强的想象力,是难以感受到的。而教材中又只有一张插图,再无其他表象。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我们教师再形象描述,深情讲解,学生还是难以理解月光下的大海以及那美丽景色。而运用多媒体把教材文字变化具有多种物象的视频呈现出来,夜色朦胧”、月亮、微波粼粼的海面、银光、微云、大风、巨浪、浪花等物象,从课文描写的顺序,就可有效引导学生想象展开。再配上那动听动听的《月光曲》,让学生通过有趣的画面,尽情发挥想象和联想,就能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总之,多媒体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只要我们科学、合理运用,就会在阅读教学中收到良好效果,为语文教学和学生发展作出更多帮助。当然,多媒体也不是万能的,其也会受到“事物都有两面性”的束缚。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在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同时,又要看到其不足,要做到适时、适宜的运用,要让好钢用在刀刃上。同时,有了多媒体,也不能忘了阅读教学的本质,以读为本,才是学生解开文本含义,走进语文世界的有效方式。而多媒体只是辅助,其只能提效。
参考文献:
[1]张依玲,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教育学文摘,2015年。
[2]叶吉辉,浅析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2017年。
[3]李伟,让多媒体为阅读教学增光添彩[J].小学时代,2013年。
- 【发布时间】2020/7/8 17:46:55
- 【点击频次】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