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论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实践

 

【作者】 李朝霞

【机构】 四川省旺苍县电化教育馆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是语文教改路上的发展主题。本文围绕二者融合,对其使用原则、有效实践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多媒体技术;融合;深度;有效
  随着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多媒体与学科教学融合已由浅层应用向深度创新发展方向转变。多媒体教学不仅要成为常态,还要有深度,有创新,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效果。而初中语文,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奠基平台,在新课改全面推进实践中,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就成为一线教师追求的重要目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那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实现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不断探索与实践。大量事实表明,将多媒体与语文教学融合,只要精心设计,科学合理运用,就会发挥多媒体技术的提效增质作用。下面,我结合自身工作,谈谈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实践。
  一、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应遵循的原则
  多媒体虽然是一种为教育量身打造的科技产品,但不是随随便便就会发挥奇效的。有效运用,还需要我们遵循几个原则,才能为提高教学有效性埋单。
  (一)遵循预设性原则。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就少不了课件,不论哪个类型的课件,都需要我们在课前加强设计,即预设。这个预设应在钻研教材、弄清班级学情基础上的精心构思与合理制作,要结合教学难点,突出课件重点,认真制作。
  (二)遵循简洁性原则。深度融合中的多媒体运用,简洁而不简单,体现在时间上要适时,次数上要适度,方法上要适当。而所使用的课件,在画面上还不宜过多装饰性元素,不能过于花哨,有过多的转场切换声音。这些都是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的重要因素,成为我们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绊脚石。
  (三)遵循趣味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曾说:“符合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达到最优化的效果。保持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秘诀。”特别是语文教学,我们更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激趣功能优势,让学生在声、色、光、电交织组合下产生的视听情境中增强学习兴趣,产生求知欲。
  二、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方法
  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其深度体现了多媒体使用效益的充分发挥,是高效教学的前提。作为一线教师,要实现二者的深度融合,就必须在这几点上下功夫。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激趣功能优势。在全面推进新课改的今天,“以学彰教”成为我们评价课堂教学效率、效果的重要指标。而激发兴趣又是增强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故而,在语文教学中,将多媒体用在激发学生兴趣上就成了我们的首要目的。例如,在教学《雷电颂》一文时,如果单凭口头讲解,即使教师口才再好、描述得再形象,也很难将课文所要表现的场景形象再现出来。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则可以轻易将屈原形象和风、雷、电等有关意象联系起来,并以视频方式呈现出来,学生观之画、听之音,便可有了感性认知——“入戏了”,然后在悲壮激越的朗读中走进文本,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这样教学,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减轻了学生学习难度,让学生快速走进文本,与人物对话。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直观呈现优势。生动可感的画面,悦耳动听的声音,能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是多媒体能直观展示直观形象的立体画面的优势所在,激发兴趣,创设情境,使以往教学中无法表现出来的事物和现象,在多媒体帮助下变得生动形象,理解不费劲,接受不再难。这就达到了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了。正是这个原因,多媒体运用在语文课堂上才显得之必需。例如,《威尼斯商人》一课,如果仅从文本入手去理解,学生就会缺乏对故事的整体把握,像文中安东尼奥为什么要向夏洛克借钱,而夏洛克为什么非要置安东尼奥于死地,双方到底谁才是正义的,这些只靠课本来理解,难度是很大的。而如果融合多媒体教学,播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影片或其他视频材料,则可以让学生对故事中的人物理解也更全面、透彻。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培思育德。多媒体融合在课堂中,既可传授知识,又可培思育德,让语文课堂发挥育人作用。运用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不仅可帮助我们完成“知识技能”和“过程方法”目标,还可以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现行教材,大多有明显的社会义主核心价值观思想,教学时,把这些培思资源挖掘出来,通过生动的画面,就可以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的效果,从而实现德育目标。其实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链接的网络,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培养,还适时出现在语文课堂中,现行教材也不乏这样的例子。作为教师,我们在设计“教什么”时,不必“错过”这些资源。
  三、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应注意的问题
  (一)应体现“双主”理念。课堂是师生的互动对话,主角是教师和学生,前者发挥主导作用,后者是主体作用,不能因为有了多媒体,又要强调其深度,就忽视师生“双主”作用,被多媒体牵了鼻子。
  (二)要把握使用上的“量”。深度融合是充分发挥多媒体作用的运用,不是放电影,更不是从始而终的运用多媒体。适时、适度、适量是我们深度融合中多媒体使用应遵守的基本要求。语文课堂的人文性,是需要师生情感交流为前提的,工具性是需要教师搭建平台,让学生反复进行语文实践而实现的。而多媒体只是工具,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注意其是辅助这一定位。
  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是教育信息技术2.0时代的发展主题。语文教师应把握这一时代脉搏,提升自我能力,力争使语文课堂更高效,更利于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龙秀花,论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J].中学语文,2018年。
  • 【发布时间】2020/8/12 18:27:05
  • 【点击频次】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