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技巧

 

【作者】 陈小英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樟海镇马场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阅读教学直接关系到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模块中,阅读模块占很重要的比例。所以,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必要语文阅读训练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这篇论文就怎样在初中阶段高效的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展开了研究,希望能够与广大教学工作者交流。
  关键词:高效课堂;阅读;创新;效率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语文教学改革中,阅读教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说:“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的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他的话说明了造成目前这种阅读教学的现状的根本原因是: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往往只关注学科内容,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情感。
  如何才能摆脱阅读教学的困境,走出阅读教学的误区,我们又该如何进行阅读教学呢?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根据这一新理念的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更加关注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因为,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是无法代替的。简要言之,以下几个方面的技巧可以借鉴: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阅读审美氛围,积极挖掘教学资源,寻找适合学生阅读的优秀作品,增加学生的阅读机会。鼓励学生从书籍中汲取语言营养,获取精神食粮。兴趣能促进智力和能力的发展,阅读是一条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伴随着获取知识的快乐体验。有了阅读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优化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品味课文内容,欣赏课文文采,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快乐和幸福。例如,在教学古代经典名篇《岳阳楼记》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感受洞庭湖那种“衔远山,吞长江”的磅礴气势,陶醉春和景明时节的洞庭湖“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的静谧和壮阔,体验那“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的灵动美,让学生闭目想象那美丽的画面,品味文辞的魅力。最后通过深沉激昂的语调,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师生之间通过阅读,传递阅读的快乐,培养阅读兴趣。
  二、语文阅读教学要充分形成师生互动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习。
  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让学生地参与教学: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题目是“读书的好点子”,然后提出要求:“您对本学期的阅读教学有何建议,请提出来,越多越好。”通过对学生建议认真分析,从中选取可行的建议,辟一墙报,命名为“大家的金点子”,并将这些点子逐步运用于阅读教学中,这种方法受到了学生的大力支持,这样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就能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快乐。
  三、创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打破固有的传统阅读教学模式,从初中生富于热情,以及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处于发展之中的学生年龄特征出发,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集结大胆的追求语文阅读的创新教学,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具体实践环节,老师可以发动学生在阅读相关的文本以后进行现场的感想分享,这样一来,就可以促使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同时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在提高对文本的理解的基础上,提高阅读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和口语能力。比如说,在《范进中举》的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让学生当堂完成一个任务:结合文中相关内容谈谈对导致范进中举后发疯的原因的看法,让学生积极踊跃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四、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要有梯度 
  阅读的对象是文章,阅读的主要目标是读懂,这里的读懂是层次分明的能力系统。它包括阅读主体对语言的认知,对文本负载的重要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对文章内容与表达方式准确地加以分析和概括;简单的说就是认读与解读这两个环节。作为文学作品,还要进行鉴赏和评价。认读虽简单,但也会受学生选择不一的干扰,此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归纳,将学生的疑惑归结到一个焦点上,然后顺利有序地引出更高层次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个被认准了得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大众化”的。解读,必须做到准确把握文章的方式方法和表达的内容。就像写文章一样,阅读也该有一个整体思路,这个思路即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在这一轮回环中,教学要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由认读到鉴赏,甚至到评价与创新,应体现出梯度。每一个阅读者都可以在其中发挥尽可能多的专长。在教学设计的梯度化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的发挥程度、专注投入程度、思考深化程度以及问题解决的满意度都趋于最佳状态,才能各有所得,各有提高。
  五、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时做好阅读笔记,或是对人物进行性格分析,不管学生写了多少,表达的是否够全面,都要给予肯定,因字里行间透露出学生的思考与阅读的收获。只要动笔就值得肯定和表扬,久而久之,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找到乐趣,提升阅读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课堂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课外阅读积累多了,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也就强了,整个人的文化素养也随之提高了。
  以上是我多年来从事语文教学的一点做法及体会,阅读教学关系到其它学科的学习质量,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发展。重视阅读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大部分学生得到训练和提高是每位教师义务容辞的责任。
  • 【发布时间】2020/12/5 22:27:06
  • 【点击频次】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