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信心培养的策略探寻

 

【作者】 李 丹

【机构】 四川省广安实验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加强学生学习自信心培养,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数学教学不可推脱的奠基义务。需要我们想方设法,创新培养策略,从细节做起,切实担负起培养重任。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信;培养
  自信,是自己对自己在完成某件事,达成某种效果的感性评估。强烈的自信心是一种正能量,表现为一种积极性。心理学研究更是证实了这一点,一个人拥有的自信心与他学习、工作、事业成功的概率成正比:自信心越强,就越表现为不怕失败,不怕挫折;反之,缺乏自信,就会畏惧困难,优柔寡断,拖拖拉拉,与成功渐行渐远。小学数学作为奠基学科,理应为学生全面发展负责。因此,培养学生自信心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不可推脱的义务。新课标为此明确提出:“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
  但是,自信不是曹操,说到就到,说有就有的。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它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其获得与巩固需要有外部信息的持续刺激。小学生自信心的建立还处在被动阶段,要让他由被动转为主动,由不自觉转为自觉的行为,除了要有教师的正确引导外,学生要发挥主体作用、超越自我、掌握自信的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更多的是我们日常教学,需要我们想方设法,创新培养策略,从细节做起,切实担负起培养重任。
  一、积极评价,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自信
  “我能行”与“我不行”,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却有天壤之别。“我能行”是充满信心的自我肯定,从小学生口中说出,体现了学生在任务面前的坚守信念与毅力。这是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而“我不行”,从心理上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勇气,更没有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底气。这是造成失败的重要原因。因为他们失去了成功的精神支柱——自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学生畏惧困难,学习上受到一点挫折就表现为气馁,说自己这不行那不行,不敢做新的尝试,更不愿主动想办法,导致不想学、不愿学,形成恶性循环。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克服“我不行”的消极评价,要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我否定带来的消极影响;其次,要让学生认真思考为什么要自我否定;最后,让学生采取行动,如何变自我否定为自我肯定,从而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
  二、赏识鼓励,让学生在成功中获取自信
  曾有人这样说到:“赞扬能积累自信,自信能打造成功,成功能复制成功,于是进入这样一个良性循环。反之,是恶性循环。”我们知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特别是我们“00后”“10后”这批小学生,他们几乎都在惯养环境中长大的,他们眼里都是呵护之待,耳里都是赞美之声。对待这样学生,我们需要的更多的是鼓励,运用鼓励方式教育学生。心理学家盖滋就说过,在鼓励声中成长的孩子,才会学会自信。要建立学生的自信心,老师就要做到适时、适地和适度地鼓励孩子去想、去做、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所做的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教师要让他们尝试成功,因为成功感是建立自信心的动力。因此,老师要随时注意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学生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特别是学困生,对他们身上哪怕是微小的闪光点,也要及时肯定,使他们也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自我对比,让学生在自评中扬起自信
  对比是找出优点、发现进步的良好方法。这里的对比有横向对比,也有纵向对比。横向对比就是本人与他人的对比,纵向对比就是自身今天与昨天的对比。我们知道,小学生虽然学会一些概括的方法,也能进行一些判断、推理,但不能自觉地用此来调节、检查或论证自己的思维过程。他们意志很薄弱,容易受暗示影响,在写作业等诸多方面都需要他人的提醒。正因如此,在培育小学生的自信心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对比中获得自信,扬起自信。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同学和同学比,激发起他们的竞争意识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教学中,通过夺红旗、小组合作等竞争方式,满足学生好胜需求。也可引导学生作自身的今天和昨天对比,发现努力后带来的新变化,从而让学生感到进步和成功,扬起自信心。对有进步的学生说:“你今天积极发言,比昨天表现还好”“你今天在课堂上的回答比昨天完整多了”等。通过肯定,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四、利用故事,让学生在领悟中增强自信
  数学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也留下了许多催人奋进、勉励行为的名言轶事,如数学王子高斯的故事。针对学生自己自信心不足的弱点,我们就可选择一些名言警句或有激励作用的语言来暗示和激励学生,以达到强化学生自信心的目的。我们知道,这些名言轶事就如榜样,对人的情感具有震撼作用,对人的行动具有持久的示范效应。这样,就能使学生感到成功离自己并不遥远,从而激发自信心,增强自我效能感。例如,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他在上小学时却是一个“笨小孩”,有一次老师叫每个学生上交一个自己做的小板凳时,同学们都大声嘲笑他做的最差。但是他还是勇敢地告诉大家,这个很差的板凳,是他做的第五个,前几个比这个还要差。从中看出小爱因斯坦对自己有一种自信心,有勇于面对一切的精神,才使得他在科学路上取得丰硕的成果。通过这样一些简单的故事,让学生领悟到正确认识自己潜力的重要性,相信自己通过努力会获得成功,从而树立自信心。
  莎士比亚曾说到:“自信,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小学生正处于迈向成功的起跑线上,我们教学选择的每一个策略,每一种手段都要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增强,象一粒火种,有燎原之势,帮助学生点燃数学学习自信,建立自信心,增强效能感。只有这样育人,我们的教学才能为学生将来全面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张岚,自信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策略[J].中外交流,2017年。
  • 【发布时间】2021/1/6 10:09:55
  • 【点击频次】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