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总分馆制——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路径选择
【关键词】 ;
【正文】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为全面了解广安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与发展的基本现状和存在问题,探索加快发展的思路和对策,促进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2019年10月中旬,邓小平图书馆主要负责人带领相关人员深入区(市)县图书馆和部分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社区书吧等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实地查看、组织座谈、听取意见等方式,了解全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与发展情况,明晰了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
一、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概念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04年4月,国家发改委在《关于推进2004年经济体制改革意见》中,首次使用这个概念,在“推进社会领域体制改革,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部分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首次将文化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表述为“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13年1月《文化部“十二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现阶段以倡导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服务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向社会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产品、服务及制度体系的总称。构建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落实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公共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
(二)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三条规定:“公共图书馆是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力量。
二、总分馆制是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现实路径
完全意义上的总分馆制是指一个区域的图书馆群以总分馆形式形成组织体系,实现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统一服务政策(标准),统一管理(人财物等)的体制。
(一)国外经验:欧美等发达国家公共图书馆普遍采用“总分馆”模式。通常在1个城市或1个地区设1个总馆或中心馆,其下设立若干分馆,总馆对分馆的人、财、物实行统一管理,分馆在总馆指导下为所属区域提供读者服务工作。总分馆之间有高度统一的协调管理、严格完整的组织体系和事业发展统筹规划,且严格按照服务人口的数量设立图书馆服务网点。例如美国洛杉矶公共图书馆设有1个中心图书馆和72个分馆,拥有600多万册馆藏,为近400多万用户群提供服务,覆盖范围达470平方英里。英国伦敦市公共图书馆也采用总分馆制管理模式,在32个行政区中,每区都设有1个中心图书馆和10几个社区图书馆,组成了伦敦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极大提升服务品质,扩大服务覆盖面积。
(二)国内的试点探索:我国开展总分馆体系建设以来,各地从实际出发已探索出多种模式。如,苏州市以苏州图书馆为总馆、以苏州图书馆与区、街道两级政府签署协议共建分馆;广东省由省政府直接投入,省立中山图书馆负责在本省欠发达县建立流动分馆;天津市图书馆与一部分街道或社区图书馆合作建立总分馆体系。我国发达地区在推进中国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体系建设中开展的试点工作,为广安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提供了成功经验。
(三)政策依据: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明确要求,“以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为中心,推进总分馆制建设,加强对农家书屋的统筹管理,实现农村和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2016年12月,文化部等五部委《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作出了具体部署。
(四)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31条:“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因地制定建立符合当地特点的以县级公共图书馆为总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图书室等为分馆和基层服务点的总分馆制”。
三、广安的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目前,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7个,其中,市级公共图书馆1个,县级公共图书馆6个(前锋区图书馆尚在筹建之中)。邓小平图书馆为市级国家一级图书馆。广安区图书馆、岳池县图书馆、武胜县图书馆、邻水县图书馆为县级国家二级图书馆,华蓥市图书馆为县级国家三级图书馆。武胜县在公共文化示范县创建中进行了总分馆试点,首批8个乡镇、10个村实现了通借通还。邻水县、岳池县已完成方案制定等前期工作,进入设备设施招标环节,邻水县预计投入资金100万元,一并推进图书馆与文化馆总分馆建设。岳池县预计投入资金80万元。广安区、前锋区、华蓥市将在2020年启动总分馆建设。
(二)主要做法。广安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的运行模式,主要是以邓小平图书馆为中心馆,县级公共图书馆为总馆,乡镇文化站图书室作为分馆,由中心馆指导总分馆建设,并由总馆统一进行业务的集中管理、文献资源的统购统编、共享资源的推广应用、读者服务的统筹协调等,确保系统平台、书目标识的统一规范。邻水县图书馆按照总分馆层级定义乡镇为分馆,村(社区)文化活动室为服务点(流通点)。邻水县2019年试点建成6个乡镇为分馆,8个村(社区)为服务点(流通点)。武胜县图书馆于2019年启动了图书馆乡镇分馆和村阅读服务点的建设,目前已建成标准化分馆8个(其中区域分馆4个),阅读服务点10个,每个分馆和阅读服务点都有开通图书管理系统流通权限,实现了通借通还。
(三)基本成效。一是最大化利用了资源。主要是通过总馆在图书文献、系统平台等方面的统购统编,把总分馆都统筹起来使用,特别是图书能有针对性地采购,避免单一、重复。如总馆的图书种类丰富,确保每类都有,而乡镇分馆主要侧重于农业农村实用类的图书。二是有效提升了服务水平。由总馆指导乡镇图书室建设,能保证总馆和分馆之间的整体性,将相关业务的管理集中在总馆中,进而保证图书馆各项工作能够顺利且正常的进行,从而提升整体服务水平以及服务质量。三是实现了总体与个性的统一。在总馆的统一指导下,实现了各图书馆之间服务联动以及良好创新的目的。如总馆和乡镇分馆的藏书由于侧重不同,但都能统一借还,能充分发挥总分馆之间各自的优势,从而一定程度上满足不同人员对文化以及图书文献的需求。
四、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有待提高。区(市)县各级党委政府未吃透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相关政策精神,在开展工作中措施不得力、监督不到位,故全市总分馆制建设进展缓慢。区(市)县图书馆干部职工对总分馆制专业理论理解不透彻,对总分馆建设标准、模式等思考得不深入,推进工作与实际情况结合不紧密,建成的总分馆制试点作用发挥不明显。
(二)资金严重缺乏。公共图书馆由国家或是地方政府进行资助和管理,基层公共图书馆运行经费一般由地方财政来保障,受地方财政的局限性,总馆自身在物力、财力方面存在较大不足。在总分馆制实施过程中,随着分馆数量增加,总馆工作范围越来越大,工作任务越来越重,而总馆经费却没有有效跟进,制约总分馆建设工作推进。
(三)政策配套不到位。尽管总分馆建设有政府文件支持,但文广主管部门的责任主体地位并不显著,缺乏对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和反馈,制约总分馆推广。现行的管理体制下,分馆行政上属各乡镇管理,财政、人员等方面归属于当地政府,总馆在分馆人员聘用、经费使用上建议权的效用不高,无法解决人员素质问题,也无法强制推行考核与管理制度。由于体制的局限,总馆在总分馆体系中的业务规划和指导时常受到制肘。
(四)服务能力不强。区(市)县图书馆购书经费较少,新书采编量小,无法满足读者对图书资料的需求,导致图书配置和读者需求存在严重脱节的现象。区(市)县图书馆馆舍面积严重不足,阅读条件较差,基本的硬件设施不到位,阅读场所和图书收藏场所设在同一空间,借阅人员在图书借阅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噪音,对其他读者造成影响。
(五)技术支撑不足。一是硬件设备制约。区(市)县图书馆自动化水平较低,在先前购置专业系统时并没有考虑建设总分馆体系的需求,硬件设施设备不能满足总分馆制建设。乡镇、社区自动化水平更低,与目前规划的建立通借通还分馆还有很大差距。二是专业技术人才制约。区(市)县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少,现有馆员的知识结构和观念陈旧落后,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图书馆发展要求。同时,受工作性质和人们的固有思维所限,公共图书馆很难吸引到图书情报专业、计算机专业、自动化专业等方面的人才,制约了总分馆建设进程。
五、对策措施
(一)提高站位,坚持规划引领。区(市)县政府要把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实施,列入财政预算,加大年度督查考核,真正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组织上加强领导、工作上强力推进、政策上全力支持,考核上有硬指标,确保总分馆制建设工作顺利开展,不断提升辖区内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统筹推进,补齐发展短板。区(市)县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常态化管理机制,要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文明素质为着眼点,要发挥公共财政作用,为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要突破文化工作由文化部门单兵作战的体制格局,建立由宣传部、文旅、发改、财政、编办、建设、科技、教育等部门参加的区(市)县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形成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格局,形成促进总分馆制建设的长效保障机制。
(三)固强补弱,形成特色品牌。区(市)县政府要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文化建设,在更大的范围内构建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积极发展文化志愿者队伍,激发全民关注文化、参与文化传承和文化创造的热情。加强基层文化工作队伍建设,保障人员、编制、经费到位,实行文化管理人员定人、定责、定岗。加大专业文化人才的引进、培养和管理力度。吸引优秀文化人才投身基层公共文化事业,提高基层公共文化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造就一批基层文化骨干。
(四)自我提升,适应形势发展。当今图书馆呈现出文献资源数字化、电子化发展的明显趋势,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服务层次和服务水平,图书馆工作人员不仅是一名文献管理者,而且也应该是某一前沿学科知识的提供者。区(市)县图书馆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文学、社会科学、情报学、图书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一系列的专业知识,还要不断学习计算机、外语等知识,并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运用人工智能技术、VR/AR技术、5G等新技术,努力适应总分馆建设需要。
一、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概念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04年4月,国家发改委在《关于推进2004年经济体制改革意见》中,首次使用这个概念,在“推进社会领域体制改革,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部分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首次将文化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表述为“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13年1月《文化部“十二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现阶段以倡导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服务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向社会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产品、服务及制度体系的总称。构建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落实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公共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
(二)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三条规定:“公共图书馆是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力量。
二、总分馆制是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现实路径
完全意义上的总分馆制是指一个区域的图书馆群以总分馆形式形成组织体系,实现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统一服务政策(标准),统一管理(人财物等)的体制。
(一)国外经验:欧美等发达国家公共图书馆普遍采用“总分馆”模式。通常在1个城市或1个地区设1个总馆或中心馆,其下设立若干分馆,总馆对分馆的人、财、物实行统一管理,分馆在总馆指导下为所属区域提供读者服务工作。总分馆之间有高度统一的协调管理、严格完整的组织体系和事业发展统筹规划,且严格按照服务人口的数量设立图书馆服务网点。例如美国洛杉矶公共图书馆设有1个中心图书馆和72个分馆,拥有600多万册馆藏,为近400多万用户群提供服务,覆盖范围达470平方英里。英国伦敦市公共图书馆也采用总分馆制管理模式,在32个行政区中,每区都设有1个中心图书馆和10几个社区图书馆,组成了伦敦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极大提升服务品质,扩大服务覆盖面积。
(二)国内的试点探索:我国开展总分馆体系建设以来,各地从实际出发已探索出多种模式。如,苏州市以苏州图书馆为总馆、以苏州图书馆与区、街道两级政府签署协议共建分馆;广东省由省政府直接投入,省立中山图书馆负责在本省欠发达县建立流动分馆;天津市图书馆与一部分街道或社区图书馆合作建立总分馆体系。我国发达地区在推进中国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体系建设中开展的试点工作,为广安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提供了成功经验。
(三)政策依据: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明确要求,“以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为中心,推进总分馆制建设,加强对农家书屋的统筹管理,实现农村和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2016年12月,文化部等五部委《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作出了具体部署。
(四)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31条:“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因地制定建立符合当地特点的以县级公共图书馆为总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图书室等为分馆和基层服务点的总分馆制”。
三、广安的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目前,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7个,其中,市级公共图书馆1个,县级公共图书馆6个(前锋区图书馆尚在筹建之中)。邓小平图书馆为市级国家一级图书馆。广安区图书馆、岳池县图书馆、武胜县图书馆、邻水县图书馆为县级国家二级图书馆,华蓥市图书馆为县级国家三级图书馆。武胜县在公共文化示范县创建中进行了总分馆试点,首批8个乡镇、10个村实现了通借通还。邻水县、岳池县已完成方案制定等前期工作,进入设备设施招标环节,邻水县预计投入资金100万元,一并推进图书馆与文化馆总分馆建设。岳池县预计投入资金80万元。广安区、前锋区、华蓥市将在2020年启动总分馆建设。
(二)主要做法。广安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的运行模式,主要是以邓小平图书馆为中心馆,县级公共图书馆为总馆,乡镇文化站图书室作为分馆,由中心馆指导总分馆建设,并由总馆统一进行业务的集中管理、文献资源的统购统编、共享资源的推广应用、读者服务的统筹协调等,确保系统平台、书目标识的统一规范。邻水县图书馆按照总分馆层级定义乡镇为分馆,村(社区)文化活动室为服务点(流通点)。邻水县2019年试点建成6个乡镇为分馆,8个村(社区)为服务点(流通点)。武胜县图书馆于2019年启动了图书馆乡镇分馆和村阅读服务点的建设,目前已建成标准化分馆8个(其中区域分馆4个),阅读服务点10个,每个分馆和阅读服务点都有开通图书管理系统流通权限,实现了通借通还。
(三)基本成效。一是最大化利用了资源。主要是通过总馆在图书文献、系统平台等方面的统购统编,把总分馆都统筹起来使用,特别是图书能有针对性地采购,避免单一、重复。如总馆的图书种类丰富,确保每类都有,而乡镇分馆主要侧重于农业农村实用类的图书。二是有效提升了服务水平。由总馆指导乡镇图书室建设,能保证总馆和分馆之间的整体性,将相关业务的管理集中在总馆中,进而保证图书馆各项工作能够顺利且正常的进行,从而提升整体服务水平以及服务质量。三是实现了总体与个性的统一。在总馆的统一指导下,实现了各图书馆之间服务联动以及良好创新的目的。如总馆和乡镇分馆的藏书由于侧重不同,但都能统一借还,能充分发挥总分馆之间各自的优势,从而一定程度上满足不同人员对文化以及图书文献的需求。
四、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有待提高。区(市)县各级党委政府未吃透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相关政策精神,在开展工作中措施不得力、监督不到位,故全市总分馆制建设进展缓慢。区(市)县图书馆干部职工对总分馆制专业理论理解不透彻,对总分馆建设标准、模式等思考得不深入,推进工作与实际情况结合不紧密,建成的总分馆制试点作用发挥不明显。
(二)资金严重缺乏。公共图书馆由国家或是地方政府进行资助和管理,基层公共图书馆运行经费一般由地方财政来保障,受地方财政的局限性,总馆自身在物力、财力方面存在较大不足。在总分馆制实施过程中,随着分馆数量增加,总馆工作范围越来越大,工作任务越来越重,而总馆经费却没有有效跟进,制约总分馆建设工作推进。
(三)政策配套不到位。尽管总分馆建设有政府文件支持,但文广主管部门的责任主体地位并不显著,缺乏对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和反馈,制约总分馆推广。现行的管理体制下,分馆行政上属各乡镇管理,财政、人员等方面归属于当地政府,总馆在分馆人员聘用、经费使用上建议权的效用不高,无法解决人员素质问题,也无法强制推行考核与管理制度。由于体制的局限,总馆在总分馆体系中的业务规划和指导时常受到制肘。
(四)服务能力不强。区(市)县图书馆购书经费较少,新书采编量小,无法满足读者对图书资料的需求,导致图书配置和读者需求存在严重脱节的现象。区(市)县图书馆馆舍面积严重不足,阅读条件较差,基本的硬件设施不到位,阅读场所和图书收藏场所设在同一空间,借阅人员在图书借阅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噪音,对其他读者造成影响。
(五)技术支撑不足。一是硬件设备制约。区(市)县图书馆自动化水平较低,在先前购置专业系统时并没有考虑建设总分馆体系的需求,硬件设施设备不能满足总分馆制建设。乡镇、社区自动化水平更低,与目前规划的建立通借通还分馆还有很大差距。二是专业技术人才制约。区(市)县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少,现有馆员的知识结构和观念陈旧落后,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图书馆发展要求。同时,受工作性质和人们的固有思维所限,公共图书馆很难吸引到图书情报专业、计算机专业、自动化专业等方面的人才,制约了总分馆建设进程。
五、对策措施
(一)提高站位,坚持规划引领。区(市)县政府要把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实施,列入财政预算,加大年度督查考核,真正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组织上加强领导、工作上强力推进、政策上全力支持,考核上有硬指标,确保总分馆制建设工作顺利开展,不断提升辖区内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统筹推进,补齐发展短板。区(市)县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常态化管理机制,要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文明素质为着眼点,要发挥公共财政作用,为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要突破文化工作由文化部门单兵作战的体制格局,建立由宣传部、文旅、发改、财政、编办、建设、科技、教育等部门参加的区(市)县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形成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格局,形成促进总分馆制建设的长效保障机制。
(三)固强补弱,形成特色品牌。区(市)县政府要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文化建设,在更大的范围内构建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积极发展文化志愿者队伍,激发全民关注文化、参与文化传承和文化创造的热情。加强基层文化工作队伍建设,保障人员、编制、经费到位,实行文化管理人员定人、定责、定岗。加大专业文化人才的引进、培养和管理力度。吸引优秀文化人才投身基层公共文化事业,提高基层公共文化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造就一批基层文化骨干。
(四)自我提升,适应形势发展。当今图书馆呈现出文献资源数字化、电子化发展的明显趋势,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服务层次和服务水平,图书馆工作人员不仅是一名文献管理者,而且也应该是某一前沿学科知识的提供者。区(市)县图书馆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文学、社会科学、情报学、图书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一系列的专业知识,还要不断学习计算机、外语等知识,并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运用人工智能技术、VR/AR技术、5G等新技术,努力适应总分馆建设需要。
- 【发布时间】2021/1/6 10:12:27
- 【点击频次】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