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文本阅读方法

 

【作者】 吉亚玲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三原实验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基本的文本阅读是了解一片文章作者意图的根本方法,培养小学生文本阅读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学生在初读课文中,一些基本的学习任务能够吸引或者推动学生主动完成,但是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并了解主要内容,只是阅读教学的初步目标,让学生自己走进文本,在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从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表达方法,才是进一步的、也是更重要的学习目标。这就需要教师选择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对文本开展细读才能完成。
  一、 在文本陌生化中细读
  阅读课堂的一般流程都是初读感知、细读感悟、总结深化。在这样的阅读行程中,学生是难以满足的。因为文本的主要内容,在他们初读课文之后,凭着自己的知识和阅读经验,有时候就能够对课文的内容有大致的判断。如果此后再沿着作者的思路,一个自然段接着一个自然段往下读,学生很容易产生阅读倦怠,阅读的兴趣就会悄然远去,有的学生甚至出现昏昏欲睡的状态。针对这种情形,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法,在对文本的陌生化中,去吸引他们抖擞精神,到文本的字里行间去仔细寻找谜底,这样,不知不觉地,学生就进入了文本细读的境界。如《猫》,课文中写猫的温柔可亲时,通过对猫的行为进行细致刻画体现出其惹人喜爱。作者的情愫也在“蹭你的腿、让你抓痒、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这些有温度的词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教学时,笔者发现“蹭”这个词语,学生虽然没有显示出疑问,但很难用几句话来解释或表述。因此,他们对猫的那种温柔、粘人体会得总有那么一点欠缺。针对这种情形,笔者把它放入具体的语境中,体会与感悟:一方面通过比较,让学生想象牛或者猪蹭痒的情形,说说那种蹭是一种什么感觉;另一方面联系生活实际让有过亲身体验的学生说出可爱的小动物蹭痒的感受。有了如此翔实的词语品味经历,学生在收获了情感、语义、表达等多方面的体验感悟的同时,也学会了品词析句的基本方法。
  二、 在揣摩作者用意中细读
  要让学生真正进入文本细读、真正有所收获,就需要教师根据文本的文体特征,抓住能够对全文起到关键作用的词句进行评析、咀嚼,从而准确领悟作者的写作用意。这当中,学生经历的是一个发现、鉴赏和选择的过程,进而读出文本中作者的创意所在。这样的语文实践,得到培养的是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方法的能力,是他们的语文阅读领悟和逻辑思维能力。如《少年闰土》,学生在初读课文故事之后,我们需要从哪个角度引导学生进入细读环节呢?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作为小说的一部分,重点描写少年闰土这个人物形象,那么作者所写的闰土是怎样的人呢?哪个重点句子能够集中体现作者在人物身上表达的情感呢?有了这样紧紧围绕本单元语文要素的探究话题,学生不难抓住文中倒数第二自然段提及的两个直抒胸臆的句子:一是闰土知道我和我身边的朋友不知道的事,二是作者哀叹我和我的朋友们都没有闰土自由的生活。这里,作者对闰土的特点描述,一方面是通过他懂得很多很多的稀奇事来体现的,这也是课文在描写人物时的重点内容,另一方面是在与“我”所处的“院子里高墙”“只看见四角的天空”的比较中体现出来的。正是这种比较,“我”才认识到少年闰土拥有令人向往的、丰富多彩的乡村生活,而那些在闰土看来十分平常的事情才能从“我”的立场读出稀奇和新鲜的味道来。如果学生没有抓住其中的两个关键句子,就难以读出“我”对自己生活的不满和无奈,小说就失去了吸引读者的魅力,这也是小说能够将人物写得活灵活现的优势。在细细体悟鲁迅先生这段直抒胸臆的文字之后,笔者再让学生回读文本,从文中对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的描写中发掘这些隐藏其中的情感溪流,感受鲁迅先生丰富的内心世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进一步掌握体会情感的方法。阅读课文时,依据文本在文体上突出的表达特点进行细读,才能读出作者的用心所在。我们对自己预先备课时经历的思考、探究进行梳理,然后在教学时,将这细读、感悟的过程交给学生,耐心地陪着他们慢慢行走在文本的字里行间,让他们也在这样的泛读到聚焦、整体阅读到细节感悟中一步步走近闰土、走近鲁迅,激起心中多角度、深思维、个性化的阅读。
  三、 在主话题的整合中细读
  阅读教学离不开问题的指引,这也是统编语文教材把提问作为阅读策略学习的重要原因。一篇课文中,可以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提出的众多问题中,有些问题对文本的阅读属于细枝末节,关系不大,可以放在一边,毕竟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只能解决那些影响全局的主要问题或重点问题。这种主要问题或重点问题有时候需要把若干相关问题有效整合在一起,以引导学生围绕问题深入细读课文,从中读出问题的答案或结果。
  四、 在逻辑性思维的培养中细读
  阅读教学中,我们应时刻关注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他们的思维走向深刻,鼓励他们大胆独特的想法,逐渐从感性走向理性。然而,一直以来,饱含情感温度的语言文字总是撩拨着人们的心弦,催生丰富的情思,放飞美好的想象,引发人们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种种思考。这种直觉、感性的认知,一不小心就替代了我们对文本的理性思考,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叶圣陶先生非常重视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能力培养,他将此称为“思路教学”,即在阅读中探寻文章表达所蕴藏的思维脉络,引导学生去归纳、分类,形成一定的表达模型,为自己今后的写作提供语言的表达形式。我们知道,不同的文体,往往有不同的行文方式,即使是同一文体的文章,其构段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带着学生去梳理文本的脉络结构,发现作者的行文方式,这对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大有裨益。同时,严谨的逻辑性思维又会反过来促进学生阅读理解的深刻性,促使他们生成相应的阅读策略,继而带动表达能力的提升。
  五、 综上所述
  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文本细读要讲究策略,因文而异,一方面使学生得以深入文本进行品析、鉴赏,另一方面也要防止过度解读而剑走偏锋,以确保学生的文本细读是为发展学生的阅读素养服务。
  • 【发布时间】2021/1/6 10:14:15
  • 【点击频次】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