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以情感为纽带 构建和谐班集体
——浅谈“情感教育”在班集体建设中的作用
摘 要:在小班化学习团队中,“情感教育”策略的有效运用是构建和谐小班学习团队的重要举措。本文从学生的情感心理入手,根据自身教育教学实践提出了在班集体中如何创设最佳学习团队的思路及举措: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是“情感教育”策略实施的前提;运用“情感教育”策略,精心布置教室环境,创设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孩子全面发展提供良好条件。
关键词:情感教育;班集体;和谐;学习团队
前苏联心理学家凯德鲍维奇指出“有经验的教授总结,讲述技巧非常接近演员的技巧。”如何运用“情感教育”策略建设和谐学习团队,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是“情感教育”策略实施的前提
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是建设良好小班团队的基础,更是“情感教育”策略实施的前提和基础。一个著名的教育家说过这句话:爱,要从尊重开始。要使一个班集体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谐的学习团队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改变以往“不平等”的师生关系。
二、运用“情感教育”策略,精心布置教室,创设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1.让墙壁说话——使小班学习团体“人性化”
教室的墙壁是孩子们活动的小天地,处处留下了孩子们的心声。精心设计小班环境,教室墙壁上可挂着“收获园”、“绘声绘色”为背景的作品展示板,定期展示学生创作的书画,给学生一个随意创造的机会,一个展示才华的空间。
教室的墙壁除了张贴有教育意义的宣传品外,还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分工合作,办起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种类繁多的活动阵地:如“知识角”“荣誉台”“科学世界”“小画廊”“黑板报”“少先队生活园地”“雏鹰争章”“优秀作业评比栏”“小小作家”“班级公约”等等。孩子们人人参与美化教室环境,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又训练了灵活的创造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笔者在班级中挂上格言、名句、古诗,让孩子一进教室就能感受到文化的氛围。墙上的“我最棒”栏里贴着一周里表现出色的学生的生活照,栏目里开展“学习之星、勤劳之星、健身之星、创造之星”的竞赛活动;“雏鹰争章”上,起飞章,飞翔章记下了每个学生的进步和成绩;“小画廊”里贴着一张张美丽的图画;在“小作家”的专栏里刊登出一篇篇优美的诗文;“生活园地”里的好人好事本上记下了孩子们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热爱劳动件件好事。
2.植物角——让小班团体“生活化”
老师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从家里拿来花,捐给班级,同时给花设计几句解说词、画一张名片。学生得到了生物学方面的知识,同时这些植物也是不错的教育资源,例如语文老师可以结合这些植物,让学生写写观察日记、设计广告语等,此时学生对于习作的兴趣一定很浓。
小班环境布置精彩纷呈,让每个孩子一进教室就能够感受到学校生活的美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快乐、健康成长。
3. 图书角和卫生角——激发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我们班建立了“图书银行”,这是全班同学的结晶,图书是由大家一起动手、自愿捐献的,大家都倍加爱护。银行设置一名“行长”,总负责管理、守护。大家分工合作,“行长”下设若干“部长”和管理人员,班级学生制定了图书册、借书卡和图书小规范。
低年级的孩子,通常卫生意识较差,为了让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笔者的班特别设计了“我爱我班”的标语贴在卫生角,时刻提醒学生爱护班级卫生。在卫生角的上方,悬挂着眼保健操示意图,告诉学生我们不仅要爱护班级卫生,同时也要爱护自己的眼睛。
三、运用“情感教育”策略,起个有意思的名字,给班级不断指引前进方向
1. 起班名,订班规——自己的班级自己管
起个有意思的班名,向别人介绍班级的特点,更主要的是通过鲜活生动的形象、富有深刻内涵的寓意,给学生以激励、以引导,从而张扬班级、学生的个性。如:“蓝精灵”“小星星”“开心中队”等,在教室门口,可以贴上一块“班名解释牌”。如“小海鸥班”可这样写“这里是海鸥们的乐园,是他们共同生活、学习的家。
班级命名活动的教育不能看成是阶段性而是一贯的,小学六年都要以此为载体,开展系列的专题教育。立一个永久的形象,这个形象将伴随学生一生一起成长。
2.起小组名,增强小组的凝聚力
笔者根据学生自愿报名,加入小组,自由组合、尽量均衡的将全班分成六小组,每组六人,选举产生一名小组长,各小组的小组长承担班里最基层的工作,是最直接的管理者,小组里的学习、纪律、劳动都由小组长领导协调。他们的工作直接影响整个班集体的运转。在此情况下,再不争取进步,恐怕就很难办了。这也正应了名人硕德所说的话:“人与其他生物不同,非竞争不能进步。”
四、“情感教育”策略收获成效
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书中写道“如果我跟孩子们没有共同的兴趣,喜好和追求,那么我那通向孩子们的心灵的通道将会被永远堵死。做孩子的朋友,永葆童心,世界在我们面前将永远是灿烂的阳光。”以后我将以此为目标,认真探索,摸索出适合自己班级的管理方法,以一颗真诚的心对待每一位学生,构建和谐的小班学习团队!
参考文献:
[1]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5月第1版.
[2]劳拉·E·贝克著,吴颖等译.儿童发展[M].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
[3]坎贝尔等著,王成全译.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小学新课程教法新探[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4]张雪珍.小学小班化教育教学指南[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年5月第1版.
[5]叶鉴铭.杭州市小班化教育初探[M].杭州市教育局.2001年11月第1版.
- 【发布时间】2021/4/6 16:56:08
- 【点击频次】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