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产教融合背景下的计算机 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的研究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相关专业也有了更蓬勃的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计算机网络》作为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如何能与当前形势相适应,是高校专业建设时亟待解决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新型教学设计方案——将“产教融合”运用于计算机网络课程中,以及为这种模式所建设的一系列完整的教学改革方案。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产教融合教学改革
1.引言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发展技术的成熟,企业对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的技术需求已登上了时代舞台,市场上对高校毕业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与项目实践能力越来越重视。计算机网络作为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其特点在于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学习内容抽象难懂,对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要求较高。
2.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1)传统的课堂授课只能将知识机械的灌输给学生,通过老师在课堂中可以直接辅导学生完成实验任务,学生过多依赖老师的帮助而不愿自己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
(2)传统的授课方式需要教师在机房上课中需要占用部分时间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这往往使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实验任务,导致实验效率大大降低。
(3)传统的上课方式需要老师拿着教材为学生灌输书本上的知识,但是网络在发展数十年的历程中,新的通信技术业在不断的和各个领域融合,这些新知识往往不能及时的更新到教材中。这就导致了学生学到的知识脱离了时代的脚步。
3.产教融合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方案
3.1 提高校企合作认识,完善制度建设
首先,学校可适当投入资金建立网络实验室,目前诸如思科,华为、锐捷等公司都在和高校保持紧密的合作,通过引进企业中的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网络设备,可以为学生创造真实环境的网络配置条件。校企合作中,也可以适当的让学生参与企业中的实际项目中,在项目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学校需要推行完善的实践实习体系,包括为学生提供专业实习实践、顶岗实习、综合实训的必修课时量,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能够愿意主动的参与中来。
最后,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完善的校企合作过程的规章制度,从而充分保证学生的根本利益,采用三方协议、合同等有效的文件方式使学生的权益得到保障。建立合情合理合法的企业评估标准及制度,企业在与高校合作期间,需要安排相应人员落实企业的走访和学生的实习情况的了解。通过一系列工作对华为、思科、锐捷等企业进行测评。此外,高校内需要制定完善的就业、实习实践、定岗实习的规章制度性文件。
3.2 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设计更加符合这门课程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案,从而满足计算机网络学生的能力需求。
首先,教师在教学资料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在理论课程中适当引入企业的相关典型案例,通过案例的分析与实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思考。
其次,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模式需要有所调整,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本身的特点,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中,需要适当引入新型的教学模式,如慕课、微课,并且通过网络课程在线资源共享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学习渠道,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巩固理论知识提供更多的资源保障。
最后,高校需要组建和培养“双师型”教师团队。可采用鼓励教师深入企业挂职培训,鼓励教师建立创新创业团队,鼓励教师参加网络工程师认证考试等不同的方式,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3.3 完善考核标准,采用“学分制”提高学生认识
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引入“校企合作制”,将学生实习实践作为一种新型的考核方式,采用校外导师制原则,导师可针对自己的学生做出相应的成绩评定并计入在考核中。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可采用“最终考核成绩=平时成绩40%+期末考试40%+导师评分20%”的新型考核方式。具体考核方式如下表1所示。
表1 计算机网络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方案
目前,我国正面临高校转型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关键时刻,在这样的时期下,实现对学生应用型、创新型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将产教融合作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一次巨大的改革,可以为其他应用课程提供借鉴与参考。最终为实现高层次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做准备。
参考文献:
[1]王丽芳. 浅谈超星学习通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应用——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例[J].电脑与电信,2019(8):74-76.
[2]李光忠,姜红花,孙倩.新时代背景下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探索[J].创新教育研究,2019,7(4):463-467.
[3]李刚. 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研究[J].网络技术与应用,2014(7):224-225.
[4]赵光旭:四川旅游学院四川省成都市610100
作者简介:赵光旭,女,1987.3——,汉族,黑龙江牡丹江市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产教融合教学改革
1.引言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发展技术的成熟,企业对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的技术需求已登上了时代舞台,市场上对高校毕业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与项目实践能力越来越重视。计算机网络作为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其特点在于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学习内容抽象难懂,对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要求较高。
2.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1)传统的课堂授课只能将知识机械的灌输给学生,通过老师在课堂中可以直接辅导学生完成实验任务,学生过多依赖老师的帮助而不愿自己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
(2)传统的授课方式需要教师在机房上课中需要占用部分时间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这往往使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实验任务,导致实验效率大大降低。
(3)传统的上课方式需要老师拿着教材为学生灌输书本上的知识,但是网络在发展数十年的历程中,新的通信技术业在不断的和各个领域融合,这些新知识往往不能及时的更新到教材中。这就导致了学生学到的知识脱离了时代的脚步。
3.产教融合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方案
3.1 提高校企合作认识,完善制度建设
首先,学校可适当投入资金建立网络实验室,目前诸如思科,华为、锐捷等公司都在和高校保持紧密的合作,通过引进企业中的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网络设备,可以为学生创造真实环境的网络配置条件。校企合作中,也可以适当的让学生参与企业中的实际项目中,在项目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学校需要推行完善的实践实习体系,包括为学生提供专业实习实践、顶岗实习、综合实训的必修课时量,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能够愿意主动的参与中来。
最后,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完善的校企合作过程的规章制度,从而充分保证学生的根本利益,采用三方协议、合同等有效的文件方式使学生的权益得到保障。建立合情合理合法的企业评估标准及制度,企业在与高校合作期间,需要安排相应人员落实企业的走访和学生的实习情况的了解。通过一系列工作对华为、思科、锐捷等企业进行测评。此外,高校内需要制定完善的就业、实习实践、定岗实习的规章制度性文件。
3.2 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设计更加符合这门课程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案,从而满足计算机网络学生的能力需求。
首先,教师在教学资料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在理论课程中适当引入企业的相关典型案例,通过案例的分析与实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思考。
其次,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模式需要有所调整,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本身的特点,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中,需要适当引入新型的教学模式,如慕课、微课,并且通过网络课程在线资源共享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学习渠道,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巩固理论知识提供更多的资源保障。
最后,高校需要组建和培养“双师型”教师团队。可采用鼓励教师深入企业挂职培训,鼓励教师建立创新创业团队,鼓励教师参加网络工程师认证考试等不同的方式,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3.3 完善考核标准,采用“学分制”提高学生认识
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引入“校企合作制”,将学生实习实践作为一种新型的考核方式,采用校外导师制原则,导师可针对自己的学生做出相应的成绩评定并计入在考核中。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可采用“最终考核成绩=平时成绩40%+期末考试40%+导师评分20%”的新型考核方式。具体考核方式如下表1所示。
表1 计算机网络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方案
目前,我国正面临高校转型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关键时刻,在这样的时期下,实现对学生应用型、创新型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将产教融合作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一次巨大的改革,可以为其他应用课程提供借鉴与参考。最终为实现高层次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做准备。
参考文献:
[1]王丽芳. 浅谈超星学习通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应用——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例[J].电脑与电信,2019(8):74-76.
[2]李光忠,姜红花,孙倩.新时代背景下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探索[J].创新教育研究,2019,7(4):463-467.
[3]李刚. 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研究[J].网络技术与应用,2014(7):224-225.
[4]赵光旭:四川旅游学院四川省成都市610100
作者简介:赵光旭,女,1987.3——,汉族,黑龙江牡丹江市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
- 【发布时间】2021/4/6 16:57:05
- 【点击频次】638